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4,(7):78-78
西汉名相申屠嘉(?-公元前155年),梁郡(今河南商丘市)人。他早年以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随刘邦起事,到汉文帝时,已位居御史大夫,后任丞相。申屠嘉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家中从不接受私事拜访。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刚正名相,对西汉朝廷的“人情关”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08,(9):46-47
李广(?-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秦安北、静宁南)人。李广从小喜欢骑射,练就一身能骑善射的好武艺。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抗  相似文献   

3.
正(1)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妃子薄姬所生,文帝即位后,尊薄姬为皇太后。薄姬有一个弟弟叫薄昭,官封车骑将军,一向横行霸道,倚仗着皇太后和文帝的关系,目无法纪。(2)汉文帝十年,朝廷派一名使者去车骑将军府拜见薄昭,只因一时疏忽,激怒了薄昭,被当场下令斩杀。(5)汉文帝叫丞相张苍、大夫贾谊商量如何处理,贾谊说:"车骑将军大逆不道,按律理应处死,万岁念其昔日情分,可设酒宴将其找来,申明大义,劝其自刎,既全其名声,又不亏万岁孝道。"  相似文献   

4.
杨轶 《廉政瞭望》2011,(16):62-62
公孙弘这人要放在今天,绝对是广大中老年干部的偶像:他完全打破了领导干部年轻化的一切规定,属于超级大器晚成的人——70岁时才被征召为博士,步入仕途,但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丞相,并且是汉武帝时期少数几个能把宰相的位子坐稳并得以善终的人。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史,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试妻的故事发人深思。一日,司马迁正在书房读书,忽报门外有客求见,原来是大将军李广派人赠送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璧。司马迁赞不绝口,翻来覆去地玩赏,称之为稀世之宝。他夫人见此情景,探问道:“莫非大人想收下此玉不成?”司马迁微笑着说:“便是  相似文献   

6.
廉颇与蔺相如斗得厉害,非国家之福,好在蔺相如忍功好,也好在廉将军明大义,两位文攻武卫,最后握手团结,非常时期将相和,是国家之福。但有的领导却不这么想。爰盎是西汉文帝时期的丞相,为官声誉算好,各部门打报告要钱,他不太卡,提笔也就批了;到  相似文献   

7.
康琴 《廉政瞭望》2014,(24):58-59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政治与巫术的媾合并不新鲜,古今中外皆有,文景之冶的贤君汉文帝尚且迷信,而汉武帝时,更曾发生过巫蛊之变。即便是在今天,巫蛊还是能和政治产生联系。也有不少政客仍然迷信,甚至在处理国家大事上都用“迷信”的办法定夺。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前线》2012,(2):54-54
近日读史,看到几则故事,将它们串联在一起,脑海便浮现出“保持纯洁”这几个字来。 几则故事为: 公元前96年,汉武帝大赦天下,50岁的司马迁被释放出狱,又当了中书令,他家的门庭也再度热闹起来。有一天,大将军李广利派人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打开一看,是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她不禁惊呼起来:“哎呀,这可是稀世珍宝!”司马迁看了一眼后说:“白璧无瑕,果然精美。但人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收下这个礼物,我就有了一个污点,再也不能白璧无瑕了。还是包好,让来人带回去吧。”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省韶关市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名叫“风度路”,是为纪念唐朝宰相张九龄而命名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唐玄宗的丞相,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为“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读史札记     
陈平、周勃都是辅佐刘邦夺取政权的功臣元老。汉高祖驾崩,吕太后临朝,右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暗中结盟,在吕太后死后发动政变,消灭了诸吕势力,迎高祖后裔代王刘恒入朝称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登基,陈平称病不出,问其缘故,陈平说,高祖时,周勃功不如我,这次诛灭诸吕,我的功劳不及周勃,所以应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他。文帝于是任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乃任左丞相。周勃为人敦厚稳重,不喜文学,也看不起儒生说客。任宰相后以元老自居,不甚过问政务钱谷之事。汉文帝即位后很快就“明习国家事”,一日上朝突然问周勃:国家一年判决多少刑…  相似文献   

