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元代文人画家在"游戏翰墨"中建立一个确证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绘画与游戏是一体的,"游戏"不再是一种创作态度的表达,而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元代文人画家的"游戏"不是戏谑,它基于"游于艺"、"逍遥游"以及"游戏三昧"的思想,其中浸透着对人生存本身的深切关切,有着丰富的自由意蕴。在"游戏"精神的引导下,元代文人画家的"墨戏"从物象造型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新的审美意味,创造了新的绘画面貌。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游戏”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近现代文论中,对“游戏”的论说与阐发已不乏其例。然而,无论是席勒,还是伽达默尔,他们大多寻求的是“游戏”的美学意蕴,借“游戏”概念展现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唯有维特根斯坦大胆创新,把“游戏”概念,更准确地说是游戏思想,引入了历来被视为思辨圣地的哲学理性王国,为恼人的哲学思辨吹来如饮香醇的生活之风。“游戏”一词,德文为“Das Spiel",英文可为“game”和“play”两者。翻开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牛津1958年英德对照版,下文引证此书,只注节号。)一书,“游戏”一词俯拾即是。但每当它出现时,都是与“语  相似文献   

3.
游戏概念古已有之,康德和席勒将物质性的游戏提升为精神性的游戏。但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分别创制了语言游戏和艺术游戏的概念。他们将游戏与日常语言运用和艺术真理(意义)解释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游戏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治疗"了哲学和美学;伽达默尔则通过艺术游戏"理解"了艺术的存在方式——他们都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美学新篇章。他们的游戏观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考索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4.
将艺术界定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对“艺术模仿说”的纠正,康德、席勒、斯宾塞、伽达默尔都持这种观点。近代美学与现代美学对此有不同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杀人游戏"在青年人中风靡起来.网络版"杀人游戏"的出现,更是受到青年人的青睐.本文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方面入手,结合社会学相关理论和调查情况,对"杀人游戏"风靡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并对游戏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黑格尔之后,为了进一步寻求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中,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语言学转向的经典代表。在解释学的意义上,伽达默尔通过对传统工具论语言观的批判,构建了语言存在论。正是以语言存在论为基础,伽达默尔开创了形而上学何以可能问题的哲学解释学之路。  相似文献   

8.
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概念的思想基础,来自于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中的意识与被意指物之间的不可区分的特征,从根源上深入到了审美意识的抽象及"审美区分"思想形成的原因,构成了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对"审美区分"思想批判的基础。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基础上,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思想认为,审美意识本身并不是纯粹的,是不能从人类的意识整体中区分开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是不能分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之间是同一的关系。因此,审美判断的纯粹性只是先验的设定,非审美要素是在审美判断时无法回避的。所以对艺术的理解,审美是内核,但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9.
康德与席勒的艺术游戏观之间理论承继关系至深,借艺术游戏观二人赋予游戏命题前所未有的严肃性,完善和高扬了人的自由和谐思想。二者共同构成了近代西方艺术游戏观之发轫,对身后艺术游戏论各流派产生了或隐或显、无法逾越的影响,因此分别剖析康德与席勒的艺术游戏论对于还原近现代庞杂的艺术游戏观的理论根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李红霞 《中国保安》2012,(11):74-75
童年时光,游戏一直相伴。庭院麦场,树林山岗;三五成群,相邀而聚:或安静地玩耍,或张狂地疯跑,每天都在游戏,每天都很快乐。  相似文献   

