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有句谚语——“谁给钱,谁就有权点歌”。这句话有时被挪作他用,“点歌者”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唱歌人”是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学者和政治势力;所唱的“歌”要么是对西方世界的“赞歌”,要么是俄罗斯的“悲歌”。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欲为一代经纶手,须读几篇要紧书。”我们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做“经纶手”的宏愿,也应当“有关家国书常读”。可是一提起读书,就有人喟叹没有时间,埋怨环境不好,说出许多不读书的“理由”。岂不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是诚心好读者,在当今社会还能读不成书吗?  相似文献   

3.
回看“南巡”后的第一个10年,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特征。这10年的中国,在政治方面.没有左右摇摆;在经济方面,没有大起大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这种局面,那就是:我们终于不再折腾了。这令全世界刮目相看,也让我们自己人惊叹:过去几十年,是人家不动荡而我们动荡;最近这10年,是人家动荡而我们不动荡。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对于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持续稳定”是比“大跃进”更加令人激动的。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曾经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从那时以来的10年已经证明,这对国家的进步有好处。当然,“不争论”不等于就没有问题。事情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分歧,而是在于,在一种尚未建立充分民主的环境中,解决众人间存在的纷争,找到大多数人支持的行动方针,使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广大公民的生活,这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既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他的一个挑战。懂得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更深更远地理解邓小平本人一生的沉浮,以及他给我们后来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关健斌 《廉政瞭望》2011,(21):60-61
俄罗斯传统的“黑色八月”已从日历上翻过去了,但似乎“黑色八月”的魔咒尚未完全消散。9月7日,一架雅克-42飞机在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起飞时坠落,造成36人死亡,1人受伤,机上搭载的是俄罗斯“火车头”冰球队,当时他们正飞往明斯克。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4):7-7
欲望是一个中性词,谁都有欲望,没有欲望是一个不正的人,有了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之成为杀人的“泥石流”。对于我们共产党干部来说,我们行动的动力就建立在一个崇高目标和“欲望”之上:就是一切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富裕,有了这样的“欲望”和目标,我们就会抛弃一切杂念,不顾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实现人民富裕,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某项“外资”谈判即将成功之际,外商代表来到该企业的经理办公室,看到报刊乱放,书籍无序,墙角的垃圾也不处理。后来,该项目“黄”了。外商的理由是:一个连自己的办公环境都管理不好的人怎能让我们对他所管理的项目放心。这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几千年文化洗礼的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而这个自古而来的称号却在当今世界中渐渐被一些人淡忘了。谈到“礼仪”,人们大多会想到“日本”;说起“绅士”,人们则会想起“英国”……如今,我们国家“入世”了,这一来,我们就会与更多的外…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0):62-63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签署法令,将2015年确定为俄罗斯的“文学年”。近年来,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俄罗斯人对阅读书籍的兴趣有所降低。201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平均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只有9分钟。为此,普京提出设立“文学年”的设想,旨在唤起俄罗斯社会对文学和阅读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伶俐 《廉政瞭望》2012,(11):5-5
上个月,年过九旬的外公过世了,外婆几年前离世后就剩外公一个人住。外公走后,家人开始清理他的房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竟背着我们买了不少保健品,有的还没拆封,放在那儿不知多少年月了。 记得前几天看到新闻上一个老人更夸张:死后还留着十多万元的保健品,五六张寄存单据,还有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人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 其实,我外公生前就常去参加不少针对老年人的所谓治疗优惠活动、宣讲会什么的。有的在礼堂里,很正式,都是“权威专家”,进行保健产品的辅导。我们小区里也经常见到,有一些老年人三三两两,提着小马扎去“听课”。几天“课”听下来,或多或少,都要买点保健品或器材。  相似文献   

9.
要去采访“养蜂大王”王金生,我们都很兴奋。当记者好多年了,采访过各行各业的人,可采访养蜂人还是头一次。在去王金生家的路上,我们在心里想象着这位“大王”的样子,也许他是一个很“酷”的老板吧,要不,人家怎么敢称“大王”呢!等见到了王金生,我们心里都感到有点意外:这就是全省知名的“养蜂大王”!与其说他是一个有几十万元资产的老板,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乡村小学老师。王金生,矮矮的个子,白白的脸皮,眼睛大而有神,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他平时话不多,但一说起养蜂的事,就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王金生老家在怀德县,…  相似文献   

