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单纯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它主要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中西欧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 人们公认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德国哲学家柯尔施、意大利理论家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史人,问世于本世纪二十  相似文献   

2.
一、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解读模式一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解读模式。以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主要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证论的解读模式,强调  相似文献   

3.
贺翠香撰文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本身也不是统一的,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界定和用法:一种是以科尔施、梅劳-庞蒂为代表的,特指植根于西方,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标界同第三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同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的界定,他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创者徐崇温先生在引进和介绍这一概念时,将西方学者的上述两种用法综合起来,“将西…  相似文献   

4.
胡光祎 《世纪桥》2009,(19):63-64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提出的“物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也即开山之作,它是公开发表的比马克思的异化论更早的一部著作,从而也因为这样一个原因使他被后人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尽管他本人始终不愿意承认,但他的思想和物化理论确实为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路易·阿尔都塞(1918-)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法国国内外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自卢卡奇开始的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人物。他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表了《孟德斯鸩: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与哲  相似文献   

6.
向夏莹 《世纪桥》2009,(1):95-96
总体性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驱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描述了物化、异化现象之后,接着就去寻找克服异化的方法,这就是“对总体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使用范围在我国理论界还有不尽一致的看法 ,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 ,即它正是依靠着“二重化”手法分割、肢解马克思主义而形成派别、渊为思潮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里 ,不论是早期的卢卡奇、葛兰西 ,还是后期的萨特、科莱蒂 ,不论是温和的施密特 ,还是偏激的马尔库兹 ,一句话 ,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目的都在制造马克思主义内部对立、分化的新神话。他们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相继爆发的德、意、奥、匈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却无一成功这一特殊的历史困境中 ,主观臆断地推测有一种区别于…  相似文献   

8.
由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已经流传了半个世纪。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过启迪作用,但是这股思潮从它的发展上来看,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根本对立的方面。现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评述于后,供参考。一、哲学上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为一种哲学,而且他们所谈到的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郑楚宣 《新视野》2000,(4):83-84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人之一。1927年,他因“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罪”而被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处以 20年零4个月的徒刑。墨索里尼的监禁不但没能“使葛兰西的脑袋停止活动”,反而使其得以专心致志,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狱中札记》,实事求是地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独创性地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然而,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存有误解或者偏见。如有的学者认为,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即一般人所理解的以运动发展的观点考察一切事物的方法,没有多少“新东西”。有的学者认为葛兰西的“绝…  相似文献   

10.
詹燕 《理论学刊》2006,1(5):60-61
现代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西方学界被公认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也正是由于他将马克思哲学的异化理论和历史辩证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研究现代日常生活问题而开创的日常生活批判的新领域和学科,成为了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等人比肩而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杰出代表。列斐伏尔一生始终恪守着马克思政治信仰与哲学理论基础的最后底线,对马克思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思想作了系统研究、继承应用和积极拓展。要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列斐伏尔与马克思的思想渊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有没有日常生活批…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异化思想来展开其劳动异化理论的。“劳动异化”是马克思《手稿》中着力分析的一个范畴,马克思通过对工人劳动特性的分析,得出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劳动具有异化性质的结论,并以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劳动与马克思生活时代的工人劳动相比,具有许多新特点,但在仍然是一种异化劳动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只是其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对工人阶级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所造成的恶果有所不同而已。所以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范畴仍适应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但必须根据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加以“修正”、“发挥”。  相似文献   

12.
刘莘 《探索》2007,(2):143-14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在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贯穿着葛兰西对东方与西方、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文化战略与政治战略及其关系的深刻思考,构成了葛兰西总体性革命战略的核心内容。在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左翼的文化主义转向中,“文化领导权”这个源自葛兰西的话题偏离了葛兰西的本意,它把话语等同于实践,对葛兰西思想进行文化主义的诠释。从这个角度看,历史地、客观地理解葛兰西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股思潮,已经产生和发展了半个多世纪。长期以来,其理论观点被资产阶级视为“马克思主义”,而被工人政党斥为“修正主义”。只是在1968年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五月风暴”,奋起造反的青年学生和工人把“西方马克思主义”奉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以后,它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并且被一些人称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以物化和物化意识是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以唤醒阶级意识和实现意识革命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走近和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从中可以看出其继承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马克思自由概念作出了新的阐释。从卢卡奇、葛兰西的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再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领导权理论,都蕴含着马克思自由理论的思想酵素。应该指出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从各个维度谈论自由,但忽视了物质基础以及物质解放对自由的重大影响。因此,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然而,仍然有其局限性,需要我们回到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也就是说,需要我们站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探索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的贡献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牛新兰 《世纪桥》2011,(3):42-43
总体性辩证法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精心论述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他一生始终坚持的重要思想。总体性辩证法总想是卢卡奇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这一思想唤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重新思考,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种再现。因此,重新认识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志国 《理论学刊》2007,4(2):110-112
德国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公认为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或者说最能体现现代化的指标是理性化。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及《儒教与道教》等文章中,对近代的理性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对中国何以没有产生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个命题,即“韦伯命题”和“中国命题”。“韦伯命题”的意义在于寻找西方理性主义及近代西方文明形态的独特性,由其衍生的“中国命题”的基本内涵是:尽管中国拥有各种外在的有利于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却无法抗衡家产制国家结…  相似文献   

19.
石仲泉在3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我们所讲的“西化”是有具体内涵的,即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西化”内容,这是历史形成的。“五四”时期,西方许多的新思潮、新思想不断地闯到  相似文献   

20.
骆奎 《世纪桥》2011,(1):51-5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唯物史观自创立开始就被误读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早期西马的超越逻辑主要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路径,而阿尔都塞的超越逻辑则体现了科学主义的哲学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扩展了马克思哲学的讨论域,有利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语境;而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经济作用的历史决定论,它本质上是主客体统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