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图书出版业向为"文化宠儿"和"高尚职业",然而,目前中国图书出版业存在五大"病根"图书出版的动机愈来愈呈现出非文化传承取向;有限的学术出版资源被滥用浪费;为读者出书的比例不高;贪大求多的浮躁风气愈来愈烈;出版业诚信度差强人意.这五大"病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混合体,是中国图书出版业面临的深层次困境,需要引起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任万霞 《北京观察》2021,(12):64-67
国之交,在文化相通. 图书"走出去"是国际文化交流沟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连续14年主持或主要参与重大国际出版交流活动,同时探索数字时代图书阅读新路径,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助推中国出版的"走出去"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3.
成立于1983年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是大陆第一家主要出版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书籍的综合性出版机构.十年来,公司始终将介绍台湾图书、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作为努力方向和业务重点,先后出版了一大批有社会效益、有学术价值的图书,成为大陆读者了解台湾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台湾图书,数量多、品种多.经济类:主要是台湾学者的译作,如尉腾蚊翻译的《创业十诫》、《企业竞争战略》、《追求卓越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苏州发达的社会经济、兴旺的图书出版业、昌盛的科举文化,是促使苏州藏书家从事图书出版活动的三大原因。这种颇具苏州地域特色的藏书家出版文化主要表现为:分工明确,组织完善;底本珍善,校对精审,刻印精良;探求辑佚,汇刻丛书;开翻刻、影刻宋本之先;抄书盛行,补无以刊刻之憾;与时俱进,刻印时代所需图书。苏州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多具正面影响,在促进图书市场的繁荣,利于藏书事业的发展,推进学术研究与古籍文献整理,提升图书刊印制作水平等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5.
黄健 《桂海论丛》2007,23(4):73-76
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广西图书版权贸易依然是中外出版商合作的主要方式,输出产品的结构却悄然变化: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类图书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已有所改善,有关中国当代内容的文学、文化类图书和科技类图书的输出数量有了较大提高。文章就广西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现状与“走出去”进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蔺继红  旭荣花 《前沿》2012,(1):171-174
草原文化传承与内蒙古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文献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术界对其不断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朝代内蒙古地区的文物出版文献作为草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构成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草原文化与内蒙古地区的文物考古发现,以及图书文献的编纂印刷、出版、发行之间的联系出发,探究草原文化与内蒙古文物出版文献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过去10多年里,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图书内容的偏好及原因,可以有效增强中国图书的影响力和海外出版的针对性。中国图书"走出去"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提升海外读者对中国图书的实际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2)
<正>随着两岸图书交流的发展,两岸图书合作出版越来越多。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文化,同样的心情,为两岸图书合作创造了光明的前景。两岸图书合作出版之所以能够不断增加和深化,除了图书所具备的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外,也有图书专业研究和出版技术上的原因,两岸图书形成了很有趣的互补现象,相应的合作方式也基本形成。授权出版授权出版,早期为台湾出版界取得大陆出版品授权,最近10年则多为大陆出版界取得台湾方面的出版品授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深感兴趣,却没有对已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进行梳理,以至于出现了以讹传讹现象。基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论文检索中国当代文学史图书出版题录270种,考察已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周期、编撰方式、图书命名、内容体例等各方面的特征,有利于研究者深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状况与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和思想意识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的影响产生了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解放人们思想、激发人们的理论创新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思考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等方面;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历史共识的缺失、道德观念的淡化、责任担当意识的减弱、文化艺术创作出现低俗化等方面。中国社会总体上还处在从前现代性向现代性过渡的阶段,相对于大力推进现代性构建的主要任务而言,要积极应对后现代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梁斌 《求索》2013,(12):114-116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中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也已形成一种可观的文化势头。但是,后现代主义本身却又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词汇,关于后现代主义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人们也众说纷纭。因此,本文拟就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及其价值取向进行一种尝试性的探讨,以期能做到朔本清源。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京师同文馆在晚清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和业务需要,翻译出版了不少西方科学文化图书,尤其是法学类书籍。