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市副中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是关乎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发展的重要事项,是"十三五"全市要集中力量做的大事,符合"十三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的要求。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明确了通州作为副中心的定位。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北京市"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副中心"。建设副中心已经成为当  相似文献   

2.
<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红桥区政协在"调、惠、上"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和谐新红桥"主题,结合政协自身特点,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大力开展"四个一"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引导委员为城市副中心建设献一计  相似文献   

3.
崔晨 《北京观察》2016,(4):26-28
正建设副中心,不能"大而全",要主要考虑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紧紧围绕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有限发展。当前,我国特大城市普遍存在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功能过度集中,已超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等问题。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运而生。过去30多年来,北京为摆脱"单中心"格局对城市承载力、运行效率的掣肘进行了不断探索。1983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黄村、良乡等13个卫星城;1993版总规新增亦庄,要建设的卫星城达到14个;2004版总规提出在"卫星城"的基础上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解决了"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副中心后,更重要的是直面具体问题,确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为此,北京市无党派界别人士在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伊始,就  相似文献   

5.
正大力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通州味"。一是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二是保护和利用好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固态"通州味";三是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态"通州味"。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通州味",对副中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对外形象、加深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或部分迁入,副中心的交通将面临较大压力与挑战,主要问题有:一是与副中心相连的轨道交通及主干路早晚高峰处于饱和状态,内外部交通路网有待完善;二是交通换乘效率、便捷程度不高,公共交通工具职能不明晰;三是交通信息化水平仍需大幅提升。建议科学规划调整交通组织的层次划分。完善副中心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将轨道交通作为副中心与外部通勤的主动脉,以规划后的通州火车站为主中心,以各地铁(轻轨)站点为次中心,借助现有或未来规划的各条  相似文献   

7.
《北京观察》2014,(7):43-43
正紧紧围绕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目标,政协通州区五届委员会按照"找准定位、把握特点、主动作为、有所贡献"的工作思路,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积极探索通过创新推动政协工作,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政协作用新途径。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繁重任务,区政协主动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开展了"聚焦副中心建设,助推通州发展"活动。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活动意见,倡  相似文献   

8.
<正>京津冀一体化发展10个猜想1."保定为政治副中心?"京津冀地区设置政治副中心,保定成为首选地,主要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有三个特点:它和北京、天津构成了等边三角形,又是石家庄和北京的中心点。2."京津冀推出统一的居住证?"京津冀地区将适时推出统一的居住证制度,改变各地居住证制度"自行其是"的现状。问题在于如何设置统一居住证准入门槛,保证统一居住证持有者的居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确保市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关键之年。中共北京市委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通州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补短板、强基础;调布局、留空间;重管理、优环境;高水平、谋发展",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2017年市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相对接,这无疑将为通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以"潞城"千年古县为代表的通州历史文化,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京东地域传统文化,承载着两千余年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营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  相似文献   

11.
对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市而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界定,是指市区而不包括市所辖县(市)。襄樊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武汉(省会)中心城市、襄樊县域经济、鄂西北及鄂、豫、川、陕、渝毗邻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提高襄樊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调整要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产业布局要侧重市区;企业发展要上规模上档次;要重视和防治环境污染。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和市(区)县(市)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2.
<正>以改革攻坚“先手棋”弈活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全盘棋”。优化顶层设计,深化基层治理,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2023年是副中心“深化基层治理年”,区域治理将致力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副中心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副中心基层治理,是同步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软实力”提升,也是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北京观察》2016,(2):8-9
正建设北京行政副中心时,可适度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水平,缓解中心城市人口聚集压力。——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亿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念洋建议提升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吸引力以缓解中心城区人口压力"二孩"政策落地,意味着对幼儿园的需求更加巨大,应使各幼儿园均衡发展,解决"入园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副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将更加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更加注重"交通便捷、功能完备、职住合一"。其中完善与副中心相匹配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并就北京发展和管理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了方向,北京迈入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新时期。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了"聚焦通州,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一届十次全会内容丰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有两项决策:一是"建设城市副中心",原提 "建设行政副中心",虽两字之差,对北京今后发展轴向和空间格局的重塑以及关联区域的发展影响甚大。二是整合北京现有城市管理职能,以原市市政市容委为基础,新成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市管理委),作为市政府直属部门;同时合并规划和土地部门,成立新的市政府直属部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正在市副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互联互通、衔接配套的供给体系,同时又避免过多功能二度聚集,需要未雨绸缪、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伴随副中心的建设,通州地区人口疏解与人才引进面临双重挑战,迁入者应为强化行政办公功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双高人才"对于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以及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的期望值更高。进而原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的"短板"问题更加突出,且影响行政功  相似文献   

17.
郭煦 《小康》2019,(10)
正此前,燕郊一直被视作北京房价的"晴雨表"。受北京副中心以及房价猛涨的影响,燕郊房价一路飙升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后因限购,极其敏感的燕郊房价急转直下,而今房价又仿佛"入春"。坐上了"过山车"的燕郊楼市真的迎来了真牛市吗?1月19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挂牌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京市新行政中心相距十公里的潮白河对岸的燕郊突然沸腾起来。一月份,从三河市政府公布的最新一期商品房预售项目及价格来看,燕郊港中旅海泉湾项目二期单价在2.4万元  相似文献   

18.
吕松 《桂海论丛》2022,(3):100-10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推动柳州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这对柳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柳州市具有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但仍面临顶层设计尚未完善、内在动能不足、空间布局不尽合理、软环境有待提升等挑战。基于此,柳州市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定力;突出核心带动,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功能辐射,增强集聚效力;抓好软环境提升,全面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创造者。在重庆谈判期间,他亲自践行统战工作,与陪都党政军要人、知名人士、文化艺术、工商界等众多人士,诸如宋庆龄、于右任、冯玉祥、李济深、张治中、邵力子、郭沫若、周谷城、翦们赞、柳亚子、张澜、王芸生、范旭东、李烛尘等广交朋友,宜传、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主张,在山城掀起一股"毛泽东热潮"。他与民主人士的友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0,(11):86-86
<正>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并将重庆定之为"陪都",实为"战时首都"。抗战时期的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中心,同美国的华盛顿、英国的伦敦、前苏联的莫斯科同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