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东城遗址     
正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6社,地处长江左岸二级台地,现存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于1987年至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和确认,当时发现大量唐宋时期陶瓷片、部分汉代陶片、少量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陶片,年代定为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2011年7月至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现较多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遗存,通过重点勘探,进一步了解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2.
正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宝塔坪遗址位于奉节老县城东1公里的长江北岸。2000年至2005年期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奉节县白帝城文物管理所先后对这一地带进行了5次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13008平方米,清理遗迹近300处。其中唐宋墓葬近200座,数量之多,在整个三峡地区也属罕见。宝塔坪遗址发现的唐宋墓葬主要有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石)室墓、石板墓和石圹瓮棺墓等几种形制,其中以土坑竖穴墓和土洞墓为主。遗址发现的墓葬数量虽多,但  相似文献   

3.
燕妮 《红岩春秋》2014,(5):F0003-F0003
正老鸹冲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涂井乡友谊村四社的长江左岸。2001年至2007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其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战国晚期至蜀汉时期墓葬223座,其中竖穴土坑墓205座,砖室墓18座。老鸹冲墓群分布范围较广,依据地形分为A、B、C三个区A、B区主要以战国晚期至六朝时期的墓葬为主;C区则有较为深厚的商周文化层分布,在遗址高处还有较多的汉代竖穴土坑木椁墓。B区墓葬排列比较规律,可以  相似文献   

4.
李大地 《红岩春秋》2014,(7):F0003-F0003
正将军村墓群位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将军村长江右岸的山包(梁)上,由枞树包、将军包、庙二包等10个墓地组成,绵延2公里。该墓群作为三峡库区地下文物重点保护项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001-2008年间先后8次对其实施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汉至六朝时期墓葬257座,出土可复原器物近4000件,另发现乌杨阙、泰始五年石柱、南朝石辟邪等一批墓地神道旁的重要石刻构件。将军村墓群是西南地区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涉及家族数量最多的汉晋时期家族墓群,同时又  相似文献   

5.
多功城遗址     
正多功城遗址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翠云街道云卉路社区翠云山,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4-8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清理城墙2处、房址5座、采石场2处、道路一条,出土铜、铁、瓷、石等质地遗物55件(套)。遗址时代包括宋、明、清,主要发现包括宋代夯土城墙与明清时期的翠云寺基址。  相似文献   

6.
正大湾墓群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大湾村,地处长江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37500平方米。2001至2005年,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先后两次对大湾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了东汉至南朝时期墓葬87座,出土随葬器物840余件。大湾墓群是较为典型的东汉至南朝时期的砖室墓群,砖室墓以中小型墓为主,均为单室墓。墓葬结构相对较简单,平面形状包含刀形、长方形、凸字形和曲尺形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月1日,参加彭阳县姚河塬商周遗址专家论证会的商周考古专家们实地考察后认为,姚河塬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近年来我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专家认为,这一发现颠覆了学界"周人文化未过陇山"的论断,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0年,对研究探讨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后对西部边缘地区控制管理模式、商周时期的西北边陲文化面貌和社会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17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8家单位在彭阳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  相似文献   

8.
周勇 《红岩春秋》2014,(3):F0003-F0003
正永安镇遗址位于长江左岸与梅溪河右岸交汇处的台地上,即重庆市奉节县老县城。东距瞿塘峡口约5公里,与白帝城遗址相距约4公里。该遗址于1992年三峡库区文物调查时发现并确认。2000年以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吉林大学、湖北宜昌博物馆、奉节白帝城文管所等单位先后6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战国至唐代墓葬120余座,同时还揭示出大量宋、元、明、清的街道和房屋遗迹。永安镇遗址战国时期墓葬总体呈现出巴、楚、越、秦多元结构的文化面貌,其中出土兵器以巴文化因素为主要特色,祭祀礼器又以楚文化因素为重,同时,  相似文献   

9.
正江东嘴墓群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江东嘴村,地处长江北岸,西侧为大宁河口,墓地占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1999年至2003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中国文物研究所、宜昌博物馆以及重庆市文物考古所等4家单位分3个年度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109座,获得各类遗物600余(套)。江东嘴墓群东面与下沱遗址相邻,早年曾出土过东汉西王母双阙鎏  相似文献   

