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赴港会二哥     
去年盛夏之初,我和久居台湾的二哥相约在香港会面。在车站上见到他的时候,我们双手紧握在一块儿,都激动得流下了泪水。这泪水饱含着兄弟的真挚情谊,饱含着兄弟之间久别的酸楚。到了公寓大楼,侄女(二哥的二女儿)和她的孩子们早在家里等候我们。我和二哥分手时还没有二侄女,如今她已是年近四十的人了。五时许,侄女婿驾着汽车回来,经二哥介绍,他客气地说:「没能按时接叔叔,请您老原谅。我只能下班去接,到车站没接着,我知道您老已经到家了。」晚饭后,我和二哥住在侄女为我们准备好的房间里休息,二哥急切地问:「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我说:「怎么过来的!?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边     
大陆邮工为居台同胞寻亲人一前年十二月,吉林省长春市邮政局收到一对从海外寄来的信,信上写着:「长春市九圣胡同一百三十二号吴凤仪、吴凤书收」。邮递员黄吉珂对自己负责的投递段很熟悉,九圣胡同最大的门牌号码是三十一号,没有一百三十二号。怎么办呢?他骑上自行车来到九圣胡同。他从胡同口开始挨户打听,一连走访了十几个大院,都没有找到线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5,(1)
谁是「鲁拥军」?驻河南省新乡市五四八五八部队三连代班长孙高山突然收到了一笔署名「鲁拥军」的汇款和一封热情洋溢的来信。信中说:「帮助一个军人和他的家庭,是我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天职。先邮去一千元人民币,略表我和爱人、女儿对一个亲人解放军的爱,对一个军嫂的爱。」孙高山顿时热泪盈眶。他和妻子已为患痴呆症的儿子耗尽家资、典卖家产,正处在负债两万多元的困境之中。谁是「鲁拥军」?这位素昧平生的人为什么要为我慷慨解囊?孙高山通过新闻媒介发出了「鲁拥军,您在哪里」的深情呼唤。经过多方查寻,终于得知「鲁拥军」就是青岛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建会员、个体出租车学雷锋联组组长李高令。当记者蜂拥而来纷纷采访时,他说:「我从《山东青年》报上看到了孙高山面对爱子小飞飞患痴呆症的巨大不幸还默默地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军嫂纪翠阁耗尽家资,仍全力支持丈夫奉献军营的感人事迹,心情很不平静。我和孙高山并不相识,我们平时不是常说亲人解放军么?亲人家里有了难事,我们总不能光说不管吧?」是的,他没有光说不管,而且,从今年元月起他开始每月给孙高山寄去一百元,继续为孩子治病。  相似文献   

4.
上期「江西政报」上刊登了熊林和同志的「为了阔气」和高景春同志的「扫除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的垃圾」二文,我细细地读了两遍。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我也把工作中的一点感想写出来。我是搞收发工作的,每天收到的文件总不下100件。这些文件中的大多数都写得很清楚,问题明确,叫人一看就懂得了。但是,也有一些是叫人读过一两遍之后仍不明  相似文献   

5.
在一群白鸽和成片花草中,一位天真的小女孩抱起一只白鸽亲吻着;两个男孩在给两头相斗的公牛劝架,同声喊道:「不许打仗!」……眼前这些出自中国少年儿童之手的绘画,以不同的题材和手法,表达了他们与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共同心愿:「我爱和平」。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北京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这个以「我爱和平」为主题的儿童画展。包括本刊选登的儿童画在内的一百八十三幅画,是从全国各地幼儿园、少年宫、小学校征集的四千幅作品中评选出来的。作者最小的只有三岁,最大的十四岁。儿童少年活动中心的美术教师龙念南说:这些作品描述了和平的生活、建设,表现了孩  相似文献   

