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 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 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 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2.
细胞培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疫苗生产。本试验用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牛血清培养BHK-21细胞系,定期检测细胞的生长速率、形态、微生物污染及染色体变化等指标,以明确生产生物制品所用细胞的选择标准,进一步提高疫苗质量。(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1)BHK-21细胞系:代号Ⅰ、Ⅱ、Ⅲ,其中Ⅰ、Ⅱ分别于1986年、1987年由中国兽药监察所购回,Ⅲ为1988年本所疫苗车间提供。  相似文献   

3.
最近McCullough,K.C等(1992)通过一系列方法检测了免疫后的动物血清抗体,进而与攻毒试验进行比较观察,同时纵观了其他学者的试验,提出了血清抗体的“三区”分类法。 对口蹄疫保护性免疫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液反应。当特异性抗体作用于口蹄疫病毒后就会增强吞噬作用,通过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来摧毁病毒。因此探索动物抗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反应和抗感染的关系是疫苗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McC-ullough等通过一系列ELISA试验(夹心ELISA、液相ELISA、夹心竞争性ELISA、液相竞争ELISA及阻断性ELISA)和经典的中和试验逐一测定了免疫接种后的牛血清,所有这些体外免疫测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曾多次在一些地区发生过大流行,因而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18个A类疾病的首位。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种猪、肥猪及其产品的频繁调运,使一些地区猪口蹄疫流行较为严重。免疫接种是控制口蹄疫的关键措施,现在生产中使用的口蹄疫灭活疫苗主要有普通苗和浓缩苗两种。我们对不同日龄仔猪及不同接种途径进行了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以确定最有效的疫苗、接种途径和初次免疫的最佳时间。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  相似文献   

5.
猪口蹄疫和水泡病在某些地区同时流行,影响生猪生产和出口援外。为了研究解决预防这两种病的联合疫苗,我们用我所培育的口蹄疫A型鸡胚弱毒和水泡病上海龙华系鼠化弱毒作成联合疫苗,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甲、安全效力试验 一、试验材料 (一)疫苗: 1.口蹄疫A型疫苗:用我所培育的A型鸡胚化弱毒104和107代,制成含毒10%、含  相似文献   

6.
自本世纪初,家畜口蹄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动物和畜产品的国际贸易,因而许多国家建立了口蹄疫或口蹄疫疫苗研究机构,在控制、消灭和防止口蹄疫传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传统疫苗目前大多数流行口蹄疫的国家采取以计划免疫为主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统疫苗在口蹄疫预防控制中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在60年代以前,通常采用异源非易感动物或细胞连续传代致弱的方法研制弱毒疫苗,并在前苏联等国家得以应用,但因口蹄疫病毒宿主范围广,难以平衡毒力与免疫力的关系,以后停止研究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在水包油包水(W/O/W)佐剂配方上添加免疫增强剂,一种是天然化合物维生素E(VE),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咪喹莫特衍生物(IMQ-Chol)。每种免疫增强剂设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加入到基础配方中制备成不同的佐剂,然后与口蹄疫灭活病毒进行配伍。观察各组疫苗的外观并检测其稳定性、黏度、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以确定其理化性质;称量小鼠体重、检测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组织学变化来评估免疫增强剂的安全性;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分化情况,评价免疫增强剂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制的疫苗均为乳白色W/O/W乳液,37℃放置9周疫苗未出现分层现象,黏度均在16 cp以下,粒径在270 nm~370 nm之间,PDI在0.34~0.42之间;不同剂量的免疫增强剂对小鼠体重没有影响(P>0.05),血常规、血液生化及组织学切片结果表明两种免疫增强剂的生物安全性良好;添加VE或IMQ-Chol的免疫组与基础配方免疫组相比,特异性抗体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其中,添加高剂量VE的免疫组和添加...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对其进行预防。近年来,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VeLsPs)疫苗由于具有天然病毒相似的结构、不含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易被免疫细胞识别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蹄疫VLPs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poly(I∶C)联合ISA 201共同使用,以探究poly(I∶C)对口蹄疫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poly(I∶C)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以及IF N-γ、T NF-α和IL-4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进而保护动物机体免受口蹄疫病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9.
1996年 ,Brown等从口蹄疫病毒 (FMDV)感染的组织液中发现了病毒感染相关 (virusinfectiousassociated ,VIA )抗原 ,即FMDV非结构蛋白 3D ,并建立了琼脂免疫扩散 (AGID)试验 ,用于进出境动物检疫 ,以区分FMDV感染动物和注射疫苗动物。之后Pinto等在用AGID试验进一步研究注射灭活疫苗动物的VIA抗体时发现 ,注射疫苗前和接种一次疫苗的动物血清VIA抗体均为阴性 ,而重复接种福尔马林灭活疫苗或AEI灭活疫苗的动物 ,其血清中都不同程度的含有VIA抗体。这一结果对用AGI…  相似文献   

