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赵万明 《理论导报》2020,(8):37-39,64
正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简称"两山"理念),这一理念在2015年被写入中央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7年又被写入了党章,经历了从理念到政策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方向选择,更是国家最高决策集体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科学决策。15年来"两山"理念在中国大地从南到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5,(4)
对领导权力进行制约是重大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基于法定程序与领导责任追究,从政策文本、政策工具和整个决策过程出发,可以建立一种以"模块化动态制约"为特征的新型领导权力制约机制,这一机制在内容上具有过程性、网络化和动态性的特征,在运行中包括程序制约和后果制约两大连续性主模块,以及这两大模块对决策权力动态制约的七个分模块。要解决当前重大决策中领导权力制约的两大问题,即决策程序中的过程非连续性问题和决策后果中的权责关系断裂性问题,应以动态制约的思路推进这一新型领导权力制约机制:一是建立连续清单的领导权力动态制约程序;二是建立权责一致的责任追究与倒逼机制;三是动态地组合运用权力制约工具,形成"内外兼施"的领导权力制约态势。  相似文献   

3.
政策设计的实践源于设计科学领域方法的借鉴,是政策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政策设计的特性,西方学界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政治"为中心和以"非设计"为中心的三种解释路径。工具主义与建构主义是政策设计研究的两种典型取向,前者关注政策工具的选择与组合,历经"旧"工具主义到"新"工具主义的转向;后者关注目标人群属性及其相应的政策利益与政策负担的分配,重在重新审视拉斯韦尔的"政治关心"。作为一种复杂的技术和政治性分析,有关政策设计影响因素的研究呈现出了从宏观、微观转向中观层面予以考察的特点。在中国语境下,政策设计话语的构建应当积极塑造和形成中国场景的政策设计思维,着力构建基于知识与证据的政策设计风格,促进政策设计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的对接,平衡政策设计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经验目标与规范目标。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探索道路到走顺走好初步定型道路,从事前系统设计到事后比较并在实践中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从适应国际规则实现自我发展向维护和完善国际规则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实践逻辑既蕴含在习近平个人的实践历练之中,也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之中;其理论逻辑凝结在价值立场之中,体现在具体内容的"基本原理+现实问题、中国实践+理论创新"的创新方法之中。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重在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和主要贡献者地位,拓展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化对"两个确立"的理解,把全党意志、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它既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国际秩序演进规律的实践探索,也是推动中国外交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未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两个构建"为发力基点、目标索引和路径导航,必将会在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中呈现新气象、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赢取新成就。  相似文献   

6.
陈金龙 《理论导报》2020,(7):4-5,11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分19个专题,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系统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读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生动记录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就是根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核和优势,概括具有中国特色、符合运行规律、彰显光明前景的新范式、新表达、新话语、新阐释,以提升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认同度、凝聚力和影响力。围绕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时代价值、现实问题以及实践路径展开研究,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与西方政党制度话语权竞争,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自信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萌发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机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推动机制;二是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机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维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以理论创新为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本质上是一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因此疫情防控的决策属于风险决策的范畴,即在专业性强、决策因素不确定性高、决策结果预期效果很难模拟的环境下如何制定风险管理决策。风险决策的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从已有研究和决策实践来看,学界的观点分为价值为基、科学至上以及两者的融合协商三种观点,从此次疫情发展过程来看,疫情防控的决策过程一直面临着科学和价值因素的绞合与互动。基于已有公开新闻报道资料,本文以最早发现病例个案到武汉市政府决定采取"封城"这个时间段的决策线索为研究对象,将决策过程相关的群体区分为科学群体和价值群体,并将该时间段的决策过程划分为价值为基、科学影响、科学主导三个阶段,同时总结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反映出来的中国风险决策机制的六大特征。最后,本文提出未来中国在面临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风险决策时,必须建立科学与价值的制度化协商合作机制,并相应提出实现这个目标的五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利用最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分析约翰逊时期影响美国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决策的诸多因素,为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约翰逊这届政府任期伊始,就感到美国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老政策难以延续,因而不遗余力地寻找新的手段以维持旧的局面。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约翰逊政府经历了持续的决策争论和反复的立场摇摆,最终确立支持具有“两个中国”意味的“设立研究委员会”的决议案,作为防止其联合国中国代表权政策失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共十七大报告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问题从条件、过程、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理论体系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具有民族需要、思想前提、理论基础、制度条件、实践经验;提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指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6,(8)
正艾尔·巴比说:"一种说法必须同时具有逻辑的和经验的可信性才可接受。"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何以构建,同样需要这两种可信性的支持。汉语中的"何以",包括"为什么"和"用什么"。如果说"逻辑"的"可信性",侧重在目的的必然性层面回答"为什么构建"?那么"经验"的"可信性",则致力在实践的操作性层面解决"用什么构建"或"如何构建"?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中国"原则是大陆和台湾在过去长达60余年内的共同立场,见诸于两岸各类规范性文件,是处理两岸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然而,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斗争贯穿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始终。回顾和反思中共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中共实现了从主要依靠政策向主动依靠法律的转变,在运用法律上形成了以"两岸公权主体行为"为主要规制对象,区分"一个中国"原则和"一个中国"原则内涵,强调法律责任的承担和注重法律体系的构建等经验,有效地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增进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5,(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既是这一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必然的内部联系,更是这一理论体系揭示的包含着"两个绝不会"内容的"两个必然"这一历史规律的理论表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既是近代以来,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建设实践的辩证统一,其普遍的历史要求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辩证统一,其广阔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等,是这两个逻辑辩证统一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从理念上重视住房福利的重要性,通过立法确立"一户一宅"制度;重新构建以一体化的住房租赁市场和住房租金补贴制度为核心的住房保障制度;回归住房居住的基本属性,建立空置住房强制出租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观大势,谋大事,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积极推进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在保持中国外交大政方针传承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由"有所作为"向"奋发有为"转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亲诚惠容"周边睦邻友好理念;积极推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以正确义利观打造命运共同体,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构建亚洲安全观,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等。在这一系列充满活力、卓有成效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我们党对几十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认真研究这两个理论的相互关系,对于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对于我国当前改革和建设的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我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初级阶段理论又丰富、发展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两个理论统一并植根于广大人民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为说明这一关系,需对这两个理论的形成作一简要回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雏形,可以追溯到50年代初期,那时党就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做了一些探索。但  相似文献   

18.
何辉 《理论导报》2014,(11):24-26
领导的思维直接影响着领导决策的形成。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领导决策中闪烁着哲学的智慧光芒。他运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哲学思维,提出在决策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政策,树立大局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来处理问题,突破陈规,大胆创新决策,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评判标准,实现决策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学习邓小平领导决策的哲学思维,有利于科学制定政策。  相似文献   

19.
理解力和执行力是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两大表现.理解与执行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认识和实践、知和行的关系.理解是人的理性对客体的认识和把握,它既是人的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人的认识的一种能力.执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理论、政策、决策、部署、指示等贯彻落实下去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把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连接起来,它不仅检验着理论、政策、决策、部署、指示,而且也检验着主体对理论、政策、决策、部署、指示的理解.在辩证唯物论知行观看来,理解与执行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解与执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过程,两者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理解中有执行,执行中也有理解.在理解与执行的往复运动中,主体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执行过程在"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四个维度呈现出鲜明特点,政策执行效果显著。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可以通过构建大学生创业促进政策体系,统筹协调政策执行部门,激发目标群体执行自主性和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途径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