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仁 《先锋队》2012,(7):40-42
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五公司坐落于太原市小店区,公司大院门口有一个修自行车的人,名叫赵海生,今年已经54岁了,在这儿为职工家属和附近群众义务修车长达25年之久。4年前他做过直肠癌手术,但痴心不改,仍坚持为民义务修车。提起赵海生义务修车的事,还得让时间倒流到1984年。那时赵海生是个经济民警,主要负责大院门卫工作。有一天,女工单方  相似文献   

2.
1998年8月28日,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河南省孟州市采访了曾任过邱少云班长的甄文禄.老人今年71岁,他面庞清癯,精神矍铄,谈吐不俗,提起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烈士,甄文禄老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曾与战友邱少云共同战斗过的朝鲜战场上.虽然邱少云牺牲已经47个春秋了,但甄文禄谈起亲爱的战友,依然是那样的动情,依然是那样的敬仰.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且平镇胡庄村农民王厚法,靠一手过硬修理自行车技术,4年挣了一座商品楼。王厚法看种地收入低,便自学了修理自行车技术。1999年,他在镇上租房开了一个修车铺,由于他服务热情,修车技术好,修车铺开张不久,生意就红火起来,一个月下来,王厚法收入700多元。他干了一年就挣得9000多元。随着修车收入的增多,精明的王厚法琢磨,单凭修修补补,赚头不大,于是他又把挣的钱和2000元贷款一块投进,上了自行车配件,他一边修车一边卖配件。经过4年拼搏,王厚法就收入了8万多修车修出一座楼@蒋奉和  相似文献   

4.
“干革命工作不认真不行,不听从党的话不行。”这是一位已77岁高龄老人在执著追求党43年后道出的朴实话语。王金秀同志194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通化市政府、市工会、自来水公司工作。1956年,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人党申请书。由于种种原因未被批准,在“文革”中受到了错误对待,老伴受到牵连,抄家时被吓成精神病。然而,在他心目中始终未改的是,党的事业永远高于一切。为了大家舍小家,他曾30个春节没有和家人团聚。1983年他从自来水公司离休后,本可以享晚年之福,他却主动要求担任每月只有30多元钱的委主任工…  相似文献   

5.
<正>在农四师七十二团五连有一个特殊的家庭,职工冯玉兰21年如一日照顾着现年100岁的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王家荣老人,前不久笔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家庭。1987年老伴去世后,王家荣的养子把他接到北京居住,可老人不习惯城市生活,1989年已80岁高龄的他执意回到新疆。冯玉兰看到老人孤身一人,就主动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近几年,老人的耳朵也背了,行动也不方便,冯玉兰对老人更加悉心呵护。每天一大早,冯玉兰都会悄悄起床,掏炉子、抱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一个人瘫痪在床是不幸的,那么,对农二师二十三团林管站的徐忠奎老人来说,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老伴默默地为他吟唱着一段延续生命的爱之歌。 今年78岁的徐忠奎老人是河南兰考人,1948年随军进疆,妻子许秀英是家属,家庭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如今除女儿出嫁外,两个30多岁的儿子至今未婚。1997年夏,走在路上的老徐突然昏倒在地,送往医院后被确诊为脑血栓,同时患有心脏病、胃病等,次年便半身不遂,这给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看着一个承包土地、一个起早贪黑放羊的两个儿子,已经60岁的许秀英默默地承担起照顾老伴的重担。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换洗衣物从未嫌  相似文献   

7.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11,(11):44-48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他的俄文名字叫阿莫索夫。1979年12月3日清晨5时,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关于张国焘的死因也有两种说法,一是病死的,因为张国焘79岁就突然中风,右半身瘫痪;二是冻死的,因为张国焘住的老人病院条件较差,夜间被子掉在地上又无法喊人拣起来,他自己又无法拾起来就被冻死了。  相似文献   

8.
一天晚上,丁先生刚回到家就接到母亲突发疾病的电话,赶紧开车去接母亲看病。进了母亲所在的小区,丁先生找了个空车位停车,轧碎了一个井盖,溅起的井盖碎渣重重地打在了右侧车身上,车的右前轮陷进井里,车辆严重受损。丁先生找到小区物业公司,跟他们商量修车的事。物业公司说,丁先生不是本小区的住户,这个车位也不是他的,这事儿不应该物业公司负责。丁先生先请拖车公司把车拖到修理厂修车,随后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讨要拖车费和修车费共计2275元。  相似文献   

9.
于庆军 《党课》2014,(22):90-92
1992年1月27日,邓小平视察珠海江海电子有限公司,在谈到人才和创新问题的同时,出人意料地谈到了家庭问题。他说:”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他还特别举例说明了家庭的社会功能。他说:”都搞集体性质的福利会带来社会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可以让家庭消化。欧洲搞福利社会,由国家、社会承担,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会越来越大。全国有多少老人,都是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  相似文献   