11.
"游"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来源于原始神性的旗帜飘带,儒、释、道三家都有丰富的阐述,深刻影响到艺术、人生各个领域,具有较广的内容涵盖面和阐释界域,本文通过对形游、游观、神游三个从身体到精神层次的阐说,试图揭示"游"范畴的审美特质,并揭示出高扬"游"精神对于文论转型及艺术人生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雁林  ;魏屹东 《前沿》2014,(7):196-198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认知语境建构的过程。“语言游戏说”强调意义即使用,语境使用、主体参与、规则遵守和家族相似的观点,蕴含了认知语境动态性、人本性、实践性和完形性的基本特征,反映出20世纪中期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一种关键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正>“游戏高手”热衷带小朋友组队“上分”,还免费赠送时髦的游戏皮肤,他们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近日,陕西省靖边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以青少年群体为目标、用赠送游戏皮肤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破获系列电信网络诈骗案1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案金额50余万元。“游戏高手”免费送“皮肤”“我是游戏主播,我们3个组队带你玩,一起上分。”今年7月21日,中学生小何玩某游戏时接到“游戏高手”邀约,小何毫无戒备地答应和他们一起组队上分。  相似文献   

14.
于师号 《求索》2012,(11):92-94
"游"是孔子、庄子身上共同存在的重要文化事项,二者之"游"在表现、本质及风格上均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孔子之"游"主要体现为一种带有游学、游教、游宦等功能含义的现实之"游",带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同时,孔子之"游"也包括心志之"游",主要表现为游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雍容气质,即"乐道"精神,以及其"游艺"思想。庄子之"游"则主要表现为一种心灵、精神之"游",其终极目的在于达到一种绝对超脱、"无待"的自由境界。现实色彩鲜明的孔子之"游"与理想化、虚幻化的庄子之"游",共同开启了中国士人"游"文化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对中国古代的士人"游"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文本论"、"结合论"、"过程论"、"内容论"和"本质论"。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深度不够、研究内容有所偏差、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幼儿常常通过游戏途径来模仿成人活动、感知周围事物。因此,通过扮演游戏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角色游戏,就成了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成为各地幼儿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居于担心游戏活动的安全和怕角色之"乱",故而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给幼儿以太多的限制和束缚,如不论大、中、小班幼儿,教师总是把角色游戏主题事先确定好,并形成固定场地模式,让幼儿在规定  相似文献   

17.
"慎独"是我国传统儒学重要的道德范畴,"慎独"与儒学反求诸己的修养功夫、合内外之道的伦理学以及超越而神圣的人格境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一种集本体论、心性论、德性论和功夫论为一体的整体德性体系。"慎独"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先秦儒家道德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主要以《中庸》、竹帛《五行》为文本,分别从身心关系、人伦关系、天人关系的三个层面详细解读"慎独"思想所蕴含的个人修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和神圣宗教境界,并试图以基督宗教为参照,总结出儒学"慎独"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刘名洋 《湖湘论坛》2020,33(5):114-125
游戏直播是以游戏画面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直播行为,当游戏画面构成作品时,直播行为应受游戏画面著作权的调整。在现行《著作权法》下,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都不能调整游戏直播行为,著作权兜底条款成为唯一选择。兜底条款的适用要节制,只在达到条件以后方可适用。未来修订立法要把握规律,彰显传播类权利的重要性,但不必设立向公众传播权,更不能采用"大传播权"模式。应修改广播权的定义,将游戏直播行为纳入调整范围。对新作品的使用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应尽量适用法定著作权,减少兜底条款的适用频率。  相似文献   

19.
<正>"农家乐"休闲旅游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农村新兴产业,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位于大新县堪圩乡的明仕村以明仕田园游、休闲健康游等为核心,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大新明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大新县政府共同主导成立"明仕农宿协会",扶持当地农民农家乐发展,促进了乡村周边旅游经济开发,推动了高效生态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了农民就地就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与游戏命题相关的研究都无法绕过赫伊津哈的“游戏论”,游戏论代表着文化批评的一种范式,作为对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该命题影响了无数学者,也是赫伊津哈的文化观念的集中代表.赫伊津哈的另一个命题是贯穿学术生涯的“历史图像”,这一命题召唤出了历史研究中以图像为基本论证要素的“图像证史”方法和理论,在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背景下,赫伊津哈的历史图像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因此,在赫伊津哈的诸多理论中,“文化游戏论”和“历史图像观”两个命题尤其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