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关于反腐败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两道题目一是你如何评价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二是你对防治腐败有何高见?结果专家们在上万份答卷中评出了一份唯一的一等奖:答题者对两个问题给出的答案竟然都是同一个字———网。这份答卷可谓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正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党和国家的肌体,它们纵横交错,互相勾结,日渐形成一张阴影越来越沉重的大网。形容腐败如一张大网,既点出了腐败的严重程度,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忧虑和迫切希望冲破它的心愿。腐败如网,但并不可怕,也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确切地说,现实中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关于反腐败的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两道题目:一是你如何评价当前社会的腐败现象?二是你对防治腐败有何高见?结果专家们在上万份答卷中评出了一份惟一的一等奖:答题者对两个问题给出的答案竟然都是同一个字———网。这份答卷可谓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正无孔不入地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它们纵横交错,互相勾结,日渐形成一张阴影越来越沉重的大网。形容腐败如一张大网,既点出了腐败的普遍程度,又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忧虑和迫切希望冲破它的心愿。腐败如网,但并不可怕,也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确切地说,现实中的腐…  相似文献   

3.
翻开贪官们的反省材料,总会发现类似于这样的内容:走上领导岗位后,不注重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以至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按照贪官们的这一逻辑,贪官一旦混同于普通百姓,就犯了罪,而我们的百姓一贯就是这样的素质,岂不更容易犯罪?一派胡言,简直是强盗逻辑。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贪官在位时的情况,他们平时高高在上,对老百姓颐指气使,不屑于“混同普通百姓”,不和群众打成一片,一旦犯了罪,受了罚,他们不是从自己的灵魂深处找原因,却把板子都打到老百姓的头上,好像都是自己…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30日,二百多名执法队员分乘十几辆汽车,于9点多来到凯利矿,开始了第五次关闭凯利矿的联合行动。在对现场进行了认真清理后,指挥长下达了行动命令。各个行动小组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工作,到中午时分,地面组摧毁了地面建筑和设施,开挖组挖开了两个井口;下午5时许,爆破组按照预定方案,安放好了炸药、雷管和导火索;6时许,开始清场。7时许,指挥长一声令下,几声沉闷的巨响传来,脚下的大地发出了几下颤抖,地面沿着矿井的走向,突然隆起了两条巨龙,然后又突然塌了下去,在地面留下了两条沟壑,凯利矿被彻底关闭了…  相似文献   

5.
1947年,韶山范围内的清溪、银田两个乡,合并为清田乡。中共地下党员刘伯庚,当上了乡长,这样,韶山的国民党政权被共产党掌握了。刘伯庚一到任,就对乡政权组织来了个大换血,乡公所自卫队也几乎成了共产党的武装,不纯的队员清退,共产党员集中到第一班,第二班的成员是普通群众,但班长也是共产党员,乡以下的21个保中,有9个保长是共产党员。不久,共产党和国民党在  相似文献   

6.
黄瑶 《党史博览》2013,(11):30-35
林彪和白崇禧分别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名将。  相似文献   

7.
1937年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靠窗坐着一位年轻人。他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  相似文献   

8.
英方探口凤,邓小平直言中国政府的立场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1997年的日起来临,香港的归属问题渐渐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在两大强国迟疑不决之际,在香港的中外投资者都做尽快归本的打算,而对长期性投资不感兴趣。在此之间,香港舆论关于1997年香港前途问题的报道和文章日益增多。凡此种种都表明,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为此,英国首先决定派人到中国进行试探,了解中国方面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态度和意向。1979年3月下旬,英国驻香港总督麦里治爵士在首席非官守议员简悦强、港督政治顾问魏得巍(后任27任港督,改名卫奕信)…  相似文献   

9.
孙金根 《世纪桥》2000,(2):40-44
1937年隆冬时节,陕北高原寒气逼人。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里,靠窗坐着一位派头十足的年轻人。他个子矮小,看上去不过三十三四岁。此人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从莫斯科归来。他满面春风,不时与身旁的康生谈天,不时观赏窗外的冬景。一、“喜从天降”:“神仙”王明奉命回延安,毛泽东在寒风中迎接。这是王明从莫斯科第二次归来。第一次是1929年4月,王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结束后回到上海。1930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后,他…  相似文献   