10.
正"田书记对我真是太好了,没有他,我活不到现在!"在古洞村村民王红家,提起田相斌,王红的父亲、78岁的王玉山老人竖起了大拇指。2010年,王玉山突发脑出血,儿女赶紧把他送到了县医院。刚抢救了几天,还没等老人苏醒过来,4个儿子怕人财两空,就商量着想把老人接回家,不再治疗了。等商量到接回谁家时,几个亲兄弟各不相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中国老龄问题委员会和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等5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数百名全国健康老人,后又从这数百位SO岁以上、身体健康、事业卓有成就的健康老人中,速选出48位全国最佳健康老人。我们采访的原财政部文教司副司长、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正言老人即是这48位老人中的一位。~位跟随他学习书法、篆刻的IO岁小女孩曾说:“刘爷爷的眼睛真亮!”这位聪明的小姑娘算是抓住了刘正言老人最主要的特征了。老人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踏踏实实的人生之路,展示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生命图画。与他交谈,读他的人生,方知刘正言老人不仅…  相似文献   

12.
2002年9月25日,中共灵丘县委在平型关战役遗址隆重举行庆祝平型关大捷65周年活动。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访问了曾经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狙击战、见证我党我军光辉历史的106岁的老红军战士郑富贵。唱着歌儿投身革命郑富贵1897年生于江西赣县老塘口村一个穷苦家庭。他1岁时,积劳成疾的父亲就死在地主的牛棚里。母亲背着他,拉着3个哥哥四处乞讨,才使郑富贵活下来。他不到10岁就给地主放牛,打短工,扛长工。忆及苦难的往事,郑富贵老人眼睛潮湿了,他非常痛苦地说:“18岁时,我当了水烟工,学徒。我想学成手艺后开家…  相似文献   

13.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服侍残疾“父亲”起床、穿衣、洗脸,喂老人吃饭。在安顿好老人后,匆匆赶往地里忙农活,忙到上午11点,匆匆赶回家做午饭……忠县任家镇任家村农妇田桂淑,就这样度过了她的13年。从20岁到33岁,美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在家和田地之间,简单地循环着。  相似文献   

14.
<正>蠡县移动小区门卫朱志峰是位77岁的退休工人,他44年来坚持为过往群众义务修自行车,不收一分钱;他主动承担社区多项工作,不要报酬,被大家称为"活雷锋"。朱志峰是个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助人为乐义务修车的事迹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1970年6月,高中学历的朱志峰被招收为县五金厂临时工,头一天上班,自行车就坏在半路上。他正着急,迎面来了一个开拖拉机的小伙子,没等他挥手就停下来,问清情况后,从工具箱取出扳手和螺母,给他修好了。朱志峰给他钱,小伙子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30日,记者来到了固原市原州区一个叫“二中梁”的居民区,71岁的回族老人穆俊贵流着热泪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恩人徐想存从相遇到知交的过程。解放初期,放羊娃穆俊贵参了军。在部队,一个字不识的他干活踏实,很能吃苦,得到了战友和领导的喜欢。复员后,他“赖”在部队不走,就  相似文献   

16.
1956年,23岁的朱彦夫从朝鲜伤病荣军休养所回到老家山东沂蒙山脚下的张家泉村。他的右眼看到的是人多地少、贫瘠愚昧的家乡,和1947年他参军离开时没有什么两样。他的左眼早已不在了,一起留在朝鲜战场的还有他的双手、双腿。  相似文献   

17.
林革 《廉政瞭望》2011,(12):62-62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件真实的小事。 一天,我碰到朋友小李给母亲修三轮车。修车的师傅把三轮车放炮的前胎扒下来,看了看说:“补一下还能用。”等着小李拿主意。小李却说:“里外全换新的吧,是家里老人骑的,万一在半道上又跑气,就麻烦了。”等修好,小李试骑了一段,很满意。然后,小李把旧车带爆开的口子撕得大大的,装在了车篮里。我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拿回去给老妈看看,不然她会心疼钱的!”  相似文献   

18.
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84岁的李文骧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已经20余年没法好好走路了。只要走上不超过100米,脚和小腿就会酸疼难忍。他告诉记者,村里还有十几位老人也有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19.
今年77岁的于忠厚老人,是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曾被评为劳动模范。从1993年他搬到石景山区模式口西里北小区后,这位七旬老人就当上了义务邮递员,为居民送信。  相似文献   

20.
乾安县严字乡性字村的于湘是一名普通农民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自己富了不忘乡亲,热情帮助周围的群众,连续几年被评为县优秀党员,并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于湘在生产队时期开过机动车,有一手修车的技术。大包干后,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许多人家买了农用机车,但会开不会修。于湘就自己花钱购买了气泵、电焊机、储油罐等,用自己的技术无偿为乡亲们修车,每年修车都达100多台次,光电费等支出就得搭上40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