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波多黎各传来噩耗:中国人民亲爱的友人、二次世界大战时曾驻扎在中国的美国军人霍华德·海曼已于今年2月在当地逝世,终年75岁。 至今,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和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还陈列着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与三个美国士兵的合影照片,霍华德·海曼  相似文献   

2.
本文译自R·F·怀利著《毛泽东主义的出现:毛泽东、陈伯达与中国理论的探索1935—1945年》结论部分的一段,作为外论资料,仅供参考。该书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作者怀利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  相似文献   

3.
1945年3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记者斯诺,告诉他:美国正在计划向中国华北共产党地区运送“供应品和联络官员”。这是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经济合作的开端,也是对中共所采取的有关政策的一个回应。本文所分析的就是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4.
马歇尔是一位美国五星上将,1939年到1945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协助美国总统罗斯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指挥美军协同盟军与德,意、日法西斯作战,获得了很高的军事赞誉。卸职后,1945年12月以总统杜鲁门特使的身份来中国调处“国共军事冲突”。1947年1月回国任美国国务卿。关于马歇尔,蒋介  相似文献   

5.
李敦白,一位美籍中共党员。1945年,他来到中国,后参加中国革命。在中国工作的岁月里,他经历坎坷,历尽磨难…… 本文编译自1957年日文版李敦白回忆录:《一个为毛泽东魅力吸引的美国人》。题目为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极力阻止中共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为巩固战争胜利成果,1944年9月21日至10月7日,苏、英、美三国和中、英、美三国先后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四国详细讨论拟定了组织联合国的建议案.随后,中、苏、美、英四国于1945年3月15日分别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决定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大会,邀请曾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和1945年2月1日前向敌宣战的国家派代表出席联合国首届大会,共同制定《联合国宪章》.  相似文献   

7.
岁月据《参考消息》报道,迪克西使团是第一个与中国共产党最高层接触的美国官方组织,它是由美国官兵组成的一个小兵营,是美国派到延安的军事观察团。它于1944年来到延安,于1947年解散回国。它同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高层接触,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早了28年。今年8月,使团成员再次来到中国访问,中国政府在北京宴请了他们。使团中的一位成员约翰·罗德里克回忆起了当年在延安时的情景,他说道:我于1945年11月抵达延安,在那里逗留了7个月,报道国共谈判中共方面的情况。这次谈判是由当时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派遣的特使乔治·马歇尔上将…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国歌     
联合国国歌诞生于1945年,它是美国诗人 H·J·罗梅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歌曲《相逢之歌》的曲调重新填词而成的。 歌词大意是:“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  相似文献   

9.
1945年12月,美国政府派马歇尔来中国,“调解” 国共军事冲突.翌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停战协定.旋由三方(包括美国在内),各派一名代表:中共代表叶剑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  相似文献   

10.
<正>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主持研制这项“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获得了“原子弹之父”的美誉。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主持研制这个项目的中国科学家是谁呢?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呢?由于严格的保密,中国一直没有做公开报道。外国人呢……“外国人不会猜呀!”2022年4月清明节的时候,央视《面对面》栏目制作了一期“我的两弹一星父辈”节目,在谈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主持人董倩与“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之女王遵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王遵明:“当时美国的报纸上就登了我父亲的事。”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本有关当年美国的进步又富有远见的少数派官员,为了在美国和地平线上已经可以窥见的新中国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而进行的早期斗争的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谢伟思于1933到1945年在美国驻华使馆供职。从1944年7月迄1945年3月,他参加“美国军事观察组”在延安,与中共领导人广泛接触。收入这本集子的是他于当时向美国国务院发回的电讯及报告等79篇,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初期,为了维持与美国在雅尔塔体系内确立的远东合作关系和在远东的既得利益,斯大林对中共和中国革命采取了消极冷漠的态度和立场。这种消极和冷漠表现为:不支持中共军队获得对日本的受降权;限制中共及其军队在东北的活动;削弱中共的政治自主权,要求中共通过与国民党谈判达成政治妥协;回避中共征求意见的要求,与中共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的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美国侵蚀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和阻止国民党向美国的一边倒,斯大林又策略性地向中共提供一些援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严重的粮食剩余问题,加拿大当时的农业部长汉密尔顿推动了60年代的中加小麦贸易。为避免美国阻挠、破坏,初期加拿大政府对美国保密。为阻止贸易,美国动用《美国与敌对国家贸易法》,接二连三地给加拿大销售到中国的粮食运输设置障碍,公然侵犯加拿大主权;借口中国支持越南“侵略”,还要求加拿大停止粮食贸易,遭到加拿大政府强烈反抗。美国人表示不理解加拿大的行动,冷战已使他们难以理解任何国家都离不开世界贸易这个简单道理。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沿津浦铁路向北进犯山东解放区。在鲁南地区的山东军区第8师,奉命在津浦路阻止国民党军北上。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共产党前领导人威廉·福斯特曾指出:“在30年代日本进犯和蹂躏中国时期,党竭力反对罗斯福输送废铁和其他军需品到日本去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曾于1937年分别致函美国共产党,对这种支持表示感谢。”(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450页)译者在阅读白劳德所著的《人民阵线》一书时找到了这三封信。白劳德于1934~1944年担任美共总书记,他于1927~1928年作为泛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在中国工作过两年,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毛泽东在1945年7月29日《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中…  相似文献   

16.
《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3期发表窦晖文章——《从杜鲁门“6·27”声明到美蒋条约的签订——评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形成》,指出: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关于武装侵略朝鲜和中国台湾的“6·27”声明,攻击我军解放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该地区的美国部队,下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本属中国内政。但由于美国长期插手,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使得台湾问题成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 一、美国对台政策充满私心 二战后期,1945年2月21日,美国在签订《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协议》(即《雅尔塔密约》)时,为划分势力范围,慷中国之概,牺牲盟国利益,支持斯大林蒙古独立主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国际关系助理教授 R·F·怀利在《毛泽东主义的出现:毛泽东、陈伯与中国理论的探寻,1935——1945年》一书中,对陈伯达一生的论述如下:陈伯达是中国共产党为数不多的贫农家庭出身的高级领导人之一。1904年出生于福建,8岁左右开始上学,在著名的新式学校——集美学校念完了小学、中学,直至师范毕业。后来又考进了上海劳动大学,这是一所名为国共两党共管的学校,但其实权都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进校之前陈伯达的观  相似文献   

19.
<正>继意大利法西斯覆亡之后,德国法西斯于1945年5月覆亡,陷于孤立境地的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场和中国大陆战场也日暮途穷。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后来苏联加入)联署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日寇色厉内荏,咆哮波茨坦公告"荒唐"、"无礼"、"不予考虑",并积极准备本土作战。为了加速日本法西斯覆亡,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相似文献   

20.
王潮江 《世纪桥》2007,(2):88-89
1945年8月14日,国苏双方经过艰辛谈判,终于签订了具有多边性质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时中国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维护了远东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