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致富的翅膀     
李玉民,1987年从河南举家落户八十一团五连承包土地。1994年,该团党委深化改革,制定了两费自理的政策,他抓住机会,借了几千元钱,两费自理承包40亩地,当年纯收入达到8000元,从此。李玉民在银行的储蓄一年比一年多。1998年,  相似文献   

2.
2002年,农八师一四二团良种连新职工严建忠,出售线辣椒收入达6万元。大伙都说:“小严是种线辣椒发了财!” 严建忠是良种连的青年职工。2002年开春,精明能干的小严借助团场鼓励职工发展多种经营的富民政策,承包了40亩地,“两费自理”种上了高产优质的  相似文献   

3.
在二师三十团三连,吴桂芳是个能干的女人。近年来,她和丈夫刘朝银依靠辛勤劳动,在管理好156亩棉花的同时,还投资十几万元,发展养殖业,她家的养猪场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年存栏头数达400余头,仅此一项收入每年都在2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16年前,吴贵芳随丈夫刘朝银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率先两费自理独户承包了该连三斗一副农155亩棉花地。  相似文献   

4.
一四三团二十连位于团部东北角,四周与一四五团、一五二团、乌拉乌苏乡、军区生产基地接壤,全连共210户职工,总人口826人,总面积10400亩,可耕地6300亩,有4100亩荒滩和草场。 1993年全连庭院经济总产值145万元,获纯利81万元,户均收入3857元,人均930元。 1994年全连庭院经济总产值156万元,获纯利85万元,户均收入近4000元,人均1290元。1994年全连职工庭院养牛280头,创产值92万元,羊250只,创产值4万元,鸡3000只,创产值2万元,私人有拖拉机、汽车六辆,创产值12万元;小  相似文献   

5.
王翠英,一个从中原大地来到31团11连植棉的柔弱女性,7年来共为团场交售籽棉25.5万公斤,个人赢利10.48万元,并连续7年荣获团“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诸多光荣称号。 1994年,两费自理承包在31团首次推行。看到团场对两费自理的优惠政策,王翠英承包了11连因多年亏损而无人承包的95亩土地。一位要好的姐妹劝她说:“傻妹子,别出风头了,还是换块像样点的地吧,钱不是风刮来的。”可她却说:“大家都去包好地,让赖地撂荒  相似文献   

6.
我叫吴咏梅,是一二三团六连的农工。1995年初,我的全家支持我,拿出所有积蓄2.8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94亩棉田,成了全连、也是全团两费自理包地最多的农工。我清楚地知道,这2.8万元一旦亏损,弟妹的学费、生活费都将没有着落,所以我必须不遗余力地投入这94亩棉田,这94亩棉田寄托着我的希望。从种子一下地,我就一头扎在地里,天蒙蒙亮进地,直到看不见五指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手上的血泡一个连一个,血泡破了,鲜血流在我的锹把上,辛勤的汗水没有自洒,大地总算  相似文献   

7.
郎宝,今年40岁,是2000年来农二师三十三团五连落户的河南尉氏籍劳务工。2002年,郎宝在农行贷款3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连队50亩棉花。当年,郎宝卯足劲干了一年,年底棉花每亩单产籽棉380公斤,还清贷款,交够团场后,获纯利1.5万元。第一次尝到承包的甜头,郎宝的胆子更大了。2003年,他又到农行贷款5万元,两费自理承包了连队102亩棉花。科学种田,郎宝  相似文献   

8.
农-师七团三连女职工王新芬植棉7年,向国家交售籽棉50多万公斤,创产值近200万元,上交利润近100万元,个人收入50多万元,连续5年被团里授予植棉状元、拾花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1994年,王新芬从河南来到七团三连,当年承包了60庙新荒地。她虚心学习植棉技术,订阅科技书刊,把学到的植棉技术记录到本子上,运用到实践中,第一年承包新荒地没有亏损。1997年,团场推行两费自理承包责任制,王新芬率先交纳土地自理金,承包了113亩生荒地。很多职工不理解她,在连队承包土地多年的职工都不敢包生荒地,-个承包土地的新手承包生荒地,不是明摆着扔钱吗?这一年,在经历了低温和虫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王新芬收获籽棉2.8万公斤,获利超万元。  相似文献   

9.
八十四团农七连外来工黄玉明,看准了该团鼓励职工致富的优惠政策,1994年搞“两费自理”,出资8500元,承包土地89亩,成为农七连外来工“两费自理”中的第一个承包大户。 黄玉明,1985年从四川来疆投亲到八十四团农七连。他26岁左右,个头不高,能吃苦。从1985年到1991年六年中,每年春、  相似文献   

10.
农十师一八一团现有可耕地23万亩,种植面积13.2万亩,总人口12938人,在册职工3359人,离退休人员3023人。一、庭院经济发展概况 20多年来,庭院经济如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起来。2001年,庭院经济总产值3919.5万元,比1994年的780.3万元增长502%,占国民生产总值29.1%,自营经济总收入3930.2万元,比1994年的800万元增长491%,经济从业户均纯收入1.7万元,从业人均收入1.1万元。 截至目前,全团私营经济年收入上万元的大户110个,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以往的  相似文献   

