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承》2016,(3)
1930年,红七军三次进驻广西河池。河池红军标语楼是全国红军标语的第一楼,也是红七军军部宿营地旧址,是全国重点革命遗址保护单位。这里有红七军用黑木炭和黑石粉混合墨汁书写的56条标语和6幅漫画,是目前全国保存红军当年革命标语最多、最集中、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旧址。河池红军标语楼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英勇奋斗的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2.
颜清阳 《传承》2011,(12):6-7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工农红军除了开展武装斗争之外,也开展了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形式多样,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书写标语是当时主要的宣传形式。行洲红军标语群旧址保留下来的红军标语是井冈山上保存最原始、最完整和内容最为丰富的红军标语群。行洲红军标语群旧址既是珍贵的革命历史遗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研究及学习。  相似文献   

3.
颜清阳 《传承》2014,(11):22-23
行洲红军标语是井冈山上保存最原始、最完整和内容最为丰富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标语群。这些历经磨难保存下来的红军标语是中国共产党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有许多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标语是言简意赅、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长征途中,各方面红军留下了无数石刻、木刻、手写的标语。这些形式多样的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人民群众从标语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长征标语把革命火种撒遍中华大地。这些宣传标语,大部分都书写在民房建筑的墙壁上,有的镌刻在路旁山壁上。书写的材料有墨水,有土红珠粉,有石灰水,有的用锅底烟灰拌米汤代替墨汁,甚至有的干脆就用泥巴水书写。书法也很随意,有隶书、楷书、行书等,有的工整秀丽,有的苍劲有力,有的随意笨拙,因人而异。从红军长征标语的落款我们…  相似文献   

5.
正有关红军长征过广西的文字很多,但有一个视角的观察较少,这个视角就是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根据庾新顺《决定中国命运的19天》一文,中央红军于1934年11月25日进入广西的灌阳和全州两县。至12月13日,中央红军全部离开广西北部,进入湖南通道县境。中央红军在广西的时间前后共19天。通常对这段历史的关注都聚焦于湘江战役——这是决定红军命运的一战。但在湘江战役的同时及之后,红军与广西少数  相似文献   

6.
《传承》1994,(6)
灌阳县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过广西60周年座谈会今年是红军长征过广西60周年。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共灌阳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1月25日召开了“纪念红军长征过广西60周年座谈会”。县四家班子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  相似文献   

7.
仰望红军桥     
滂沱大雨中,我依然仰望着屹立在宁化石壁镇南边的“红军桥”,当地人称之为“石墩桥”。桥中间的石礅在1933年春的洪灾中被毁,交通中断。为方便当地群众过往,也为保证红军后续部队通畅,当时驻扎在禾口(现石壁镇)的红军发动当地群众,从溪北乌石下采来石块,建起石墩,修复了石墩桥。当地群众为纪念红军的功绩,在桥墩顶端的“燕尾”上刻下“红军桥”及“红军万岁”的标语。凝望着坚固雄伟的红军桥,端详着醒目的标语,聆听着绘声绘色的介绍,我心潮涌动,肃然起敬。眼前是红星闪闪,红旗猎猎,战马啸啸。眼眸中闪亮出当年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挑石头、垒…  相似文献   

8.
黄利明 《当代广西》2011,(13):48-49
桂北一些农村老屋的墙壁上、木板上和岩石上,至今仍保留着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标语和漫画。这些至今仍留存着的标语,虽经时代的变迁、岁月的冲刷已是斑驳、褪色,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印证着“红军是宣传队”的含义,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早就听说浙江省庆元县黄田镇良官田村去龙头山途中的“松睾亭”里,有当年红军书写留下的标语,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探个究竟。初秋,在一个烟雨潆潆的日子,终于踏上了寻访红军标语的旅程。  相似文献   

10.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征既是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又是一次革命真理的政治宣传行动。标语是红军沿途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载体,被群众称之为"指路的明灯"。长征标语具有宣传主体的广泛性、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宣传内容的丰富性、保存年代的久远性等显著特征,唤醒了群众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宣传,鼓舞着红军的战斗士气,瓦解了敌军心理防线,发挥了强有力的社会动员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兴起了研究红军史的热潮,自治区党校何成学研究员近期完成的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结项项目《红军在广西活动的历史考察》,是其中的一项研究新成果。它不仅史料丰富详实,而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区内、国内的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在一些方面还填补了历史空白。研究报告共15章60余万字,主要内容包括:红军及广西红军的创建与发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与桂西红军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广西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4,(11):F0003-F0003
正2014年11月25-26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传承革命精神,共筑中国梦想",包括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大会、"永远跟党走"文艺演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80周年学术研讨暨电视剧《突围突围》看片会、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开馆仪式、红军后代湘江祭英烈活动、重走红军长征路等活动。当年参加过长征的60多位老领导老红军后代代表,以及桂林2000多名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4月25日上午,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纪念馆……"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  相似文献   

14.
正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习近平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革命理想高于天,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2-23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6,(18):28-28
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相似文献   

17.
正红军长征过广西是整个长征史诗中的重要篇章,是红军与国民党军之间的一场殊死军事较量,也是无形的宣传力量斗争。红军长征过广西的宣传思想工作对于传播革命真理和党的政策,粉碎敌军的反共宣传,打破敌军防堵、抢渡湘江,助力红军过境广西乃至对长征胜利都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对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三次驻扎河池,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都曾在这座宅院下榻办公。其间,红军战士在房内墙上书写和绘制了大量革命标语、漫画,留下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河池街28号,伫立着一栋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房,夯土墙,朱门板,于熙熙攘攘的闹市中,显得格外安静。这里原为当地乡绅、民主人士吴自若的宅院,如今,它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红军标语楼。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5日上午,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瞻仰"红军魂"雕塑,参观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是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0.
晚年新长征     
正什么是长征?在年近百岁的郝毅看来,是他一生既艰苦又美好的回忆。15岁参加红军,三过雪山草地,历经十几次战役;已逾古稀之年仍执意去往广西兴安、全州等地,搜集相关材料向国人讲述红军故事;1983年离休后,自费走访广西多个贫困村寨,先后捐款2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数十人。老红军郝毅晚年全心宣讲、助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爱国情怀。两万五千里,"我曾用三条腿走过长征路"2005年6月10日,湖北省枣阳市土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