10.
正第一,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美帝国主义就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打与不打,中国决策层面临着重大战略抉择。经过反复慎重考虑,中央最终作出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连续五次战役及艰苦卓绝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以打促谈的阶段,终于赢  相似文献   

11.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也是大国力量的基石。2007年,世界军事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面对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咄咄逼人的战略挤压,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2.
<正>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动荡,国际社会普遍关切并感到不安。美国和俄罗斯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呼吁,要求吉尔吉斯斯坦各方保持冷静,在法律框架内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但  相似文献   

13.
吕春 《党史天地》2008,(2):14-15
首次交锋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同年9月赫鲁晓夫被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自1989年跌入低谷之后,本来不成为问题的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也从199O年起遇到了麻烦,并从此成为影响两国全面关系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中美两国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一)取消与反取消所谓最惠国待遇,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1978年拟出的《最惠国条款(法>最后草案y第5条规定,是指“给惠国给予受惠国或者与该(受惠)国有确定关系的人或物优惠,不低于该给惠国给予第三国或者与该第_三国有同样关系的人或物的待遇”。作为一条国际法规则的最惠国原则,旨在实现各国贸易上的平等互惠,~视同仁。然而,美国…  相似文献   

15.
从1949年上海解放50年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政治上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冒险家的乐园”改造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同时也表现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上,从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这两次发展高潮使上海完成了两次历史跨越,把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上海带入二十一世纪。第一次发展高潮与第一次历史跨越建国以来上海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和历史跨越是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发展高潮使上海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一生,与"左"倾有着不解之结,反"左"是导致他三起三落传奇经历的终始原因.邓小平与"左"倾的斗争,是思想战线上的斗争.这种斗争,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斗争,它更需要冷静和睿智.虽没有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但其中的斗智与斗勇,惊心动魄程度决不亚于战场上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就与左倾有过五次较量,且有输有赢,其中有几次,至今仍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一生,与“左”倾有着不解之结,反“左”是导致他三起三落传奇经历的终始原因。邓小平与“左”倾的斗争,是思想战线上的斗争。这种斗争,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斗争,它更需要冷静和睿智。虽没有枪林弹雨、硝烟弥漫,但其中的斗智与斗勇,惊心动魄程度决不亚于战场上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就与左倾有过五次较量,且有输有赢,其中有几次,至今仍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8.
1.历史的巧合,中美两国三位将军同时对上甘岭这个特殊地方感兴趣还是在上甘岭大战的前几天,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刚刚接到了扼守“平金淮”地区的15军情况汇报后,就若有所思地摆开军事地图,他的目光一下子就注意到了15军防御地区,这是一个战略十分重要的地方,用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的话说,中国军队控制的铁三角,是他的心头大患。所谓“铁三角”是铁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简称,它形成了一个正面三角形,平康位于北满里三角形顶点,金化、铁原形成了三角形的两个端点。15军和敌人对峙的防线就象一条弯弯曲曲的绳索把“铁三角”从中划成两半,五圣山就在横穿“铁三角”的中部。15军就牢牢地控制了铁三角的中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深刻认识十五大的历史地位,首要的问题是正确地认识十五大的灵魂,准确地把握大会的主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创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进行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位伟大人I工物,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召开了两次历史性大会,已经取得或必将取得两次历史性胜利。这就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即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  相似文献   

20.
1923年9月25日,克里姆林宫共产国际会议厅。 一个身材瘦削的年轻中国军官,代表孙中山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中国革命运动状况和国民党内部情况。他,就是“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蒋介石。蒋在报告中提出:希望共产国际派人帮助中国革命。 10月25日,蒋介石在莫斯科收到孙中山的电报,谓“友邦政府及政党派代表鲍罗廷到粤援助”,才知道帮助中国革命的鲍罗廷已到达广州。 历史的巧合。就在蒋介石一行四人(共产党的张太雷、国民党的沈定一、王登云,沈后来加入共产党)赴苏考察,于9月2日抵达莫斯科时,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鲍罗廷,也在这一天到达了中国北京。所不同的是,蒋介石赴苏考察,是想利用苏援和学习苏联红军建军经验,办校建军,发展个人权势,并不赞成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而鲍罗廷的使命是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完成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