京师同文馆是一所为政府培养外交翻译人员的新式学校,它使中方人员在京师同文馆译介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显著提升。京师同文馆译介的图书与以往出版的社科类图书不同,有着新的特点,在晚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近代中外法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松州》2016,(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行业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争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在利益的驱使、诱惑下,有些出书人和出版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在有些人眼中图书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了,出版社这个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行业也散发着铜臭味儿,有的甚至背离了图书出版的原则和方向,加上一些不法分子投机钻营,一时间出版行业乱象丛生,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出版"承包商"巧遇学术"承包商";低俗读物充斥市场,盗版、侵权现象猖獗;"精品"图书内容不精,"大众"图书低水平重复;要么只出几册,要么滞销压库论证了出版行业乱象的形成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出版管理制度,理顺图书出版程序;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严格、严肃出版纪律;提高编辑自身素养,为出好书严格把关;抓住源头,把好作者稿件质量关论证了出版行业乱象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青年文化的渗透A.美学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整个人类生活,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批判,又呈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它被中国青年接受了,进入了青年人生。艺术成了商品的情人。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它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社会氛围和艺术精神将渗入21世纪的青年人生。人们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唐朝时发生过一只猫喂老鼠的事,而且猫和老鼠和睦相处,直到老鼠“长大成人”。看来,“猫和老鼠亲蜜蜜”(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插曲)是有案可查的。“猫和老鼠亲蜜蜜”象征着后现代主义将文化的界限淡化了,并削弱了艺术的对立。艺术已失去了它往昔的典雅和“大一统”,通俗艺术、专业艺术、精英艺术都流入了它的河道并泛起时代的粼粼波光。各种文学几乎是“同一边长”,由走出“象牙塔”到取消“金字塔”,纯文学的尊严几乎都寿终正寝了,并且正走向商业化。美国学者杰姆逊曾这样概括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一,商品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第二,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学意义的产品是和商品生产密切地融合在一起的。商品社会中商品化的无孔不入,使“商品带上了泛文化的性质”,艺术受商品化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后现代主义虽然以其反本质论与反理性中心论的观念对西方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不可无条件推崇,特别是福柯等人的“文化不可通约论”仍然未能脱离西方中心观的窠臼。据中国《尔雅》、《诗经》等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文化思维中早就存在关于动植物的科学分类观,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关于犀牛、野马等欧洲知之甚少的动物记载,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者对中国“原始分类”的曲解和关于西文化思维的“不可通约论”的谬误,我们应反思与重新评价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尝试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建立共同话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纳西族的图书出版事业不仅开辟了纳西族历史的新纪元,也翻开了纳西族文化史新的一页。半个多世纪以来,纳西族的图书出版活动大体经历了纳西族图书出版的新兴发展阶段、动乱时期的阶段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最为时髦的学术理论思潮。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基本理论特点在于批判和解构现代性 ,并在彻底否定现代性的同时 ,凸现后现代社会的文化逻辑 ,从而实现对现代性的超越。30多年来 ,后现代主义已逐渐成为西方的文化主流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学术时尚、社会运动等等 ,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一、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起源“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后现代主义开始在全世界范围蔓…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在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首先崛起于西方艺术和建筑领域,在这之后的20年间它已经浸渍了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后现代主义正扮演着极其微妙的角色,它将一步步走向前台。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综合统一体,必将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倪万 《求索》2007,(10):192-193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当代世界文化艺术,特别是电影艺术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以及中国后现代电影创作的本土化问题是绝对不可能也不会避免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后现代电影兴起并获得发展,陆续出现了冯小刚的“平民化”电影、王家卫的后现代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王朔小说改编的调侃电影以及其他的后现代影片。本文通过自我的文化体认、游戏的叙事方式、怀旧的武侠情结三个方面的分析,解读中国后现代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后现代主义略考唐欣在解读、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文学现象时,一个新的概念——后现代主义,正在逐步显示和发挥作用。有关后现代主义问题,在西方已经争论近三十年之久。现在,被普遍接受和响应的一些较权威的观点主要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特有的思维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