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育腐败是指掌握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人,进行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败坏教育声誉、影响教育发展的行为。如何遏制教育腐败,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中央高度重视的一大热点问题。一、教育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少数青年干部经不起种种诱惑和考验,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原我”缺乏制约地释放、个性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等。现实使我们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对青年干部加强权力观教育,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同时,要加大腐败成本,使青年干部不敢腐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制改革与腐败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渐次深入,促成了以寻租为目的的三次经济犯罪浪潮的依次退潮.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对于遏止政治领域的某些腐败形式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转型期反腐败工作的成效取决于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推进程度.腐败的程度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降低,反腐败完全可以和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密切联系教育战线的实际,针对群众 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提出明确的专项治理的要求。 这些热点问题主要有:教育乱收费、择校高收费、高招 说情风、文凭作假、考试舞弊、学术歪风等。这些热点问题, 一是具有敏感性。比如教育收费问题关系千家万户,一些 贫困地区教育乱收费造成学生辍学、甚至出现学生自杀案 件,在群众中反响强烈。二是具有复杂性。仍以教育乱收费 为例,造成原因,既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又有某些 政府行为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问题, 还有学校自身利益驱动造成的问题。情况不同,治理的重 点、方法也不一样。三是具有全局性。计划生育国策的实 施,独生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往往和就业选择联系在一起, 因此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是空前的。这些热点问题处理 不当就会影响政府的形象、教育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四是 具有破坏性。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往往借助这些热点问题攻 击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因此,解决好这些热点问题是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关系农民减负、社会稳定,关系政府形象、社会舆论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一柄双刃之剑,它既可以被用来治国安邦、为民造福,也可以被用来祸国殃民,其正负效应是由权力的两重性决定的,即权力既有造福社会的倾向,也隐含着被腐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教育腐败正在滋生和蔓延。高校教育腐败主要表现为学术腐败、经济腐败与行政腐败。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领导者个体原因、制度缺失、体制缺陷、传统的认知定势。相应的防治策略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教育行政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强化领导修养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行政执法中腐败行为主要表现是乱作为、不作为和滥作为,究其原因主要是体制性漏洞、法制性缺陷、认识性问题和社会性根源,要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治理必须继续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透明政府、健全监控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教育腐败正在滋生和蔓延。高校教育腐败主要表现为学术腐败、经济腐败与行政腐败。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领导者个体原因、制度缺失、体制缺陷、传统的认知定势。相应的防治策略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教育行政监察、加大查处力度、强化领导修养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日前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紧急通知。通知指出,对借教育收费以权谋私和中饱私囊的,坚决依纪依法从严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9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对吉林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原总督学于兴昌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以受贿罪判处于兴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其财产差额1086.5万元及其利息、非法所得801.8万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似文献   

11.
腐败直接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威信,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并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遏制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求实》2014,(8)
国家腐败治理体系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腐败治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要建立完善"政党主导共治型"腐败治理结构,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性作用、纪委的监督性作用、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构的能动性作用、司法机关的保障性作用、民众的参与性作用,共同推进国家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腐败的内涵、生成条件与遏制思路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逻辑,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腐败的定义,并指明这一定义揭示了腐败的五大构成要素。其次,除了传统分析方法外,文章还运用经济学等方法,分析了腐败生成的三大必要条件,即思想蜕变、权力失范和腐败成本小于腐败收益。针对腐败的生成条件,文章最后提出要以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反腐败斗争,努力将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结合起来,在“治标”的同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腐败发展形式多样,腐败的原因也有多种,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等特征.深入分析当前腐败的形式和成因,探究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的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的发生原因分别是:权力的不受制约性,权力神圣论和权力支配性;体制的不完善,降低了腐败成本和提高了反腐败成本;传统人性假设,人治主义和人性等级观。传统人性假设的圣王人格、内圣外王理想、人性贤愚先天之分的理论后果是权力神圣化、轻视制度制约、重人治轻法治,是权力垄断与集权体制的理论根源之一,是腐败的深层根源。反腐倡廉建设权力制约是前提、体制完善是关键、人性论是理念,三者最终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6.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坤 《求实》2017,(5):55-65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的特殊因素。人情因素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秦向阳 《党史博采》2007,3(8):37-38
腐败是人们议论最多,群众最为不满和痛恨的社会问题.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揭示腐败的成因是惩治腐败的逻辑起点,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包括:私有制、私有观念、人性私欲的膨胀;国家权力运行的非法制化、规范化;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理想的坍塌,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立法的缺憾、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人们议论最多,群众最为不满和痛恨的社会问题。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揭示腐败的成因是惩治腐败的逻辑起点,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包括:私有制、私有观念、人性私欲的膨胀;国家权力运行的非法制化、规范化;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理想的坍塌,人生观扭曲,价值观错位;立法的缺憾、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4,(6)
腐败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非政府组织作为腐败治理的新兴主体,具有社会公益性、自愿性、相对独立性、组织性等特点,与其他主体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时,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消除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障碍,充分发挥其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转变观念,放松规制,夯实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的主体地位;二是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升其参与腐败治理的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四是积极培育民众的公民意识,为非政府组织参与腐败治理提供成熟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腐败现象之所以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呈凸显状态,其原因主要有:权力的价值性与人的贪欲性的扭结;利益导向机制与公职人员低薪制的位;国家占有与市场营销的断裂;政治体制滞后与监督机制缺损的并存;党纪不严、法纪乏力与道德衰败的合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