6.
据《韩非子·和氏》篇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觅获一块玉璞,恭敬地奉献给楚厉王。怎奈愚君把珍宝说成是一块普通的山石,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的左脚。武王即位时,卞和又跛着腿进宫献宝不料武王也不识宝,仍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文王即位以后,卞和抱玉跪哭于楚山下,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出了血。文王得知,派人询问。卞和流着泪说:「我并不是为失去双足而悲伤,痛心的是,珍宝被人看作石头;贞洁的人背了个『说谎』的罪名。」文王令人琢其璞,果真得了一颗罕世的美玉,故命名为「和氏璧」。后这个无价之宝辗转馈赠,又传到了赵惠文王手里。秦昭王得知,愿拿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璧玉。由此又引出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动人的历史故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长沙市中心区,「三胞大厦」拔地而起,与豪华的湘江宾馆隔路相望。这组建筑有前后两栋大楼,前楼五层,后楼七层,中间有停车场,总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室内装修讲究的「三胞大厦」是由长沙市(港澳、台、侨)三胞企业公司投资兴建的。「除本公司用作写字间外,绝大部分房间将用于接待来长沙洽谈贸易、探亲旅游的港澳、台、侨胞。」公司总经理陈定航说,「本公司职员都是台属。我们的宗旨是,把公司办成「三胞之家」,为建设家乡出力。」说话间,总经理那黧黑色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相似文献   

8.
上海和田路小学十二岁的苏平是个「嗜钱如命」的男孩子。他已经收集了一千三百多枚钱币,上至战国时代(公元前四七六——前二二一年),下至中华民国(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年),悠悠千载数百朝。不久前,他的小论文《我喜欢收集古币》获得了上海市「少年创新奖」。小苏平是怎样迷上收集古币的呢?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途中他无意中踢到一个外圆内方,外表黑乎乎的东西,拿回家擦干净一看,上面有「宽永通宝」四字。问爸爸,只知道是一枚古币,什么朝代?  相似文献   

9.
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译文〕(简体字)田登做郡守,自己避讳自己的名字,有触犯的他就一定生气,办事员和士兵为此挨打的很多。因此一州上下都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放花灯,准许百姓进城游玩观赏。办事员就写了一块木牌在集市上公布说:「本州按惯例放火三天。」  相似文献   

10.
淡化酒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中,酒文化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而且是发扬光大得最好的。君不见,「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故事,历千年而不衰,一直脍炙人口,一首「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诗句,使「白云边」酒名声大振,销路大开。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曹孟德曾经喝过杜康酒,写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竟导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两家「杜康酒」生产厂家,为争杜康酒的「正宗」地位,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斗胆地说,当今中国的酒文化的确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饮者之众,饮量之大,亦称得上是世界之「最」。而且,这种「最」似乎还呈继续之势,恐怕将来非「最最」不可。不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中秋的一天,一辆从浙江省青田县县城驶出的轿车,来到东源镇大云寺村村口。车里下来一位年近六旬的华侨,他个子高,身著西服,落腮胡子留得很长。当他向乡亲们打听到他母亲的住处后,便急忽忽地绕道步入一幢新楼房,用当地方百呼喊:「阿妈,阿妈!」一位头发斑白、身子硬朗的老太太闻声从内间走出来便问:「这是谁在叫啊!」这位先生一眼便认出她就是高堂,「扑通」一声跪到老太太跟前深情地说:「妈,不孝儿回来啦!」接着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眼中湧出喜悦的泪水。乡亲们很快传开:「卖油郎」回来啰!  相似文献   

12.
休闲长廊     
限速 一位交通警察发现一辆汽车沿着高速公路以每小时22公里的速度行驶,于是警察开车将这辆车拦下来停在路旁。他看见车里坐着五位老太太,前排两个,后排三个,后边三个脸色苍白。开车的老太太一脸迷惑地问警察:“警官,我可没超速啊。”警察说:“太太,你没超速,可速度太慢一样会给别的车带来危险。”“太慢?!”老太太说,“可是我看见那个标牌上写着‘22’呀!”警察忍住笑解释道:“‘22’是公路编号。”老太太谢了警察指出她的错误。警察又问:“车上的人都没事吧,为什么她们抖得这么厉害?”老太太说:“没事,我们刚从139号公路上下来。”  相似文献   