11.
人人皆才     
电视连续剧《汉武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汉武帝叹惜人才难求,东方塑说:“上天应当让姜尚给您做丞相,叫管仲给您管内务,拜孙武给您做将军……”汉武帝一愣,随即明白了东方塑的意思。是啊,人才哪朝哪代都有,随时随地都有,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是才,就看你怎么发现、培养和使用了。现在我们的一些领导人,尤其是一些企业领导人,天天想着“挖掘”人才、“引进”人才,而且也确实在“挖”和“引”,总觉得人才难觅。仔细想来,企业有了用人自主权后,理应人才越来越多,然而事  相似文献   

12.
在西汉前期,英雄辈出。这些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用鲜血和才智造就了西汉初期的辉煌,辅佐了高、惠、文、景几代皇帝。在这些功臣当中,有一悲剧性人物---窦婴。作为忠臣,惨遭杀害,是历史的悲剧!窦婴忠于汉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任丞相,辅助皇帝实行建元新政。窦太后死后,因灌夫闹酒事件而被杀害。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21):81-81
汉文帝刘恒在位时,张释之任廷尉。有一日,汉文帝外出巡视,途经中渭桥。这时,忽有一人从桥下窜出,使皇帝的御马受到惊吓,险将文帝摔下车来。于是,文帝当即令人将他捉住,押送至廷尉张释之处,令张予以重惩。  相似文献   

14.
斯信强 《当代贵州》2013,(12):14-18
贵州的开发其实很早,秦始皇开五尺道、汉武帝修建通往群舸的道路时就已经开始了。然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却“数岁,道不通”。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07,(3):98-99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一次夜里外出,猛见前方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李广将军大惊失色,惊出一身冷汗,随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去寻找“死虎”时,发现卧在地上的不过是一块如虎状的巨石而已。敢情是李广晚上看走了眼。再看那支箭,箭镞竟然深深地埋进石头里。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再次引弓射石,无论使多大的劲儿,箭都再也射不进石头了。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人在受到惊吓或者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时,会进发出超常的能量。医学界认为,人们受到惊吓或刺激时,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产生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张释之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官员,以公正执法名扬天下。张释之生于富豪之家,有人将他推荐给汉文帝,得到其赏识,不久被提拔为公车令,掌殿司马门。有一天,太子和梁王一起坐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张释之追上去拦住车驾,不准他们进殿,并弹劾“人不下公门,有不敬之罪”。汉文帝闻之,碍于亲情,没说什么。不料,文帝的母亲薄太后闻知此事后,为文帝骄儿子之举大为生气。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忙摘下帽子向母亲道歉:“都怪我教子无方。”通过这件事,文帝对张释之愈发器重,不久封他为中大夫,接着又拜为中郎将。再后来见他处…  相似文献   

17.
汉文帝执政23年,一心为民,躬行节俭,严以律己,以上率下,为老百姓特别是为各级官吏做出了榜样。汉文帝时期出现了“海内安宁,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汉文帝俭政为民、以上率下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是民心的凝聚力;二是民心的奋起力;三是民心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与民休息”与“文景之治”魏献公元前157年6月,汉文帝刘恒去世。他在遗诏中嘱托,其葬因山为藏,不复起坟,不破坏山下的川流,不布设轻车、武士及兵器,并希望他的丧事不烦扰天下百姓。文帝在位时就大力提倡节俭,而且身体力行。他在位的23年中,宫室、苑圃、车...  相似文献   

19.
<正>1汉文帝刘恒在位时,张释之任廷尉。一次,他随汉文帝出访巡视,一人突然从桥下蹿出,使皇帝的御马受了惊吓,险将文帝摔下来。2文帝大怒,立即派侍从把那个人捉住,交给廷尉张释之,令张释之予以重惩。张释之不敢懈怠,立马进行审讯。  相似文献   

20.
正李广虽然爱兵,尽管士兵都喜欢跟随他赴汤蹈火,可是他的部队没有组织纪律,行军时不成行列,打仗时没有阵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塞下曲》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诗歌。他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卢纶,赞美的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而在王勃《滕王阁序》中,一句"李广难封"更是写尽了一代名将的坎坷人生。"飞将军"李广的军事才能举世无双,生平战功显赫。他仗义疏财,关爱士兵,体恤百姓。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将军,他不但没有封侯,竟然军败身亡。品读史册,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