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对我国国家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建构良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国家形象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建构良好国家形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争夺国际话语权,变"他塑"为"自塑";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好新媒体作用;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对外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是与中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的.国家形象的建构引入空间概念,并从空间维度进行审视和阐释,不失为理解国家形象的一条途径.对国家文化形象的空间审视应当着眼于内空间建构和差异空间的控制,在可持续性的文化发现和播撒中实现新世纪中国文化形象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在内的当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都对国家利益的概念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无疑,这些见解都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家利益的某一个方面,反映出不同时空国家对外政策的不同侧重,也为国际法的发展现象提供了来自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合理解释.不过,建构主义所提出的、立足于反思主义认识论的"观念利益观",与立足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现实主义"权力利益观"以及新自由主义"合作利益观"相比,对国际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在"观念利益观"的视野下,国际法在国际结构中的应有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发展前景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4.
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的核心概念——"权力"出发,对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中权力的特点,以及限制国家权力的因素,即均势、国际道德、国际法进行了解读,进而对摩根索学术思想的进步意义和理论局限性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谱系中主要的研究范式之一,国家主义将国家带入了对外经济政策分析的中心。由于对"国家"概念界定的不同,国家主义包括三种不同的理论路径:单一国家路径、国内结构路径和制度路径。本文在梳理代表性文献的基础上,辨析和比较了这些不同路径的主要命题,指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的基础,并揭示了国家主义理论对研究对外经济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动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多元互动、上下贯通的治理格局从而全面推动深化改革。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一是从"统治—管理—治理"的纵向历史维度以及"国家—政府""国家—社会"的横向空间维度出发,以权力配置为线索,分析与阐述了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脉络与原因;二遵循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路径,坚持党的领导,从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和治理逻辑出发着重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治理概念及其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魏玲  李桐 《外交评论》2023,(6):83-110+167-168
近十余年来,角色理论出现系统性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层理论的重要增长点。角色概念起源于舞台剧,后进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外交政策分析。冷战后,角色理论经历了从结构功能主义到符号互动主义的转向,逐步形成以角色为内核,以角色观念、角色预期、角色扮演为主要概念,以角色变化与社会化、角色冲突与战略决策、角色调整与体系演变等为主要议程,跨越安全研究、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国际秩序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复合理论体系。角色理论的大发展得益于它将行为体—结构的有效关联与互动置于外交政策分析和国际体系研究的核心。借助戏剧化隐喻,角色理论探究国际国内情境是如何塑造国家角色观念、进而影响外交政策的,以及国家角色观念、国际行为体和国际体系是如何在互动实践中相互塑造和演变的。角色理论兼容物质与观念因素,聚焦特定情境和社会过程中的互动,进行跨层次和跨维度分析,为理解不确定世界中复杂多元的国际进程提供了有力工具。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关系角色理论的中国视角和中国叙事有望成为未来该理论的重要增长高地。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意义。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启示我们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的关键。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具体路径方面,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启示我们应从知识、权力和人民三个维度来考虑和着手。  相似文献   

9.
里格斯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构建起全新的行政生态学理论体系,对公共行政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统治形式和实质的不相符为里格斯理解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行政,形成"棱柱"概念提供了重要线索。他创制了"农业型与工业型"的"两极模型",随后依据社会的分化程度重新建立了"融合——棱柱——衍射"的单维度"棱柱模型"。进一步研究后,他重新以社会分化和整合程度的双向维度对原有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提出了双维度"棱柱模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价格不可决"已超出了单一国家的视野,它应放在全球化框架中以"超棱柱"现象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从方法论视角,探析历史上对意识形态的不同阐释路径,对于拓展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意识形态理论的诸多研究方法中,主要有四种典型的方法:两分法的实证主义、功能批判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方法。文章以特拉西的"观念学"、社会批判理论的技术理性批判、阿尔都塞的"主体建构"以及汤普森的深度解释学为例,描述了各自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特点。这些不同理论或方法,作为"他山之石",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本理论提供了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大一统"观念是现代中国国家建构、塑造中国文明基体并关联各历史阶段的重要政治思想资源。"