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自从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就在自己丰富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中阐发了十分详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积累理论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等等。  相似文献   

2.
温士兴 《前沿》2008,(11):49-51
保尔·拉法格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有天才、最渊博的传播者之一”,他在继承、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积极投身于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当修正主义大兴其势的时候与修正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他对帝国主义理论及知识分子地位的论述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他的理论和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引起大家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理论的关注,相信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平一 《湖湘论坛》2011,24(2):63-68
瞿秋白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论战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论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并提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他的这些思想是当时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深入透视时代的特征以及思想的变迁。郝孚逸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究,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理论为基本内容,异化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发展轨迹。和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相比,他的思想的起点、方法和框架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和发展。与国内的研究比较,他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挖掘市民社会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人学意蕴。这些见解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本维度的创新探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尔图塞在《保卫马克思》中认为,1845年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认识论断裂”。他以1845年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时期与科学时期。本文认为,马克思思想的形成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意识形态,也是意识形态性的科学,过度强调某一个方面都会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卡尔·考茨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是他曾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国际工人运动所做出的理论以及观点的汇总,它既包含许多科学的阐释,也带有某些主观的见解。卡尔·考茨基早期通过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通过对社会主义先驱、恩格斯晚年的革命策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未来社会制度的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进一步传播,同时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曾经是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个“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列宁语)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作为思想家和和高瞻远瞩的政治领袖,他的目光远非止于经济领域,他还对文化问题提出过一些有建树的思想。虽然其中也有一种正如列宁所批评过的“繁烦哲学的东西”,但从人类思想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布哈林的有些思想理论观点也是社会科学宝库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其整个思想理论遗产,我们应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介绍和评价。遵循这一原则,本文试对布哈林的文化思想作一简略描述。  相似文献   

8.
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科学发展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突破。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十分重要的基本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否承认发展,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是区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主要标志,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分界线。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李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李达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深刻的独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他明确提出了建立"普遍与特殊之统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理论的历史任务,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作了直接提示;主张从学理上有系统地彻底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准备好理论前提;提出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李达的《社会学大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丰富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极其重大的任务,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是这项任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蕴涵着"化大众"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思想中获取教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概括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不竭动力和理论品质是创新;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途径;以党的建设为切入点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了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接受了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社会和谐思想的熏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观.在总结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过程中,他在设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提出了一系列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他先后接受了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最终才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既有当时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共性,也有自身的鲜明个性;既是五四时期思想交锋碰撞的应然反映,也是其个人革命实践探索的必然抉择,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砥砺下,他坚定地走上马克思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坚定地扛起社会主义的红旗,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他果断地提出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他突出强调要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总设计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当代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基础。《邓小平论统一战线》这部书,全面集中地反映了他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统一战线》,深入研究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突出特质,也是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自觉地学习、研究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一个优良传统,使党具有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超越性。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突破总是以哲学上的突破为先导。在新世纪的发展和竞争中,中国更需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后发优势的思想杠杆。  相似文献   

17.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的思想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在人权观上也表现出与此前完全不同的旨趣、他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清算自由主义,提出通过阶级战争建立人民政权实现人民的权利,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女权问题,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民族自决权观点,同时侧重诉求劳农阶级的权利,尤其是“第二代人权”。因此种种迹象表明,“五四”之后很长一段时期陈独秀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契是本世纪思想最为复杂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人们既称他为西方四大批评家(其他为克罗齐、瓦勒里、英伽登)之一,又称他为“美学方面的马克思”。在卢卡契研究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评价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 我们可以举出下述对立着的评价: “卢卡契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一历史事实,是不可轻易否定的。在全面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时,也不能忽略卢卡契。” (把卢卡契)“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美学和文艺学)的代表人物是不公道的……他应属于科学马克思主义行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要在马克思主义整体中认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整体、体系,不能割裂;在各个领域中的毛泽东思想也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要从各个领域中阐明毛泽东思想体系;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注意领会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