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正"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而南宁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愁就是一座村史室。从2014年起,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南宁市、县两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在全区率先探索开展市级示范性村史室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充分挖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广西拥有较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自然资源,各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手工技艺,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好广西历史文化的活态遗存,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丽中国”视域下的广西“乡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秋  张国成 《桂海论丛》2015,31(3):125-12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广西从"清洁乡村"入手,开展轰轰烈烈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初步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为建设美丽中国和现代生态文明新农村提供了"广西样本"。2013年以来,广西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经验启示我们,在未来的乡村建设中要坚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长效机制、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资金筹措。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笔者走进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但见入屯水泥路宽敞、干净、路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口放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垃圾桶;屯中央的革命村史馆、凉亭、综合广场错落有致……自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那恒屯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被评为广西"绿色村屯"。基础设施"亮"起来"右江河畔看那恒,红军码头浪翻腾;新村建设结合好,美丽乡村最迷人。"那恒是坐落在田东县右江河畔的一个自然屯,  相似文献   

5.
清廉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清廉关系到基层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水平。文章从深刻认识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广西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经验启示三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总结了广西在清廉乡村建设中的有效做法,以期为深入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繁荣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当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部分村民道德滑坡;村民对文化建设参与度不高,主体性未得到充分激发;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空心化"问题加剧乡村文化的衰落;文化建设"面子工程"频出.本文就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如何推动乡村文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左停 《人民论坛》2024,(6):100-103
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乡村民众价值塑造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肩负民族复兴与时代进步的人民政党,从其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在历史演进中把握乡村现实所需,在契合时代脉搏中深化了乡村文化治理,既提高了乡村文化的发展水平,又改善了乡村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培育了乡村...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27-27
北京市通州区把全面推进乡情村史陈列室的建设工作作为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阵地的重要手段,纳入首都文明乡镇、首都文明村评选推荐的重要条件,组织各乡镇统筹安排、合理选位,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认真做好规划实施,并随时跟踪建设进展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以“德、法、札、孝、情”诠释“幸福仇庄”的于家务乡仇庄村史馆、以“难忘的记忆”为主题展示历史变迁的潞城镇胡各庄村史馆、以记录传统美德故事的马驹桥镇小杜社村史馆等10所乡情村史陈列室,使之成为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0.
钟振 《当代广西》2014,(22):27-27
正我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持续推进,各个阶段有机联系、层层递进、互相衔接、互为促进。生态乡村活动是乡村建设重大活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升级版。11月14日,自治区召开"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会议充分肯定了清洁乡村活动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开展生态乡村活动的目标任务,并作了全面部署。为了配合"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顺利开展,最近,自治区印发了《"美丽广西·生态  相似文献   

11.
谢再志 《桂海论丛》2021,37(2):114-118
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之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广西做好二者有效衔接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乡村振兴组织建设;发展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产业;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发挥乡村人才积极作用;着力扶智、扶志,振兴乡村文化;加强生态扶贫,振兴乡村生态等对策,以期实现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正要进一步落实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优秀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释放出持久的生命力,更好地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立农林、文化、文物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部署优秀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相关事宜,梳理好乡村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性规划,构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  相似文献   

13.
从云阳县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重庆行政》2014,(2):96-97
正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延续和提升。重庆市已全面启动了以发展乡村经济,美化乡村环境,丰富乡村文化,构建和谐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云阳县"三农"工作的重点。旅游是兴一业、旺百业的产业。乡村旅游是在农村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是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效融合,是我县"旅游活县"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从调研情况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一些地区乡村文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乡村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未能"物尽其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7,(3)
基于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宏伟目标,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特点,发挥当地乡村文化的优势,为实现"美好新海南"的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拼搏。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乡村经济政治建设,而且也参与乡村社会建设。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性质、发展需要和实力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主客观条件;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基本内容;捐资捐物、投资建设、扶贫帮带、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是其乡村社会参与的方式和路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扩大规模、提高组织化水平、培养和提高负责人及社员的综合素质,借助政府支持、引领的政策外力,提高其乡村社会建设参与能力,规范其参与乡村社会参与的行为,实现其由单纯的"经济人"向"经济——社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正>2015-2016年集中开展的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整体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清洁乡村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各乡村实际情况持续而有序地稳步推进。在笔者看来,生态乡村建设还须坚持"四个尊重":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乡村发展自然规律,适应乡村发展步调,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巧托山形、善借水势、活用资源,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新格局,这才是生态乡村建设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8.
保持乡村性: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特色的理论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乡村振兴时代背景出发,在探讨数字乡村的运作机理与治理价值的基础上,以保持乡村性价值为视角,提炼数字乡村的治理特色。研究发现,当前数字乡村治理的运作机理体现为制度体系支撑、基础设施保障、个性服务供给和因地制宜发展,并实现了政社互动便捷、电商增收赋能、文化传承交流、社会质量提升等价值。但在推进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依然出现了破坏历史文化积淀、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要素禀赋、乡村道德情感的问题。因此,需要注重数字乡村的治理特色,即保持乡村性,具体包括在数字乡村治理过程中延续乡村地域历史文化、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乡村的在地性资源、构建乡村情感共同体,从而真正释放数字乡村战略的价值意涵。  相似文献   

19.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镇规模越来越大、城镇人口越来越多、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但在城镇化取得空前进展、"城市病"肆虐之时,受单向度的城市中心主义发展战略、欠合理的基层体制变革和社会建设的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有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村庄空心、环境污染、文化空虚和治理失序等为典型表现的"乡村病",并日渐蔓延和扩大。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加大力度治理好"乡村病"。既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也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着力助推乡风文明;更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程涵 《新东方》2023,(1):65-70
乡村文化建设理念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指引。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发展和村民文化需求共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革新与演进。通过梳理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可对这一演进过程有清晰认知,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服务于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侧重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以来注重挖掘文化独特价值和重塑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演进对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相贯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相协调、文化血脉赓续和文化创新相融合、乡村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共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