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共同体的公共精神一直是规范农民行为、塑造农村公共价值、激发农民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形成情感归属、实现自治的重要纽带。村庄合并打破了原有村民的生活边界,在社区成员之间并不熟悉的情况下,邻里关系疏离,互助程度较低,出现了公共信任危机。基于熟悉和信任基础上的公共凝聚力持续下滑,出现了村庄合并后形合神离、各自为政、公共文化欠发达、公共权威下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协同治理,增强公共理性,建立公民社会,优化治理结构等措施来重塑公共精神及价值体系,达到"良性均衡",成为重建社区认同,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乡村共同体的公共精神一直是规范农民行为、塑造农村公共价值、激发农民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形成情感归属、实现自治的重要纽带。村庄合并打破了原有村民的生活边界,在社区成员之间并不熟悉的情况下,邻里关系疏离,互助程度较低,出现了公共信任危机。基于熟悉和信任基础上的公共凝聚力持续下滑,出现了村庄合并后形合神离、各自为政、公共文化欠发达、公共权威下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协同治理,增强公共理性,建立公民社会,优化治理结构等措施来重塑公共精神及价值体系,达到"良性均衡",成为重建社区认同,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对宁夏南部山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不仅决定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农村社会的伦理取向和行为取向,而且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保护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共精神是现代公民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表现为公民对公共生活的热情融入和体验、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和促进以及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关怀和参与.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它不仅标志着民主政治理论发展的新方向,而且成为公共精神重塑与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管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劲松 《新视野》2003,1(4):36-38
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建立在民主取向、责任取向、正义取向、参与取向和伦理取向基础上的公共管理价值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我国国情,我国的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服从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公共管理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我们需要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全方位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魏小换 《探索》2022,(6):98-108
“动员”农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工作和重塑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把农民动员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前,一些农村党组织退出农民生产生活领域,党群关系逐渐疏远,党组织对农民的“动员”功能弱化。在日益分化和个体化的乡村社会中,传统行政命令式动员已难以发挥作用。“沉浸式动员”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党员联户制度和正向激励制度等措施,确保党建能够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事务中,实现党群之间的长期互动,密切党群关系。在党群互动过程中,党员的先进性不仅能够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党员先进性影响和带动,使农民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重塑农民的公共精神,从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性。因此,“沉浸式动员”更切合当下乡村社会基础和乡村振兴建设长期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农村城镇化的关键之举是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内在契合性。当前,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小城镇、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强化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发展现代乡村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等,对促进农业、农民、农村的现代化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求实》2021,(2)
乡村文化主体性不仅源于认知层面的文化自觉,而且依赖于农民日常生活的文化实践。村庄日常生活结构不仅定义了农民的文化实践逻辑,并且塑造了乡村文化的再生产模式。在乡村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市场力量逐渐深入村庄日常生活结构,扭曲了农民文化实践的家庭伦理动力和村庄社会脉络,导致乡村文化再生产的功能扩张、社会分化和价值收缩,变迁中的乡村文化逐渐陷入主体性危机。文化主体性危机是农民文化实践迎合并依附市场力量的产物,其核心是乡村文化的伦理性、公共性和实用性的分裂,乡村文化因而呈现出客观化、碎片化的形态。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和行政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乡村文化的主体性危机。为此,乡村文化治理需要立足乡村社会基础,坚持农民主位,通过村庄动员和价值调控的方式激活和引导乡村文化再生产的内生动力,恢复乡村文化的生态均衡。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我们要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农民从麻将桌上拉下来,让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就要提供具有乡村特色、满足农民需求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升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力量,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于山东B县W村的案例分析发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遵循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还权赋能与均衡共赢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社集体治权、促发权责一致意识形成了对农民的整合式赋能,从而激活农民主体性。整合式赋能之所以能有效运作,在于其政治逻辑、利益逻辑、权利逻辑和制度逻辑促进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与激活农民主体性的双向互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再造村社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制度性关联,不仅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而且重塑农民的公共精神,进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性,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内源式发展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价值取向是一定时期内治理主体基于国家的历史传承、制度背景、社情民意等因素在各种价值目标中所做出的关键选择。作为治理主体所寻求和创造的核心公共价值,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价值取向经历了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变迁,其根源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意味着人民需求发生了转换,国家治理价值取向必须回应人民需求的变化。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价值取向的变迁,体现了对“人民至上”精神血脉的传承赓续和对“人的发展”终极关怀的跃迁升级,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并走出了一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推动、渐进式演进、多元化发展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周红 《求贤》2024,(2):48-4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是指大学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在农村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参与农村创新创业,能够为农村地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价值与保障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杭州市萧山区两镇调查数据的剖析可知,当前发达地区农民对生活品质建设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满意度较高,但当前农民生活品质提升仍面临许多问题与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未来发展。以新型乡村精神共同体建设为载体,乡村的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各项政策制度成龙配套、治理策略和手段的调整、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基层制度建设及农民信仰与意识形态社会化整合等是促进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部分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上存在了解渠道窄、理解层面浅,价值取向存在困惑、个别学生践行积极性不高,教育的实效性、教育途径方法需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在于优化社会环境、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加强新媒体内容体系建设、提高新媒体管控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守龙 《探索》2015,(1):126-131
随着我国乡村治理的推进,我国乡村社会的民情总体上说在向积极方向发展,但诸如公共精神缺乏、拜金主义盛行、情理精神浓厚、迷信之风蔓延等消极民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乡村治理发生着"反方向"的负面作用。究其原因是传统国民性的惯性作用、乡村治理"内卷化"的直接后果和落后乡村文化生活的消极影响。所以,改造乡村社会消极民情的路径就是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规范基层公共权力的运行和加强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电子商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机遇。农村电子商务能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能改善农民生活。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发展,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政策支持、环境支持、人才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在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市场需求适应能力、促进流通领域转型、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良好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等方面进行努力,进而提升农业产品质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就业方式、促进农村市场经济规范化建设,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左宪民 《新视野》2007,(6):33-3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引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向;必须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升华;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必须通过完善各种规范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转型与变革中,人的精神生活获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矛盾。这些矛盾集中体现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平衡性、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协调性,以及精神生活系统自身发展的全面性上,表现出来就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失衡、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冲突,以及精神生活系统自身发展的片面性和不协调性。引导与调适这些矛盾需要物质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调控和个人精神生活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冲突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列举了当代青年学生理想主义价值目标与世俗性价值追求、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单一价值体系与多元价值体系、个体人格价值认识和人格价值行为等四种类型的价值冲突,并分析了价值冲突的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及成因,为合理构建当代大学生价值体系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