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是一门具有法律专业性质的应用写作课程,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技能性,其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法律职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传统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存在课时较少、案例陈旧和缺乏点评等问题。因此,对法律文书写作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明确教学重点和讲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探索.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构成了这门新课程设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存在学科特点不明显的问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感到实用性不大,不知道如何运用逻辑知识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4.
法律逻辑作为法律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存在学科特点不明显的问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感到实用性不大,不知道如何运用逻辑知识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5.
法学课程的教学应当具备哪些品质,法学教育以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对学生培植法律信仰的终极目标,这是法学课堂教学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法学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如何让这门艺术展现出最迷人魅力,是每一个法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从2006年以来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了在该课程中引进行动导向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法律职业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高等政法院校也开展了一些法律实训教学,但是,其法律实训教学一般仅是某门法律理论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很多高校并未独立设置有法律实训课程.为此,高等政法院校应深入开展法律实训课程的创建和实践活动,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按照法律职业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高等政法院校也开展了一些法律实训教学,但是,其法律实训教学一般仅是某门法律理论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很多高校并未独立设置有法律实训课程.为此,高等政法院校应深入开展法律实训课程的创建和实践活动,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实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法总论是法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后续民法分支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上好这门课,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民法体系的构建、法条的运用、案例的运用、情景教学法的运用、法律专业术语的学习和运用五个方面阐述了民法总论本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法律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法律实务类型的学科,故而绝大多数的法学院校都将该门课程安排在大三或大四阶段进行开设。由于该学科的综合性、事务性极强,不少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和困惑,所以探索其教学和学习方法。将律师实务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工作方法引入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国际经济法学科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深入的学好这门学科有着积极和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集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一门课程。通过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能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法律逻辑学》是政法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对有关单独概念、专名及定义等有关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由于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几本有影响的逻辑学著作和发行量较多的普通逻辑 (含法律逻辑 )教材中 ,关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相去较大 ,其中有的说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妥之处 ,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校将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首先对高校一年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大学“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在一起,而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崭新课程,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创新的教材框架体系。教材改革必须与教育方法的改革相统一,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的精神,确保该门课程的实效性。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运用“课题研讨”式教学法是21世纪提出的新要求,更具恒常性和启发性;学生学习活动也更具主体性、实践性,对于高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班制背景下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当前普遍实行合班授课即大班制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大班制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律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国际法学列为高等学校本科法学专业的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国际法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丰富、内容庞杂的本科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课程教学改革包括清晰梳理课程体系、透彻讲解国际法学理论;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视频资料、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警察法律法规"课程,是公安院校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警察常用法律法规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其他法律课程的有益补充及专业主干课程的重要基础,开设警察法律法规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应当认真研究课程内容构建及教学教法,并协调好课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史是以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及法律制度的本质、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广大干部学员对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普遍感到难懂、难学、难记。为指导学员学好中国法制史,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高职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必须将高职理念贯穿和融入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之中,着力培育并凸现课程的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9.
法制史课程作为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论法学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重要的科目,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法制史所特有的学科内容属性,大多数学生对法制史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进而使得中国法制史的课程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为全面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改变法制史课程现状,应从法制史教学方法领域进行改变创新,从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英语新闻视听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英语课程 ,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设置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这门课程的特殊性 ,教材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及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 ,并指出建设和发展这门课程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