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水门     
《红岩春秋》2020,(5):F0002-F0002
东水门位于渝中区东水门上巷、东水门下巷与芭蕉园之间,因地处重庆城正东,故名东水门。现存城门和城墙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东水门与长江对岸的龙门浩相对,过去有"东水门,正对着,鲤跳龙门"之说。城门门洞为双券拱,宽3.2米,高5米,进深6.7米,城门上的城楼已不复存在。清代所建的湖广会馆、江南会馆、广东会馆、齐安公所,坐落于东水门城内。  相似文献   

2.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3,(24):28-28
从瓮安县城出发,汽车在36米宽的旅游观光大道行驶20分钟,便可达到猴场古镇。这里自古商贾云集,贸易发达;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奏"的"猴场会议"在此召开,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这里民间耍龙舞狮习俗源远流长,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美誉的猴场古镇,在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推动下,正在打造宜  相似文献   

3.
乐山市建设“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依托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峨眉山——乐山大佛周围,还有众多的国家级旅游品牌。沙湾郭沫若旧居、峨边黑竹沟、犍为罗城古镇是其中三颗璀璨的明珠。在距乐山城30余公里外的沙湾区,至今很完好地保存若郭沫若旧居。旧居坐落在沙湾老街中段,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背靠绥山,面向沫水,为中式木结构穿斗平房,由四进二井和一个后院组成,共有大小房舍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绥山山馆”、“文豹堂”及旧居博物馆存放有郭沫若的诗词书画,文学著作等作品,让人感受到一代文豪的广阔胸怀和豪情壮志,令人思绪万千。犍为罗城古镇是乐山另一处风格独特的旅游地。古镇相传修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建筑布局极为独特,全镇坐落于山顶,街道房舍扰如一艘航船。这座船形古镇全长2000多米,宽约650米,主街道为南北走向,两端较窄,  相似文献   

4.
偏岩古镇     
<正>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距重庆城区80余公里。偏岩古镇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间(公元1759年)建场为镇,属江北厅礼里六甲。因镇北处有一高约30米的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偏岩曾是重庆往华蓥古道方向的一座工商古镇,过去做生意翻华蓥山去川北,或到华蓥山烧香拜佛都要到这里住宿,曾有"到静观吃午饭,到偏岩歇栈房"的说法。这里依山傍水,古镇外侧几百米长的石坎下有一条小河叫黑水滩河,河水来自华蓥山,经胜天湖流经偏岩。河边的几十棵黄桷树多有上百年的树龄,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形成巨大的"树  相似文献   

5.
鼓楼春秋     
王维堡 《共产党人》2005,(10):46-47
鼓楼。银川老辈人叫它什字鼓楼、四鼓楼。有资料介绍它:“楼总高三十六米,占地五百七十六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二十四米。高八米五,用砖石砌筑。台基四面辟有宽五米的券顶门洞,中通十字,与解放东西大街、鼓楼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日‘迎恩’,南日‘耒薰’西日‘挹爽’,北日‘拱极’。东面门洞两侧各辟有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从北券门沿券砌暗道石阶可登临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廓。登临阁上,扶栏眺望,银川景色尽收眼底。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  相似文献   

6.
西出贵阳,驱车行20余千米,出石板镇,左转,再行千余米,便见古老的石径和城墙,这便是镇山了。镇山村147户人家,除26户苗族和1户汉族外,其余120户人家全是布依族,由于其传统文化风貌独特,因此有露天生态博物馆的美称。访镇山既可以走陆路,也可以走水路。从陆路到镇山,是从高处进村。一条古老的石径,宽约5米,掩映在绿树丛中。石径不长,但古而深幽。沿石径向前,有一拱形门洞,便是寨门了。而今国泰民安,加之历来民风淳朴,寨门早已卸去,只留下这古老的门洞欢迎着今天的客人。进得  相似文献   

7.
《北京党史》2007,(6):F0003-F0003
北京金融街南起复兴门大街,北至阜城门大街,西抵西二环路,东临太平桥大街,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600米,规划总占地面积103公顷。金融街  相似文献   

8.
<正>高庙古镇位于峨眉山、瓦屋山、玉屏度假村的三岔路口,属洪雅县辖区,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704年)。古镇依山傍水,为两溪所夹,镇内遍布石梯小街,民居沿河而建。三两处索桥与镇相通,河中乱石嶙峋、水草丛生,河边树木茂盛,环境和小镇建筑通融一致。古镇分为上半街的新街和下半街的老街。下半街老街共有4条,青瓦盖顶,木楼相连,两边屋檐隔得很近,抬头便是一条长长的"一线天"。街面全由青石板铺成,石板上长着绿绿的青苔。春雨潇潇,檐破瓦残的古街,雨雾中  相似文献   

9.
<正>一条河,流淌着一段亦商亦学、商读传家的史话;一古镇,尘封了一个古代商埠码头繁华百年凝结的文明;……这里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这里是贵州八大古镇之一。嘉庆十三年(1808),下司被辟为商埠,有水陆码头,是清水江九百里黄金水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这里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特别节目组南部分会场,电影《天下第一镖局》拍摄主景地之一。大隐百年,古风悠长。  相似文献   

