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别号“烟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等,明代河南孟津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博学好古,工诗文,擅书法。先后授翰林检讨、经筵讲官、南京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  相似文献   

2.
卢见曾再为两淮盐运使期间利用盐官之便不仅结交江春、马氏兄弟等大盐商,也广泛地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游,开展雅集唱和及文献校勘等艺文活动。其幕宾中最擅长戏曲创作的金兆燕、朱夰、厉鹗等皆有戏曲名作留世,而幕府成员的戏曲观演及评点活动也构成了其戏曲创作的一部分,从中反映出清代中期戏曲创作的繁盛。  相似文献   

3.
李洪旺 《当代广西》2013,(11):54-55
陈政先生(1919-2002年),广东新会侨乡人,号无白斋主,从事书法、文字学研究及教育事业半个世纪,是中国著名老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书法理论家。陈政先生在书法研究、书法创作、书法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和骄人业绩,可谓当代广西书法史上的一面旗帜。他的书法思想对广西书法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书法作品亦在广西周边省书坛,世界华人书法界中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书法创作实践中的能力培养问题被忽略,必然制约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学习中如何培养书写者的观察能力、再现能力、感悟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寻求途径和方法,这是书法教学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印江自治县作为僻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其书法艺术的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和时代背景,历代当地土家族书法家的成就和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印江作为书法之乡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远书法     
《台声》2004,(8):80-81
马远,号双泉散人,1949年生于甘肃靖远县。幼承家学,临池不辍,初学颜柳,勤谨有悟。20世纪70年代逐攻汉碑、汉简,后随高乐先生研习章草,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被博物馆、展览馆所收藏。其作品沉着浑厚,古朴典雅,潇洒雄健,艺术风格鲜明。  相似文献   

7.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8.
黎炳锋 《前沿》2012,(2):157-158
当今书法艺术所表现出的与时俱进的时尚化设计,为书坛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新形式、新风格,显示出书法创作的繁荣景象。通过对时尚化设计的表现、流行原因和元素等的分析,在对当今书法创作中时尚化设计带来的亮点表示肯定的同时,对其伴生的一些问题也作出辩证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书法选登     
《今日海南》2006,(5):46-47
作为海南乡土文化节活动之一的《海南名家书画作品展》,是我省书画家在近年潜心创作,精雕细刻出来的佳作。作品流派纷呈,创作新颖,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充分展现了海南这块热土的风俗人情、风物、风貌等,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本刊选登了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9,(2):88-93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公营部门(如“行政院新闻局”、“文建会”、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国家文艺基金会”、电影资料馆、公共电视),与民间单位(如全景基金会、联合报系、超级电视等),以及一些个人的积极推动下,台湾纪录片无论在拍片数量与品质、纪录片工作者人数与技术上,较比过去均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与同一时期已逐步凋零的台湾剧情电影相比较,纪录片的发展在台湾有一种格外耀眼的光芒。纪录片俨然已成为当今台湾影像的显学。  相似文献   

11.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2.
11月12日至20日,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以下简称国展)在广西南宁举行,其间,还有千人书法表演等活动。书法,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在一些人看来,徒留一张中国符号的皮,而失去了现实的根基。关于书法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息。  相似文献   

13.
陈筠 《两岸关系》2008,(12):21-22
第一眼远看:“和平协商,共创双赢”八个大字清晰明了;第二眼近看,竞发现暗藏玄机:“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之前的8个大字原来是由这密密麻麻6000个小金字镂空而成的,而这6000个小金字所述的内容,正是海协会与海基会在第一次“陈江会谈”完成的“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两份文件。此幅反白的镂空书法创作,正是二次江陈会上,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收到的伴手礼。而这件作品的创作者,就是这次记者专访的对象——台湾知名才女书法家詹秀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传记的传播和创作在得到世界各国革命者和学者响应和支持的同时,也成为一些西方学者用来反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工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革命者和学者翻译和创作了大量的马克思传记。马克思传记在中国的传播和创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紧密相连并为之服务,还与国外学界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和交锋。这一过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随着对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的挖掘与研究而推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聊斋俚曲是中国古代"讲唱文学"之一种,是由"变文"演变而来,期间经过"鼓子词"与"诸宫调",在清初经过蒲松龄加工创造而成。聊斋俚曲的创作标志着蒲松龄成功实现了读者对象由士大夫向普通百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陶陶 《理论月刊》2007,(4):152-154
金圣叹的创作理论观念和创作心理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的评价过程之中,他对《水浒》的内容的评价并不是判断为“反动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真正的隐曲的包装方式,肯定了它的进步思想价值。对小说的本体艺术研究善于从艺术心理角度去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表现了一个小说理论家独到的批评视野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17.
卞文 《黄埔》2011,(4):60-6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征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汉代杨雄说得好:书为心画。书法以它特有的形态表现着书法家的意境,它那跃然纸上错落有致的点线是境界中智慧的体现。滕墨之的书法以情为基石,以意为书法的生命力,以丰富的书法人生感悟为涵养,在灵动间畅想,开创了一代美妙书风。书道尚意,得意可以通神,所以书法全其意而已。而要表  相似文献   

18.
刘小艳 《求索》2008,(3):103-105
审美活动中天才的非自觉创作,在认识方法上强调灵感、天赋、无意识,重视审美直观、直觉感悟,轻视理性认识;精彩地概括和总结了艺术创作的一些客观现象和规律,特别是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无意识的理论内涵。本文旨在对几位重要思想家、文论家的天才非自觉创作观进行梳理和辨析,有助于我们对审美活动中天才、无意识问题的认识,启发我们进一步探索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丁晓昌 《中国发展》2012,12(2):85-89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官员的书法素养,在官员的选拔、考核方面对书法有很多规定,古代官员也为汉字的演进、书法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当今社会中的公务员,书写仍然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夫,练习书法可以端正公务员的品格,树立社会公德楷模,提高办事能力.该文提出,积极地开掘、辩证地吸纳书法文化传统,不仅对当前公务员队伍文化素养和理事能力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也为书法艺术走出书斋、更多地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越礼逾制的“主情”思潮以及女学的兴起促使才女们涌现曲坛,她们以戏曲创作疏解饱受压抑的精神世界,从女性的视角展现对自我价值以及社会地位的思考“,拟男”成为她们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寻找明清才女“拟男”戏的特征,探析女性作家寄托于曲中的隐秘心迹,借此窥探明清才女创作的戏曲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