10.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随着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公布,6座祭祀坑、500多件文物重见天日,引发了全球关注。在中国考古迎来百年诞辰的重要时刻,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现无疑锦上添花。3月24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前往德阳广汉市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他指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遗址考古发掘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展示中华文明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兴化水道     
<正>莆田有一条闻名遐迩的水道——兴化水道,是唐宋以来中国航海的黄金水道。考古人员在该水道发现宋元明清时期的多处沉船遗址。文物专家指出,莆田海域发现的沉船历经朝代多,文物数量多,印证了兴化水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些海底文化遗产以及莆田现存的古代航标石塔、码头,是莆田古代海上贸易繁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廉政瞭望》2021,(7):30-31
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4年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收获丰富的发掘。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三星堆发掘就长期停滞。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又恢复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白帝城遗址     
正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马岭山上。由于东连荆楚江汉平原、西控巴蜀四川盆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从战国到宋明时期,白帝城一直是三峡的政治中心和西南地区的军事要地,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重镇。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正式启动后,1998年至2005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白帝城范围内连续开展考古工作,调查面积30多平方千米,勘探面积5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2000余平方米。通过多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确认并复原了南宋白帝城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4.
海龙屯土司遗址是什么样子?有哪些看点?记者综合近年来贵州省文物考古所海龙屯考古队的考古发掘成果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5.
正瓦岗槽墓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旧城北部,南临长江,东眺大宁河。1998年至2001年,南京博物院和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清理墓葬91座,出土随葬器物700余件。瓦岗槽墓地是三峡库区较为重要的一处墓葬点,年代涵盖了战国、两汉、宋明时期。其中以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墓葬形制多  相似文献   

16.
重庆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重庆市文物系统落实措施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文物工作上了新台阶。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本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72万处,全市总量达2.59万处,位居全国第11、西部第3。重庆在三峡文物抢救性保护中,完成考古、勘探面积101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26万平方米,出土一般文物14.3万件,其中珍贵文物8000件。在抗战遗址、红岩文物保护方面也取得实质性突破。从2009年开始,重庆在全国独家推出"文化遗产月"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巴县衙门片区,坐北朝南,背山面江,符合中国传统衙署建筑规制,同时具有鲜明的巴渝地域特色。遗址兴建于宋蒙战争的历史背景之下,南宋时为川渝地区的军政中心——四川置制司及重庆府治所,著名的川渝山城防御体系即在此筹建经营。2010年至2012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了为期3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360平方米,取得了系列重要收获。考古清理结果显示,遗址规模宏大、纪年明确,文物遗存丰富,地层关  相似文献   

18.
张以杰 《当代贵州》2013,(16):53-53
贵州西北部的赫章县,无论从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还是近年来的地下考古发现,都可以感受到其厚重深远的历史文化。2000年,赫章可乐夜郎考古获重大发现。此次发掘,考古人员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共出土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类文物2400多件,占全省同类文物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出土的文物中,能进入国家珍贵文物档次的约有四分之一。其中,以铜釜套头、铜洗或铜釜套脚的奇特"套头葬",为夜郎民族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当代贵州》2013,(15):62-63
2012年4月23日至2013年1月22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汇川区文体广电局,对海龙囤展开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取得重要收获。2013年4月9日,海龙囤遗址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贵州继盘县大洞(1993)、赫章可乐(2001)、威宁中水(2005)之后,再度获此殊荣的重大考古发现。此前,海龙囤2012年度  相似文献   

20.
正朝天门城墙遗址位于渝中区朝天门街道,地处朝天门与西水门之间。2015年5月以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试掘及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3335平方米,发现并清理城墙、房址、道路、排水沟、水池、灰坑、柱洞、水井、墓葬及石(砖)墙等各类遗迹319处,出土陶、瓷、铜、铁、琉璃及石质器物标本3600余件。通过发掘,基本廓清了遗址的保存现状、形制结构及时代关系,现存城墙主要涉宋、明、清3个时期。遗址内涵丰富,兴废频繁,除城垣建筑外,发现了一批墓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