11.
一二三团十四连老职工戴冠云冒险两费自理承包了15亩棉田,8月20日经连里技术员鉴定。每亩地可产籽棉甚少350公斤。 50多岁的老职工戴冠云不仅种地是个好把式,而且教子有方。1990年以来,他家三个子女相继考上了大学。供三个子女上大学,是他的当务之急。然而,年初,他却冒了个险,两费自理承包了15亩棉田。这一下,他不仅磕空了家底,而且连老伴的一年退休工资也抵压上了。子女们都为爸爸捏了一把冷汗,万一遇上了前两年那样的雹灾,  相似文献   

12.
兵团农九师团结农场现有耕地3.6万亩,人口总计3091人,职工804人.自1963年建场以来,累计亏损233万元.1984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团场出钱,职工种地,出现"盈利归己,亏损挂账"的现象,截止2001年底,职工累计欠款850万元.1995年兵团农九师推行两费自理、租赁经营,虽然扭转了"负盈不负亏"的现象,但因职工缺少生产发展资金,职工生产费用自理率低,依然存在团、连垫资经营的情况.团场生产经营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截止2001年底,累计欠银行短期贷款830万元,长期贷款2967万元,每年支付银行利息150万元,资产负债率86.5%,总资产报酬率只有4.1%.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了25年,她的名字叫张丽英,是一名来自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青年农工,今年43岁,共产党员。1984年高中毕业的她踏上了十三连这块土地,与父辈们一起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当了一名农工。1991年展示她能力的机会终于来了。团场开始推行两费自理承包,在农工们还在观望,犹豫不决时,她东拼西凑筹集资金1.5万元,毅然大胆承包60亩棉花,这  相似文献   

14.
农四师七十一团一连有24l户人家,共有职工361人。2001年,该连庭院经济户均纯收入2900元,人均纯收入1200元,分别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庭院经济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好势头源于好政策。一连在抓好大田生产的同时,利用团场给予庭院养畜100万元扶持性贷款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职工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划分饲料地近200亩,并指导职工利用好两用地大搞种植、养殖业。  相似文献   

15.
“巍巍天山白云缠/白云下面牛羊跑/赶着牛羊奔小康啊/小康路上多自豪/……!”当这首新牧歌唱遍一四二团三十一连满山遍野时,全连167户农工以饲养牛羊为主的庭院经济年收入已达40余万元,户均收入超过2800元,等于每户职工家庭平添了一个挣钱致富的好帮手。 这个连队地处312国道新疆安集海大桥南侧的天山脚下,群山环抱。全连规划面积3.5万多亩,其中草场1.4万亩,  相似文献   

16.
今年36岁的涂小珍是农一师七团九连的一个普通女性,近几年,她和丈夫印志华承包了80亩棉花地,经营着一台轮式铁牛55和720轮式车,年经济收入超过9万元,是单位的"科技示范户"。1999年,七团实行"两费自理",涂小珍凭着自己以往的棉田管理经验,承包了80亩棉花地,这一年,她自己挣回了3.4万元。2000年,七团实行机务改制,全团的大中小型轮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贯彻落实兵团农牧团场工作会议精神和师党委《关于放开庭院致富职工的决定》,在农九师又一次掀起了发展庭院经济的高潮。截至今年8月份.全师共划分两用地19325亩,种植业工人职均拥有2.2亩,划草场35万亩;全师共投入874.55万元发展庭院经济,其中师投入启动资金110万元,团、连投入38万元,职工个人投入726.55万元,占总投入的83%。据不完全统计,购买牲畜12654头(只),其中羊9571只,全师  相似文献   

18.
黄增群是农一师十三团十三连的一名女职工。2000年,十三团全面实行两费自理,承包土地需要先交自理金,当时连队有人积极承包,也有人观望。黄增群夫妻俩一商量,就承包了连队一块土质条件不好、又没有人愿意包的200亩棉田。她家的亲戚知道后,都说她:"你别  相似文献   

19.
农七师一二三团位于乌苏市车排子垦区中心,1950年建团,是兵团建团最早的团场之一。现有常驻人口30000余人,耕地面积14.8万亩,是国家高科技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综合经济示范项目团场。 1984年,我团庭院经济在农七师率先起步,2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果蔬种植、畜禽及特色养殖、餐饮商服、农机服务四业为经济支柱的多业并举格局。1984年庭院经济创产值不足30万元,纯收入8万余元,2003年我团庭院经济创产值7543万元,纯收入2508万元,从业户均纯收入5291元,从业人均纯收入2056元。在团场经  相似文献   

20.
周琼珍是八十六团的一名女职工。2001年,她种植170亩棉花收入2.5万元;发展3.5亩大棚蔬菜,收入1.2万元;饲养5头母猪,收入3500元;栽培花卉收入2000元。她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1996年,她随丈夫从甘肃来到八十六团,团场两费自理、租赁承包深深吸引了她。当年,她承包了30亩棉花,从备耕一开始,她就像个陀螺一样飞速地旋转起来。她勤学好问,吃苦耐劳,从播种、放苗、田管到病虫害的防治,项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