10.
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免疫原性稳定的鹦鹉热衣原体SX5菌株灭活,加入油佐剂制备乳牛衣原体病灭活疫苗,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用该疫苗对成年牛和犊牛进行了最小免疫量试验、效力试验和免疫持续期试验;结果表明,最小免疫量分别为3 mL和5 mL,平均免疫保护率达94.4%,免疫持续期达10个月。疫苗保存期试验表明,在4℃条件下可保存12个月。本动物安全试验和田间小试免疫证明,该疫苗安全性好,乳牛注射疫苗后饮食、产乳量及注苗部位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口蹄疫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动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将纯化的口蹄疫病毒3AB非结构蛋白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加入待检血清样品后,利用胶体金标记SPA显色。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技术(DIGFA)和ELISA方法同时对150份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DIGFA法的阳性率为6%(9/150),ELISA法的阳性率为5.3%(8/150),两者符合率达99.3%。DIGFA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易于判断,且与口蹄疫免疫猪血清、猪细小病毒、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生猪和牛等口蹄疫病毒3AB抗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AH2012株N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该ELISA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血清时为阳性,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55%;该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88.7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诊断、流行病监测以及疫苗研发时抗体水平的检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3.
鉴于生产防疫的需要,在没有双价疫苗的情况下,就现行生产的口蹄疫弱毒疫苗可否同时注射,故进行此试验。 一、疫苗制造: (一)O型疫苗:用OMⅡF_(129)制成含毒量为10%甘油苗(6604批),毒价为LD_(50)=7.75。  相似文献   

14.
口蹄疫是一种传染病,侵害一切偶蹄兽,给饲养业造成的损失很大。为此,各国力谋制定预防措施,特别是在欧洲,更有必要经常地每年一次或两次对牛只进行强迫免疫,有时也须免疫小的反刍动物。 对猪没有采用这种免疫方法。在口蹄疫流行期间所进行的免疫斗争中,猪并不包括在内。实际上,猪的更新较快,同时也还未研制出对猪的典型疫苗。由于保护力很差,一直未能得到应用。直到目前,系统免疫才被确认。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偶蹄动物的烈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该病传播快,宿主范围广,发病率高,对猪、牛、羊等家畜养殖业危害极大,所以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除了一些发达国家以外,大多数亚洲、非洲、南美洲国家都通过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由于缺少区分自然感染动物和注苗动物的有效方法,无法区分口蹄疫感染后康复动物(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带毒并使其他动物发病)和注苗动物,从而影响了各国之间活畜及畜产品的贸易,极大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转化到玉米自交系18-599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25株抗性再生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PCR-Southern及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P12A*3C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T1代植株的PCR检测表明,P12A*3C基因能稳定遗传,本研究为转基因玉米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生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使用强毒测定口蹄疫苗免疫动物之效力是最准确之方法为各国所通用,直至现在仍不失为一可靠之方法,1951年英国动物病毒研究所Skinner探索乳鼠对口蹄疫毒有感染性后,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2012年将犬狂犬病纳入强制免疫病种,近几年来,政府采购的犬狂犬病疫苗主要为进口灭活疫苗。本试验是对西安市政府采购的两种灭活疫苗以及市场上常见的一种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评价。依次抽取三种不同狂犬病疫苗注射的犬,在注射疫苗前第1天和注射疫苗后第15、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天采集所选择的犬的血样,通过ELISA试验,进行抗体水平检测。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西安市政府采购的这两种进口灭活疫苗的抗体水平持续性要比国产弱毒疫苗的更高,并且抗体水平全年高于70%,达到农业部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地根据需要逐渐开展口蹄疫O、A两型弱毒疫苗的共同注射,节省时间与劳力,为群众所欢迎,但对牛接种后产生抗体如何,未能选定适当条件进行测定。由于农业部兰州兽医药品厂用于生产血清的牛只每隔3~4个月进行一次口蹄疫疫苗预防注射,同时经常进行采血制造血清,便于获得试验血清,故选定该厂牛只进行血清保护试验,测定中和抗体指数。  相似文献   

20.
囊素对猪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提取的天然囊素(10μg/mL)和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协同免疫45日龄仔猪,研究了其对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及仔猪增重的影响。将32头健康45日龄仔猪随机分为4组,0.5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Ⅰ)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2次(Ⅱ)组1、.0 mL疫苗 囊素免疫1次(Ⅲ)组和1.0 mL疫苗免疫2次(Ⅳ)组(疫苗对照组),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B-ELISA)检测各组猪免疫前及一免后第14、28、42、60、74、881、02 d的口蹄疫血清抗体效价并称重。结果,Ⅱ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Ⅲ组和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免后第60~110 d仔猪平均日增重囊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囊素可以提高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提高猪增重,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