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的经济增长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正处于摆脱前期连续多年调整型增长格局,开始向新一轮快速增长转折的初期,刚出现实质的转暖。对局部领域的过热倾向应警惕,但不能认为出现了过热,不能影响对全局的判断。应对局部问题及时采取适宜的微调措施加以克服,同时利用当前总量矛盾明显缓解的大好时机,加快推进结构改革,防止一些长期非均衡倾向的扩大。  相似文献   

2.
官职利益化分配倾向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主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官职利益化分配倾向加剧的现实成因,并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诞生85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中探索总结了包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形成了强大的政治优势。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并把政治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把传统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资源,把党建环境转化成经济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期要论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今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都比较重。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二十字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又是改革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改革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谨慎从事。我们要抓住时机在重要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改革的全局,又要使改革做到综合配套。当前是改革最有利的时机:一、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深入人,C;二…  相似文献   

5.
在过热的背景下,增值税改革与宏观调控之间可能产生反向作用。提高税改门槛,成为衔接试点 与调控的现实举措。备受关注的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不久前正式实施。其从去年下半年动议的提出,到今年9月具体政策措施的出台,一直是各方聚焦的中心。不同的是,起初各界多担心影响此改革进程的首要因素,是财政负担之重;而现在则担心转型改革会否引发投资过热,从而影响中央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出现偏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公平正义的倾向,导致相应制度建设滞后,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富裕和公平正义的实现,要靠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建设来推动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改革战略,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力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是,我们的政府能有效地推动这种转变吗?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缺陷都与政府转型滞后有关。政府转型就是从建设型政府、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体改办杨进军主任:《制度创新与扩大开放:深圳再创新辉煌的突破点》——文章认为深圳今后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把改革和创新放在整个深圳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二是把深圳的发展放在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大背景下来考虑,既看到中央对深圳的要求和深圳在全国的地位、作用,又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虚心学习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三是把深圳的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格局中来考虑,改革方案要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据此,我们应有“高起点,大思路,大动作”的总体改革思路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目标定位,要把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确定为深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这四项改革任务,与十六大提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吴亮 《瞭望》2006,(26)
一些地方政府在投资行为中收益与成本严重失衡,成为我国治理投资过热中的一个制度盲点。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前5个月增长30.3%, 经济发展出现新一轮投资过热的苗头。一些本来就显现过热的行业再次成为“投资热点”,如今年前五月钢铁行业投资从去年同期的7.8%被拉升到13.7%,而今年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能源“金三角”的晋陕蒙接壤地区目前已进入全面开发的新阶段。但在大开发热潮中存在明显“过热”倾向和一窝蜂苗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国上下对八年改革的反思,有的同志建议以产业政策作为我国进一步改革的大思路.此项建议已在十三大的报告中作为重要的问题而提出.按照这一重要思路,今后我国计划管理的重点应当转到制定产业政策上来,在此,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来认识这一根本转变的必要性. 第一,它是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需要.当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加强经济体制改革与保证经济持久发展在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改革的目标就是经济发展,改革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巨大动力,反过来,经济发展又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所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就是要把改革的进程纳入推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年来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改革从经济而不是从政治开始,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农业扩展到工业,这种做法符合中国的情况.第二,改革和发展密切结合.改革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检验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经过十年改革,我们已经摸索出初步的经验,大体模式已经确定下来.我们既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改革受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的制约,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两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选择了一种渐进式的改革,要从本质层面上摆正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深入研究社会稳定与社会公平的内在联系,通过力求社会公平来确保社会稳定,力戒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拉美化倾向的问题.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谋求稳定才有意义,这种稳定才能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斯拉夫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驱。多年来,它沿着改革之路顽强地迈进,终于使自己进入具有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行列,并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开创了继苏联之后的第二种模式。 然而南斯拉夫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与各种反动势力反复较量,几经曲折和历尽磨难后,才赢得这一伟大胜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每前进一步,除了要排除外来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还要与国内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僵化、保守、维护旧的国家集权制的倾向;另一种是要求极端民主自由,要求放弃所谓一党制,实际上是取消党的领导的自由化倾向”,进行尖锐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莫如 《瞭望》1994,(17)
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乘风破浪胜利前进,改革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为目标的攻坚阶段。要保证改革和经济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端正各级干部作风,提倡深入实际、调查、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必要。与党中央的这一要求相对立的是在某些干部中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还比较严重。我们不是讲要抓住机遇吗?若犯了这种毛病则是贻误时机;我们不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吗?这种作风则挫伤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危害是很大的,使党的政策不能落实,改革、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不得及时解决,危害甚巨,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改革将教育农民的严峻课题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几年,上海农村致力于重新确立农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强化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的农民教育指导思想,并以“新风户”活动、“建功立业”活动为标志的一系列教育工程的尝试,组合成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新的教育模式。一、重新确立农民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农民自我激励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政治局关于我国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策,为我们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指明了方向,是我们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发展自己,特别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巨大推动力量.结合渭南地区实际,要使“八五”时期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就要发扬实干兴渭的精神,努力抓好“三政”,即经济上抓好财政,政治上抓好廉政,作风上抓好勤政.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邓小平同志对党内、政府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有着深悉的洞察,并清楚地意识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倾向的极大危害性. 首先,形式主义盛行,禁锢思想,影响人们搞改革开放的信心. 其次,形式主义导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直接影响改革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再次,形式主义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我们党的事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我们脱离群众,脱离干部,把风气搞坏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89页〕  相似文献   

19.
提高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源于经济领域,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人事管理、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多方面为领导干部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提供高效、便利的指导、保障和支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然有力地引领、保障和支持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制度建设与创新 ,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 ,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 ,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当前 ,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紧密联系滞后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严重制约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 ,积极寻求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以促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