10.
柳邦坤  李云生 《世纪桥》2005,(10):80-81
俄罗斯族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是人数很少的几个民族之一,仅有1万多人,而在黑龙江省逊克县边疆镇却有一个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村,这就是 2003年底,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批准更名的逊克县边疆镇边疆俄罗斯族村。当地人习惯叫“小丁子村”。早在1889年前有个叫吴双丁的人在这儿开荒种地,以后陆续有移民到此安家落户,逐渐形成一个村落。1955  相似文献   

11.
生活作风不是小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峻 《党建》2001,(11)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人的思想里,认为生活作风是小事,是小节,有点问题没什么了不起,因而不放在心上。有这种看法的人中,有的就是我们的干部乃至领导干部。实际上,生活作风决非小事。从生活作风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人格,看出一个人灵魂的美与丑,简言之,可以看出他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十分重视“人品”,重视“德”,把它作为立身处世之根本,生活作风就正是“人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人们会说他是一个人品…  相似文献   

12.
1945年1月23日至6月11日,我作为太岳区的代表参加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选举中央委员会以前,我被推举为计票员。投票之后,我们几个计票员正在后台忙碌地统计每位候选人得的票数(当时没有计算机,只能把候选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一个人口念,另一个人在候选人名下写“正”字)。这时,一个身躯高大的人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抬头一看,原来是毛王席来了。我们好惊讶,忙着给毛主席让座。毛主席笑容满面,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接着他就问每人得票的情况。我们把已经计算出来的票数向他做了报告。他又很关心地]同洛甫、博古得票…  相似文献   

13.
普京曾经被媒体称为“危机总统”,在俄罗斯最危险的关头上台,上台以后又遇到车臣危机、库尔斯克号舰艇沉没,人质危机……,普京冷静、果敢、刚毅,每每化险为夷,成为俄罗斯支持率最高的领导人。2001年末,普京就曾经荣获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年度风云先生”称号,也受到俄罗斯人的拥戴。  相似文献   

14.
伊姬 《党建文汇》2010,(1):23-23
“和平”钻石矿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雅库蒂亚市附近,那儿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冬季的温度低至一50qC。然而就是在这个遥远、偏僻的地方,前苏联和俄罗斯矿工竟然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和平”钻石矿坑。这个巨大的洞穴直径大约1600米,深度达533米,从卫星照片上看,它就像是地球的一个大伤口。  相似文献   

15.
寇士奇 《党课》2011,(18):65-65
一个古老的趣闻:三个人来到罗马,见到一位哲学家,问:“我们在这里能看到多少美景呢?”哲学家问他们:“你们要在这里停留多久?”第一个人是个年轻人,答:“几年。”哲学家说:“那么你可以看到罗马的一点美景。”第二个是个中年人,  相似文献   

16.
用人均GDP指标衡量.俄罗斯已经是一个殷实的中等经济发达国家了。按照世界银行的资料,2005年俄罗斯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俄罗斯人比我们中国人富裕。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当今中国的行政管理学界,对国外行政改革的研究多集中在英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之下,关于当代俄罗斯行政改革的研究却很少。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俄罗斯在管理上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在政府行政上也是如此,现代的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只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就够了,没有必要去研究和了解俄罗斯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改革。事实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千百万家长。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且可能误导几代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短时间的,是十几年、几十年的,就如同跑马拉松,一开始在起跑线上就绷那么紧,能跑下来吗?  相似文献   

19.
邱祥吉 《廉政瞭望》2008,(10):56-57
欺骗一个人容易,欺骗一群人很难,而欺骗民众那就难上加难,但是陈水扁做到了,至少在过去几年内他做得很“成功”。不过臧克家早就写诗道:“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套用此话就是:向公众吹牛皮的,公众戳破他的牛皮。  相似文献   

20.
张国庆 《廉政瞭望》2010,(17):60-61
被称为到美国偷取情报的俄罗斯人安娜·查普曼回到了俄罗斯,全球媒体都炒得沸沸扬的“间谍门”事件划上了句号。美国放走包括安娜在内的10名“间谍”,换回了4名被关押在俄罗斯的重要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