10.
正贺龙元帅在军阀混战时期曾征战綦江;在西南局、西南军区工作时,多次到过綦江;在国务院担任副总理期间,又专程到綦江调研工业发展。至今,綦江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撫我孑遗"碑来历在綦江东溪古镇太平桥约200米的蛇皮滩处,江边大路旁竖立着一块"德政碑",碑上刻有"撫我孑遗"几个大字。但  相似文献   

11.
丰盛古镇     
<正>在重庆市巴南区的最东端,有一座发祥于宋代的古镇——丰盛镇。丰盛旧时被称为"封门",盖因明末清初时,当地修建街区场镇,将原江西街左侧一个门洞封掉,故而得名。至今,老人们还习惯称呼旧名。在宋、明时期,丰盛是连接南川、涪陵、木洞、羊鹿等地的重要驿站。当时,镇上有4个场口,根据地名方向,分别称为"木洞场口""羊鹿场口"(亦称洛碛场口)"南川场口""涪陵场口"。每个场口都设有栅子门,晚上关闭,起到防匪防盗的作用。一些大户人家还建有碉楼,镇上至今仍可觅见其  相似文献   

12.
榕津古镇始建于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罕见的古榕文化、浓厚的商业文化、虔诚的信仰文化、深厚的桂剧文化至今犹存。榕津古镇的整体格局得以保护,传统风貌才得以重现;古榕文化、桂剧文化、庙会文化、信仰文化等,都应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对民居与建筑应给予修缮与谨慎复建,运用"修旧如旧"的手法作出接近原物的修缮与复建设计;发挥古镇旅游核心地带给当地居民收益,引用"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新型产业带动古镇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雄、奇、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晴隆"24道拐"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长4公里,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24道弯后到达关口,是现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公路原貌的唯一路段。作为抗日战争中国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4.
湟源老街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风霜雪雨的剥蚀,留下了岁月的印痕。一条宽约五六米、长不足千米的街道便是当年的主街。临街两旁除纵横交错的巷道外.密密地覆盖着各式各样的房屋.有平房,有两层楼房。大门都是用木板做的,宽有一米左右的,也有不足两米的.还有三四米的。门或是单扇。或是双扇,或是三扇四扇的。  相似文献   

15.
铁山古镇     
正铁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区西北边缘,与荣昌和四川安岳相连。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交通方便,又处于三地交界,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十分繁华的乡场。铁山镇原名铁山坪,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最初有江西丰成蔡氏家族在这里修建蔡家油房,后由油房发展到染房、烤酒房。通过若干年的建造发展,逐步形成古场镇的规模和风貌。古镇以大步廊檐出名,大步廊檐街全长500米(现存约300米)。街两边房屋基本对称,均为穿斗木楼,多为两层,  相似文献   

16.
正双江古镇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因镇内有两条小溪,一条叫"猴溪",一条叫"浮溪",两溪环绕,故名"双江"。古镇建于清代初期,目前还保存有几条老街,全长约千米。老街宽窄不一,宽的如正街,可并行几驾马车;窄的如老猪街,只能容两三人并行。路面的青石板历经岁月,已显现出斑驳痕印。古镇的清代建筑遗存丰富,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禹王  相似文献   

17.
塘河古镇     
正在重庆江津与四川合江交界处,一条弯弯的小河从合江一路向北流入江津境内,然后呈"几"字形绕过一座古镇,再向北蜿蜒十几公里流入滔滔长江。小河清澈碧绿,古镇风景优美,这里就是塘河古镇。塘河古镇过去是一个场,始建于清乾隆47年(公元1784年)。最初主要有王、孙、陈三家大姓,之后逐步扩大,形成现在的规模。进入塘河老街,呈"丁"字形的场口有一座王爷庙,是老街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建筑。庙里几根历经岁月磨砺的大石柱  相似文献   

18.
正雄、奇、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晴隆"24道拐"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长4公里,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5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24道弯后到达关口,是现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区公路原貌的唯一路段。是抗日战争中,国际援华军需物资运输的大通道,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2006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再次被国务院评  相似文献   

19.
<正>行径青溪桃花流水杳然去;坐观红树清风明月我归来。——陈毅在青堤撰写的对联从射洪县驱车22公里就到青堤乡,场镇上的青堤古镇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之一。"青堤古镇位于涪江中游,涪江流经辖区约6.5公里,以前叫青堤古渡,处于南丝绸之路上。"青堤乡文化站主任税国安说。古镇沿江绵延数公里,有多条石板路与盐亭、南充、蓬溪等市县相通,而两岸之间依靠机械船摆渡。近200余株古  相似文献   

20.
<正>"青林场,东通保剑,西达江彰,步骑车舆往来不绝,通衢也。"——《梓潼县志》卷五《重建合益桥碑记》出江油市,向东北行车60公里,来到蜀道剑门关的南端——二郎庙镇青林口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林场,细细品味,竟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古镇的风情与历史。青林场又称青林口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坐落于王爷山与人字山相汇处。王爷、人字两山成东西走向,逶迤绵延数十里,到青林口古镇时两山仿佛突然而止,成为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