大一统"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顺应了维护地缘安全与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在近代,"大一统"观念通过"三民主义"与"天下为公"、"社会主义"与"民本观念"、"协商民主"与"和而不同"的三层文化对接,注入国家建构进程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未来,"大一统"观念又将因其内涵的国家超越性为国际政治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13,30(1):12-29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关系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常借鉴其他学科而不断经历理论突破。由于语言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建构性等特点,它一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所关注的一个要素。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建构主义等"后"理论针对语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而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与语言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可以围绕语言在学理和政策层面继续深入。学理研究主要包括围绕语言拓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视域、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文化、思维与国家行为之关系研究等维度。政策研究主要包括语言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话语建设、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究等方面。国际政治语言学不仅会继续丰富国际关系领域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同时也可以为外交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国际合作的类型学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设立两个维度——动机并由此形成的关系属性与国家的权势对比,把国际合作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横向表达型、横向功利型、纵向表达型和纵向功利型。其中,合作的动机包含功利性和表达性两个方面,而国家的权势对比包含横向和纵向权力结构,纵向权力结构特指权威型而非强制型等级制。如此划分国际合作的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理论层面而言,有利于对国家利己本性、无政府状态、自助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概念或推论进行反思,并且能突破中国学术界依据功能领域、行为主体数量、关系作用范围等划分国际合作类型的初步分析;就实践层面而言,可以更为有效分析国际关系实践中资源交换的特征并为国家实现关系进化提供一定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进程"本身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含义,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进程"概念,应该是指一个社会化的互动过程,它既是一个国际行为体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构过程。以进程为变量解释国际合作形成的理论被我们称为"进程合作论"。进程合作论认为,进程能够推动国家加强对话和学习,接受规范和法治,帮助国家建构集体身份,从而为合作提供强大的认同基础,而国家之间的合作行为,又能扩大共识,再现规范,强化共有利益观念,从而又推动进程的维系。"进程合作论"的基点在于进程,进程既构成合作的原因和手段,又成为合作的结果和目的,进程与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认为文化认同是指不同国家行为体经过国家间互动而共同构造并认同的国际规范和国际制度,是一种集体知识,即共同观念。行为体可以用共同文化观念建构一种结构,也可以分解这种结构。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正是基于这个理论的运用,并必然对国际体系和东亚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法学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腐败的概念及其内涵。作者基于俄罗斯法律和国际法两个层面,辨别并分析了"腐败"概念的两种路径:一种是简洁说明,另一种是列举各种能被界定为犯罪的行为。本文讨论的制度和经济学的腐败包含了经济、政治、官僚和选举领域中存在的腐败,以及"国家俘获"和权力的私有化。基于综合管理学、制度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建构的腐败理论模型,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1世纪最初十年俄罗斯反腐败政策的目标和方向,即从对抗寡头家族俘获政府深入到反对行政腐败和"精英的国家化"。  相似文献   

17.
理解和研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我们党自身发展的维度,它是党一贯重视学习、推进学习的延续;二是组织建设与学习理念、学习方式本身现代化的维度。当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观念认识、制度、方法等方面尚存在种种不足,主要原因是局限于党自身的维度而造成理论视野的狭窄。本文从第二个维度着眼,借鉴现代学习型组织理论,概括了"忠诚、团结与和谐"、"学风与自主学习机制"、"学习、实践和创新"、"组织理性"等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与特征,提炼出"共同目标"、"团队学习"、"心智模式"、"系统思考"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优化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国家行为和国家间关系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但国家利益不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 ,它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观念的建构。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对应观念建构 :意识形态对手身份、霸权国与潜在挑战国身份和相互依赖的认同 ,它们在竞争着两国对自己国家利益的定义 ,从而导致中美关系冷战后时期的三次大的危机和起伏 ,但两国最终没有走向根本对抗。这三种观念建构在新世纪仍然竞争着两国国家利益的定义 ,并规定着中美关系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际规范内化的基本涵义,是指国际社会化的主体——国家接受国际社会教化,将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这些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难以改变。从现实来看,对同一国际规范;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国家的内化程度有深浅之别。对国际规范内化机制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派主张排除工具理性,以社会建构为机制;另一派主张把工具理性和社会建构结合起来。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一个含蓄的假定:共有观念越多,就越可能进行合作。实际上,国际规范内化与国际合作没有必然关系,关键是看被内化的是什么国际规范;其次要看如何内化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记忆既是共同体成员对历史进行回忆、反思和承继的动态过程,也是唤醒共同体成员的集体意识、价值追求与行动意志的积极力量。在国家认同建构的路径中,历史记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在厘清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互动逻辑的基础之上,探究历史记忆的国家认同价值,为传承历史记忆以建构国家认同发掘具体理路,在历史记忆的长河中为国家认同的建构强基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