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众多的史前文化,它们或昙花一现,或流传千年,共同汇集成为中国南方文明进程中的文化因子,在中华文明的血液脉络中绵延万代。大溪文化即是其中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代考古人的艰难探索,逐渐揭开了大溪文化的神秘面纱,将距今五六千年的城址、稻田、彩陶、饰品、屈肢葬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在我们面前。它用分布广泛但风格统一的陶器与石器实  相似文献   

2.
大溪文化是广泛分布于两湖地区、重庆东部的一种远古原始文化,处于距今约6800-53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有4处,其中巫山县大溪遗址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是最早发现的大溪文化典型遗址。  相似文献   

3.
<正>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6500—5300年。它的发现,揭示了长江中游及峡江地区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大溪文化的命名及分布大溪文化因最初发现于四川省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1925年至1926年,美国人纳尔逊在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和湖北宜都之间的长江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13,(3):F0003-F0003
大溪文化是广泛分布于两湖地区、重庆东部的一种远古原始文化。处于距今约6800-53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有4处.其中巫山县大溪遗址是大溪文化的命名地,是最早发现的大溪文化典型遗址。大溪遗址从1958年被发现至2003年被淹没时止。历经8次考古发掘,收获十分巨大。考古发现表明,大溪文化原始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纺织、制陶、制骨、制玉、石器等的专门化生产有了巨大进步,已进入初级商品化生产阶段。研究表明,远古时期长江三峡峡内的人们利用丰富的动植物和石料资源。生产大量精美的石器和骨器,与两湖地区的居民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5.
<正>距今五六千年的大溪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三峡与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增加,农业快速发展。原始人群在渔猎取薪的同时,也开始了刀耕火种、驯养家畜。此时手工业分工逐渐细化,陶器的制作工艺大幅度提升,纺织业也有所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溪"先民鱼米之飨、衣食之安的生产与生活轨迹,在时代的潮流中跨越江河,绵延了近千年。  相似文献   

6.
<正>大溪文化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变革时期,此时聚落的数量、面积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大型中心聚落逐渐形成,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史前城址。墓葬随葬品也出现多寡不一的现象,说明私有财产开始出现,并且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祭祀坑和祭坛的发现,显示"大溪"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宗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种种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大溪文化时期的社会正处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大溪文化、大墩子—礼州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厂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的影响较大,说明当时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并不大。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夏商周三个王朝的中心横跨黄河流域的今晋、陕、豫、鲁等省,东西差距也不明显。春秋战国时期,西部的秦国在耕战背景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0,(2)
<正>游牧文化是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得以形成并发展,有赖于与这种文化特质相一致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说,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存在会孕育与之相应的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推动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的发展;而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肯定也会影响到与之相应的文化发生变化。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游牧产业已经深刻受到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当代商业文明的影响,草原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也早已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9.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乡风文明存在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中,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些问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较落后;农村科技文化发展落后;农民自身基本素质不高;农村社会治安环境较差.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平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农村乡风文明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途径;加大农村社会治安及环境的综合治理.为乡风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的东西文化观,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东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观点。他运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指出,东方文明是“得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之赐予厚”的“南道文明”,西方文明是“得太阳之恩惠少,受自然之赐予啬”的“北道文明”;“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富,物产之丰,故其生计以农业为主”,而北道则以工商业为主;东西文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但它们各有特点、互有长短、应该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他从进化论的朴素辩证法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什么传统的劣根性造成的。他说,在西洋文明兴盛之前,“中国于人类进步,已尝有伟大之贡献。其古代文明,扩  相似文献   

11.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过程",原始艺术更是与自然、生存紧密相连,它以热烈的色彩和琳琅的饰品为文字,以巫术为语言,沟通天地,表达夙愿。在生产与生活之间,大溪文化的先民用彩陶描绘山川河流的曲线,用黑石雕刻自己形象的轮廓,用玉、骨饰品敬献神灵,点缀生活,用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长江流域彩陶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艺术浪潮中,大溪文化是长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建设》2010,(7):50-50
澧阳平原位于湖南省北部,是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澧县车溪乡南岳村,地处澧阳平原中部、澧水北岸,包括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发展阶段,基本上涵盖本地区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了其通过培育"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推进文化新风进家庭;通过"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提升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的本意即传承文化,使人之道——人之为人的生命准则——成为人的生命准绳,传承于人群繁衍。人之道是文化的核心,也是人的终极真理,最适合承载于宗教信条。众多文明都孕育于宗教,而中国文明是唯一的非宗教性文明。儒学先哲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人成长于文明,人之道逐步融入意识,只需启发、巩固、强化,使之成为人的生命准绳。文化的危机与困惑导致道德的危机与困惑。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文化自觉,道德教育变相成为科学教育,只传授道德知识,缺乏实效。自觉中国文化传统,解放思想,超越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重新建构中国知识体系,确立传承中国文化的道德教育理念,才能根本解决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大量农民工进城使得故乡情感淡化、乡村空心化现象影响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供给不足导致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造成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拉大等问题。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以复兴传统村落文化为目标,协调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以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宗旨,协调有效供给与需求满足;以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文化为动力,协调区域发展和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信息崇拜的负效应、网络生态的复杂性等因素,网络文化建设呈现出信息资源结构失衡、网络文化安全隐现、信息污染沉渣泛起等潜在危机,若不有效加以分析和应对,就可能重蹈工业革命前期生态失衡的覆辙.从人类世界发展的规律、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与网络文化建设都具有目标指向的一致性,彰显生态文明理应是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之态和应然之势.为此,我们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网络文化建设理念,大力实施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生态工程,进一步健全网络文化生态发展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网络文化生态保障队伍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创意倒计时,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最终幻化成“冰雪五环”;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文明与成就的“中国窗”……2月4日,是农历正月初四,又恰逢立春节气。在这个春意涌动、希望萌生的日子,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再次相拥,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了一场创意无限、美轮美奂的开幕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王世谊 《唯实》2005,(5):4-6
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人文精神传统的孕育与成熟,与本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新时期江苏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必须对其生成发展的渊源进行探析。一、江苏的地域文化总体上是水文化纵观世界文化源流,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无不与水息息相关:水势滔滔的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的消涨荣枯影响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盛衰兴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环境,显然是古希腊文化的摇篮;印度的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在黄海和东海之滨冲积出连绵千里的平原、丘陵、河网、湖泊和大陆架。在这两大水系和海洋的拱卫、滋养中,发育出了一片传承数千年文明,汇通南北方民风、  相似文献   

19.
河洛文化是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但是,“河洛居天下之中”,它又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所以,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文化。与我国其他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闽粤文化等不同,河洛文化表现出了明显的主导性,它与中华民族文明的关系更为紧密,经过十三个朝代的升华,它把中国的古老文明润泽到全国大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万年是稻作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万年的稻作文化蕴含了"三大文明":灿烂的农业文明、原始的工业文明、远古的流通文明。万年的稻作文化孕育了"五种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为人先、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