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士被人们赞誉为“没有垃圾污染的国家”。这是因为,瑞士人都是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手册处理垃圾的。  相似文献   

2.
陈曦 《唯实》2023,(10):76-79
城镇污水垃圾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工作,统筹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整治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并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城乡建设领域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既包括对直接排放的污水、垃圾进行处理,也包括对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渗滤液、焚烧飞灰等进行处置,还涉及污水管网、垃圾收运等体系建设。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镇化率高,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巨大。  相似文献   

3.
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强化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 ,使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重视农村污染的治理。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 ,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继续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海域的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技术和工艺设备的研究开发。建立环境、气候和地震监测体系 ,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和监督。开展环保教育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因此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 :到 2 0 0 5年 ,进一步完善环境和生态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 ,并逐步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能源消耗、机动车污染、城市建设和跨区域传输等四个主要方面,展开了雾霾的成因分析;进而探讨了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下,我国环境监管机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进一步论证政府监管在雾霾防治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构建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揭示出政府的“严刑峻法”,是促使企业减排自律行为“均衡出现”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八大“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提出了我国环境监管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即政府监管的角色创新、法律体系创新、监测与监督创新,以及环保的投融资机制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张玉胜 《前线》2013,(7):83-83
“垃圾”这一称谓,已经习惯于和别的词汇绑在一起,像什么“垃圾商品”、“垃圾广告”、“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等说法,正在被人们广而用之。近来又闻听“垃圾书”一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Theil指数、莫兰指数、Kendall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2014-2017年PM2.5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后发现,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持续得以改善,但呈现“北高南低”“冬高夏低”的时空差异特征,地区差异呈缩小态势,区域PM2.5污染呈现明显的“U”型曲线。同时大气污染季节变动呈高度一致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关系,各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具有邻域之间的空间关联结构。由于区域雾霾污染呈现多种污染源耦合构成的复合污染态势,并且区域内各省市具有地方性污染特征,加上雾霾污染治理中不同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这就要求针对污染源种类制定精细化的雾霾防治政策,实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规政策的互补,并基于合作博弈选择逻辑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使治理法规政策体现制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马啸  马佳磊  严洁 《新视野》2023,(3):121-128
公民是否主动遵守公共政策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如何以较小代价获得公民在日常社会治理政策领域的政策遵从?从激励与压力两个维度出发,可将公民遵守日常社会政策的行为划分为“不服从”“价值认同服从”“强制性服从”与“社会规范性服从”四种类型。在城市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后,对北京市城镇居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问卷调查发现:价值认同与社会规范是实现公民政策服从的关键因素,并且二者发挥了同样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因当前法规惩戒性有限,强制性服从尚未成为影响公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发现对在社会治理领域运用“助推型”政策干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的环保意识与村庄环境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地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村的科学发展。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置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农民的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对村庄环境的整治意义重大,同时,应辅之以配套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尚涛 《前线》2017,(2):77-80
1952年伦敦爆发以严重雾霾污染为特征的“大雾事件”后,英国政府开始强力治理雾霾。一是全面推进以减排为主的空气治理法律体系建设并严格执法,二是国家出台推动全社会低碳减排的政策措施,三是在技术层面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抑制燃油机动车发展等。伦敦治理雾霾的经验做法对北京市治污减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任伟 《学习月刊》2013,(5):9-10,32
“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山朦胧.树朦胧,喉咙有点痛。花朦胧,叶朦胧.医院排长龙。”自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遭遇长时间、大范围的罕见雾霾天气,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武汉,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微克/立方米……面对雾霾.每个人都无可逃遁。  相似文献   

11.
从“翻斗车”的“跑、冒、滴、漏”到专用收集车的一尘不染,从随处倒垃圾到争着抢垃圾,从臭气熏天的垃墨站到“垃圾中转”,手庆“垃圾之变”,彰显着环卫体制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先锋》2023,(4):53-54
垃圾该怎么扔?现在很多成都人只需要在小程序上搜索垃圾名称,就能查到正确分类,之后在家自主分装,再将环保袋投放到无人站点。稍等一会儿,就能从微信上获得垃圾的后续去向和收益信息。这一模式出自成都的科技环保企业“奥北科技”。多年来,在创始人汪剑超的带领下,“奥北科技”这一小微创新企业致力于推广无人垃圾分类模式,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前景。不算宽敞的办公区内,除了摆放整齐的奖牌、奖杯,最显眼的就是白底绿字的“招牌”——奥北环保回收袋“aobag”。为数不多的员工,承担着公司在成都等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业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垃圾产量的持续增加和种类的急速变化,给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重大挑战。迄今为止,学界主要从产生特征、处理现状、处置技术、治理模式和法制保障等方面对农村垃圾进行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垃圾分类研究及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治理农村垃圾的研究成果极少。文章以贵州86个村落为研究对象,立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将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产业垃圾、建筑垃圾、立足农业寻求基本生存而产生的垃圾。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垃圾分类及治理需要乡村主体参与,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则是将个体化乡村居民连接起来的纽带,因而村委会、自发成立的乡村组织、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组织是治理乡村垃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环保责任,不仅是对政府的要求。雾霾诱因。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等,企业、公民。同样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5.
蔡建军 《党课》2014,(10):105-107
“雾霾”,现今已成为社会最热的词汇之一,人们深受其害,盼着早日把它治理干净。殊不知,存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精神雾霾”危害更大,更令人忧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防止“精神雾霾”,既是“防病”之策,更是改革韬略。  相似文献   

16.
梦生 《廉政瞭望》2005,(12):29-31
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却要卖出自己的器官——“当时我女儿就扑过来哭了,‘爸爸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守着25项国家专利,却债台高筑——“补上那16万元我认为是小事”; 最近几年,他成了与垃圾亲密为伴的人——“跟垃圾打交道很有乐趣”。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了农村科学发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环保意识。当前,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程度不高,对环境责任主体认识不清,应该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村庄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涉及对象广泛的公共环境问题,雾霾的有效治理亟须清晰界定利益相关方并识别其行为选择,找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而寻求多主体协同治理策略,力求在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氛围中共同推动雾霾污染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三方主体,应秉持优势资源互补、统筹合作增效、兼顾多方利益的协同治理思维和集体行动逻辑,为雾霾锁城困局的突围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以此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雾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怎样冲出“垃圾围城”———北京垃圾污染治理之我见林京耀北京是全球1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中的一个。说北京是世界最脏的大城市之一,这很难听,也很不光彩,有辱这座人类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古城,但这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北京居民用“不满意”和“很...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涉及对象广泛的公共环境问题,雾霾的有效治理亟需清晰界定利益相关方并识别其行为选择,找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进而寻求多主体协同治理策略,力求在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氛围中共同推动雾霾污染问题的最终解决。当前,面对日趋严重的雾霾污染,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三方主体,应秉持优势资源互补、统筹合作增效、兼顾多方利益的协同治理思维和集体行动逻辑,为雾霾锁城困局的突围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以此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雾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