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从阳  陈伟龄 《唯实》2010,(4):40-45
构建理想人格,价值因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良心和良知角度出发,分析理想人格构建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可以发现,理想人格所要求的是以良心为主宰、以审慎的良心法则和良知判断作为道德实践原则的情感和价值主体,表现为一种具有高尚和丰富情感以及明确的价值原则和意识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激励理论,也是一种关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理想人格意识的理论。西方的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理想人格意识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包括塑造管理者和员工的主体品格、提供组织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预示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这一理想人格意识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赵剑民 《唯实》2006,(9):13-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激励理论,也是一种关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理想人格意识的理论.西方的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理想人格意识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包括塑造管理者和员工的主体品格、提供组织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预示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这一理想人格意识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赵剑民 《唯实》2006,30(8):13-1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不仅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激励理论,也是一种关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理想人格意识的理论。西方的现代管理者和员工的理想人格意识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包括塑造管理者和员工的主体品格、提供组织及其管理发展的动力,以及预示管理发展的未来方向。当然,这一理想人格意识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党的队伍建设。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需要从党员自身入手。站在伦理学的视角,从党员"善"的道德意识培养、"善"的道德实践行为、以及"善"的道德理想人格塑造为切入点,探讨党员道德建设问题不失为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坚持“四个统一”塑造学生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人格主要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符合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又彰显个体的特征与精神品质,其思想、道德、智能、心理与行为等协调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的或综合的状态与方式,它集进取性、创新性、协调性为一体.在当代,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就是要达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从而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其价值所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思想家为理想人格的建立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东西方文化所孕育的土壤不同,两者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理想人格的基点、价值取向以及实现途径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为中西理想人格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依据及启示。  相似文献   

8.
2020年5月,习近平向新时代广大青年提出的"站稳人民立场"的新要求,不仅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和具体标准,而且在整体上对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建设发挥着价值指引作用,表现在政治层面的价值引领、道德层面的价值遵循、情感层面的价值依归三个方面。新时代青年追求理想人格,要有对"人民立场"的认识自觉、行动自觉和方法自觉。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中的价值渗透意识,主要强调运用各种网络载体在网络空间有意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隐性传播,使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主导网络舆论场。它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宣传要突出"镶嵌"意识、资源意识与合力意识,以期实现"理论武装群众"的"理想意图"。在网络舆论工作格局中强化社会主流价值的渗透意识,必须建立健全价值渗透的科学机制、持续丰富价值渗透的高尚内容、不断探寻价值渗透的大众旨趣,从而不断提升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美其身"的"为己"之学反映了中国传统艺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和对人本身关注的良好传统,但现实艺术教育表现出的工具理性与功利化倾向使教育异化.应该还原艺术教育的原初本质追求,找回艺术在启发创新人的思维,完善丰富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的健康人格和陶冶人的心灵与精神等方面的价值意义,实现艺术教育人性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儒家倡导和推崇两种理想人格:一是"君子人格";一是"圣王人格"。它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理想和人格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探寻传统与现实的契合点,促成儒学与现代领导学接轨,合理设计和努力塑造现代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潘振云 《学习论坛》2003,(12):26-28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 ,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必须先实现人格的现代化。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现状不容乐观 ,还存在着一些尖锐的问题 ,如 :价值观念、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角色定位等。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 ,必须促进国民人格的提升 ,必须具备有崇高的理想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耐挫能力等现代化人格素质。为此 ,全社会必须通力合作 ,进行人格主体的自我心理调适和社会心理调节 ,缓解和消除人格中存在的问题 ,逐步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素质 ,以促进社会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家君子人格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仁爱"的道德品质、"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进取有为的入世精神等,其对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合理继承儒家君子人格中的精华,弘扬儒家君子的博爱情怀,培养现代公民友爱互助的道德风尚;弘扬儒家君子"义以为上"的取利思想,培养现代公民扬义又不贬利的新型义利观;弘扬儒家君子进取有为的入世精神,培养现代公民自强不息、刚毅有为的道德品质;强化儒家君子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培养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作为两种异质文化,存在着地域、时空和民族性的差异。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两种异质文化的相遇,必然会产生一种碰撞、交汇、融合的互动关系。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从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价值、社会理想、理想人格等层面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期运用于现实,改造中国;另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来批判儒家文化中落后、空想、保守的一面,以达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实现儒家文化的创新转化,这一过程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本土化调适。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提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通过传统的"以礼治村"嵌入"依法治村"的法治方式,构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逐渐培养公民的"法治"人格意识,从而构建一种良性、稳定、长久的基层治理方式。这是我国基层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民主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重大的变革,也是我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基层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寄托着人类价值追问和价值理想的一种社会思潮,"普世价值"不仅专注于绝对的、神圣的和恒在的理念世界,更攀附于现实当中的话语体系构建,以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为话语核心,充当着西方争夺话语主导权和意识形态扩张的思想先锋。"普世价值"在中国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消解国家独立的主权意识和民族意识,破坏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以及文化认同、制度认同、国家认同。认识与消解"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及其现实危害,不仅需要构筑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和"中国话语",更需要以"共同价值"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来解构和取代"普世价值"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7.
巴金在建构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汲取了很多西方文化因素,但也受到儒家文化传统对理想人格建构的影响.中西文化对巴金思想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理想人格与文艺的关系、以及理想人格的实现路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奏和先导。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意识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文化关怀、情感关怀的价值意识、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着"事""时""势"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外化不是为了束缚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自由个性的解放与发展;不是为了规范学生,而是为了示范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仅是出于职业需要,更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概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外化是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理想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理想的力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涵养了丰富的道德教化思想。道德教化是培养道德主体的道情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教化大众向善、传承道德理想、传递道德知识、推动道德践履的重要作用,对于培育时代新人也彰显出传承优良道德价值、助推道德历练践行、完善道德人格的时代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德法并举,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塑造时代新人,要注重优秀道德理想传承、大力加强传统道德理想的教育,注重艰苦道德历练、在艰苦环境及磨难中培育时代新人,注重道德人格的完善、创新道德人格塑造新路。  相似文献   

20.
曾黎 《学习论坛》2005,21(8):45-46
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理想人格伦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道德理论。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忠于人民、奉献社会,正直公道、忠诚老实、严于律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勇于开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理想人格伦理思想,给伦理学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