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伐时期四川人民的革命斗争刘莉1924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后,在我党的政治影响和推动下,1926年7月1日,广东政府发布了《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四川人民为了配合北伐战争,促进革命的胜利发展,抗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血腥罪行,进...  相似文献   

2.
正6.北伐战争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派系林立,割据一方,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10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在各界民众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于8月下旬击溃军阀吴佩孚部主力,10月10日攻占武昌。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领导北伐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军队包围南昌,起义军按原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拟占领海口取得国际的援助,进而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  相似文献   

4.
正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革命的、正义的战争。战争形势发展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对北伐是积极倡导和热心支持的。他虽因病未能参加准备北伐的中共北京特别会议,但是从上海致电会议,表示"必须解决北伐问题"。  相似文献   

5.
傅连暲早年曾是福建汀州英国教会办的福音医院院长。当时军阀混战,他痛心于国家的衰弱和封建割据,便以基督教义来填充自己的心灵,用行医来救治被疾病折磨的人们。当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之时,他曾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度寄希望于北伐革命的成功,盼望中国能就此兴旺强大起来。结果,等待他的是迎头泼来一瓢冷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然背叛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董必武曾三次到广州开展革命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是参加国民党"二大",坚决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倒退行为;二是争取在武汉设立中央政治委员会湖北分会,以更好地策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这些革命活动,为维护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推进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北伐军在长江以南地区战场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援战争,有力地配合北伐进军,形成了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形势。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如火如荼,使得帝国主义列强极为惊慌,它们一面拉拢蒋介石,一面准备武装干涉。1927年3月24日,南京发生劫掠事件,外国使馆和侨民的财产受到损失及人员伤亡。当天下午,英美  相似文献   

8.
曾士峨(1904-1931),湖南益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后随毛泽东经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26岁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31年9月8日牺牲于高兴圩战役。曾士峨的人生实践体现的崇尚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战强敌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北伐与国民革命北伐,都发生在国民党的改组业已完成、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之后,但前者不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且基本沿用以往的斗争模式,终因仓促出师、内忧外患、联盟松散等困扰而难以为继;后者则不同,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又跃出旧式军事斗争模式的巢臼,在国共合作和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推动下,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消灭数倍于己的北洋军阀主力,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成效斐然.第二次北伐与国民革命北伐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孙中山晚年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有助于加深认识中华民族寻求统一和振兴的艰难历程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1926年冬,中国大地上正汹涌着前所未有的大革命洪流,北伐已取得辉煌的胜利。但是,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却已隐藏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帝国主义加紧分化中国革命阵营,蒋介石与美、日接触日益频繁,对苏联顾问鲍罗廷的不满与日俱增。中国革命在喧嚣中酝酿着一次重大的转折。 在这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共产国际派了一位印度人来中国,帮助指导中国革命。他,就是罗易。 “赤都红人” 罗易何许人也?罗易其实只是个化名,他的原  相似文献   

11.
四、中共福建省委建立和福建早期农民暴动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执行党的决定,领导了北伐部队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彻底革命精神。从此,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进入了创造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第  相似文献   

12.
一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序幕.根据中共中央行动计划,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应迅速撤离南昌开赴广东,占领海口,以便取得国际援助,恢复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  相似文献   

13.
北伐战争发动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从两广革命根据地出发的北伐战争是怎样发动起来的?革命阵营中各种政治力量在发动北伐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这些作用?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所谓迁都之争,是指一九二六年底至一九二七年初,围绕国民政府迁移地点所发生的争论。研究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了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统一战线内部革命和反动势力消长趋势及其特点,有很大意义。一一九二六年七月,为了结束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将革命势力扩展到全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帮助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七月十二日,北伐军占领长沙;九  相似文献   

15.
蒲永能  王犁田 《党建》2009,(3):54-56
1927年4月12日,正当国共两党携手进行的北伐革命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悍然发动了针对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貌似国民党“左派”的汪精卫撕下伪装,下达了分共密令,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一人漏网”的鼓噪下,大批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式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的产物。北伐前,党已初步形成新民主主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时期,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系统的总结,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遂以完整形式表达出来而臻于成熟。一、系统地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一心追随孙中山北伐的建国军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贺龙,正驻军在津澧一带。听到噩耗,十分悲痛,他命令官兵停止办公和操练一日,降半旗三日致哀。孙中山的逝世,使革命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复杂。各派势力你争我夺,愈演愈烈。湘军总司令、湖南省长赵恒惕借口“湘人治湘”,逼走了川军总  相似文献   

18.
1925年,广东的革命形势发展迅速,广东的革命政府开始筹备北伐。以长江流域为势力范围的英帝国主义及盘踞豫、鄂、湘一带的军阀吴佩孚首当北伐战争之冲。1926年2月10日,在中共湖南区委的领导下,省学生联合会邀请各公法团召开会议,成立湖南反英讨吴(佩孚)行动委员会,张坦然、夏曦、曹羽仪先后任主席。3月中旬天津“大沽口事件”发生后,讨吴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一、革命的摇篮 1926年,大革命怒潮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岸边-一北伐军占领武汉.建立革命秩序后,遂在武昌两湖书院筹建了一个新型的教育机构--国共两党合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波澜壮阔,跌荡起伏。其中既有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的顺利发展,也经历过几次严重危难。中国革命和建设正是度过重重危难后,才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这样的严重危难共有七次: (一)“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1926年7月,国共合作发动北伐。1927年3月,北伐军迫近上海。上海工人在周恩来、赵世炎领导下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22日解放了上海。3月26日,蒋介石抵达上海。在日本帝国主义和江浙买办资产阶级的支持下,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收缴了工人纠察队的全部武器,打死打伤300多人。4月15日,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