13.
亲人喜相逢     
老船友重逢东山县是福建省最南端的一个海岛。有一次,东山县一只机帆船和一艘台湾钓鱼船在台湾「浅西」渔场相遇。东山渔民得知台湾渔民正愁没有鱼饵的情况后,便立即挑选了两筐鲜鱼给他们送去,还拿出烟、茶招待台湾渔民兄弟。攀谈间,老渔民黄北看到一位说话带东山腔的台湾渔民,觉得十分面熟,没等他开口询问,对方主动自我介绍说:「我是东山人,以前在家乡同何头船老板走船……」黄北一听,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的老船友!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了你。」对方很快也认出了他:「你就是黄北哥!」两位当年风雨同舟的好伙伴就这样重逢了。这位台湾渔民紧拉住黄北的手,询问了亲人的近况和家乡  相似文献   

14.
归来恰是故园秋,别梦依稀忆旧游。万里江山开醉眼,长空圆月照当头。未辞世路峨岭甚,为报乡亲意气遒。涉水他时言一统,与君重赋汉阳州。秋原先生为我六十年前旧友,同籍湖北。此次在京晤叙,他当众说:「我们是患难之交。」我也说:「飞扬跋扈,不减当年。」吾辈同为统一而歌,亦交游之佳话也。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句老话:「人过中年万事休」,而我的人生却是从四十岁后才真正开始的。近几年,除工作之外,在美国出版了我用英文撰写的两本书,在国内也出版了几本我编译的书,此外还为海内外报刊写了不少文章。记得前些年曾有人给我看过「手相」,说我「大器晚成」。当然,这不过是一种玩笑罢了。了解我底细的人都知道,我今天能够在工作和事业上取得一些成绩,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九五一年搬到北京。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严家其在今年第六期《红旗》杂志上撰文论述「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及其特征,他指出:一、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度,有较长的时间和稳定性。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不同的地域实行不同的制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信箱     
我喜欢读的专栏我最爱读《国内要闻简报》专栏,尤喜工、矿、交通等项建设的文章,如。「矿山捷报」一类精简的报道。其次,关于我国传统健身法的「保健」专栏,如:降压的按摩法,我实践了两年,确实疗效甚好。经建专栏的文章,如:「都江堰的工程」图文并茂,为侨胞奔走相告,聚会时的热门话题。民族与社会的《羌寨宿留记》,锦绣河山的「小三峡」都是多数侨胞爱读的文章。插图也都精美。贵刊绝少刊登有政治性却没内容的哄骗侨胞的文字,这是海外读者所欣赏的优点,希望能继续保持这摆事实的传统风格。说到增刪,不知是否可增加  相似文献   

18.
我所要介绍的谢秋涵,是一位女中豪杰。像新中国许多有才能的女性那样,她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成绩卓著。当我向她表示敬意的时候,她急忙摆摆手,郑重其事地说:「说真的,我并没有什么……」谢秋涵已是四十岁的人了,中等身材,一双眸子闪着一股灵气,深色的衣服衬得皮肤更加白皙。她走路快,说话快,思维快,做事快。她描述自己的秉性说:「当我骑车拐弯的时候,如果后面来了汽车,我会加快速度从它前边闯过去。」  相似文献   

19.
廉泉与贪泉     
听说住在包公故乡合肥市的人,甚爱「廉泉」。有商店借之作号,有商品以此命名。说来滑稽,有个索贿受贿干部,每每吃请,非「廉泉」牌啤酒不饮。尽管他灌了满腹「廉泉」,临了还是个贪官。  相似文献   

20.
阳春四月,我们在北京饭店访问了旅美台湾作家陈若曦。陈女士身著绿底白色碎花的连衣裙,脚穿一双平跟褐色的皮鞋,乌黑的短发,清秀素雅,爽朗大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活力。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坦率真诚地跟我们交谈起来。「我怀念的还是中国人」这是陈若曦女士一九七三年出国以后第二次回来参观访友。她高兴地对我们谈到这次回国的感受,连连说:「变化太大了,太大了!」她感到,最大的变化是人们思想的开放。一九八二年她回来时,就已感到比「文革」时有很大变化,但人们仍心有余悸,不少跟她谈过话的人都特意嘱咐她:「陈女士,我们谈的,你可别写进文章里去啊!」这次回来就不同了,在交谈中人们敢于批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至自己的上级。陈女士说:「这次没有人跟我打招呼,有的还在我面前讲某某领导人如何如何。我还跟他们说,你们目无尊长啊!」说着,她爽朗地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