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康 《友声》2007,(1):39-40
7月初,位于日本北陆地区的石川县金泽市已进入了梅雨季节,石川县立美术馆两旁的紫阳花在绵绵细雨中涤去了微尘,绽放得愈加灿烂。由对外友协与日本北枝篆会、石川县日中友协共同主办的“中国古文字起源—金文展”于2006年7月7日在这里开幕了。这次展览从汉字的发展史中选取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金文作为主要内容,展出了金文拓片、青铜器复制品、考古发掘照片资料、金文研究的典籍藏书以及中日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创作的书法篆刻作品等,从书法篆刻艺术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灿烂悠久、极富美感的汉字文化,宣传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金文和青铜器之乡—陕…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重要原因即在于它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我国的汉字而言,其发展演变就有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从大汶口文化图画文字到甲骨文、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和行书,无不是在继承中创新发展,而汉字的“简化字”或“简体字”的产生则是汉字一系列动态变化中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8,(11):83-83
古人祭天地.拜万物。长江流域的先民将人与神的形象铸造在青铜器上,用青铜器展示了他们崇神.礼神的精神世界,和充满神秘宗教色彩的世俗生活。  相似文献   

4.
李瑛 《前沿》1994,(10)
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新六书”李瑛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汉字字形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从甲骨文到小篆称为古文字,隶楷汉字称为今文字。传统的“六书”是古人纳总结的古汉字的造字法则。许慎的《说文解字》用“...  相似文献   

5.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地处美国纽约的“首阳斋”多年来珍藏有百余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文物,被视为当今世界该艺术门类的重要私人收藏之一。  相似文献   

6.
古文字与儒家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有着比较强的表意性,尤其是甲。金文,其象形化程度高,表意性更为突出,通过字形分析,我们会看到其字体取象结构与儒家伦理观念间之关系。一、父子有系即所谓"父慈子孝"。明确提出"父慈子孝"是在周代,周革殷命,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政治。为了缓和矛盾冲突,调整宗族内部的关系,周人大力倡导道德规范,其中心内容就是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梯观念被确定为最具普遍性的伦理模式和最高的道德价值。"孝"字不见于殷代卜辞,但在殷商金文里则有发现,周代金文中就很常见。孝字构形,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无多大变化,都是由…  相似文献   

7.
水族古文字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水族的历史、族称、文字书写迹象以及水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 ,对水族古文字作了考察 ,认为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甲骨金文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 ,它与殷商文字有一定的联系 ,是先秦时从古文字分化出来的一种古字。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8.
《时代潮》2004,(15)
有一位曾在成都航空发动机公司任职调度工作,年过花甲的老人——薛汉儒。至中年逐渐双目失明,因从小喜爱汉字,他直觉认为汉字有一个“谜”。历经揣摩、研究数十年,他终于发现汉字是经过“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三种字形会意的前提下,是应用了二十九笔笔画,并赋予她特定的含义,随之在汉字研究界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语音、统一人性化,经过五个统一之后,文字研究者便依据创字法则的原理,用二十九笔笔画之理,进行了文字的逐一规正,称之为正楷。文字的规正统一法则是依据虚拟的点和线、用笔画连笔画、字连字、推理连推理,人性化的组成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9.
李岩 《求索》2013,(12):69-72,131
研究周代的服饰制度,由于年代久远.所以要依靠早期文献的明文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目前学界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传世文献和出土的玉人像上.却忽视了地下出土的两周青铜器铭文。因此本文通过整理两周金文,发现两周金文为周代的服饰制度研究提供了大量地下第一手材料。经对西周金文赏赐运用先分类.后断代的研究,探讨周代赐服制度的形成与特点,阐明西周中晚期赏赐服饰之类别进一步细化,数量亦有所增多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汉字评说     
汉字评说安作相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吕氏春秋》记载,“仓颉作书”,但仅为传说。可是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如山西襄汾陶寺)和良渚文化遗址(如浙江杭州附近)出土的陶器上,都有雏形文字,其形体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距今五六千年...  相似文献   

11.
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张大可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不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还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因而是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华民族大家庭使用多种语言和文字,而主体是汉语汉字。限于篇幅,这里只简说汉...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外友协和陕西省对外友协与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合作,于2007年8月19日至26日分别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金文书法展"。日本北枝篆会会长北室南苑女士率随展团一行13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等活动,并对西安、天水、宝鸡等地进行了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3.
罗江文 《思想战线》2003,29(5):134-137
在对已见著录的8000多条两周金文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将两周金文韵部与《诗经》韵部作比较,可以进一步明确金文用韵与《诗经》用韵大体相似的结论。王力先生认为《诗经》韵部29部,冬侵为一部,冬部是在战国时期才分化出来。而金文冬、侵都未发现独用例,从二部的统计数字和冬部与东、阳、耕、侵诸部合韵的情况看,冬部似应独立,所以金文韵部应为30部。  相似文献   

14.
张琳璐 《友声》2014,(4):26-27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了《汉字》展,以中国文字发展史为主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生动全面地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当代汉字使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精神,浓缩了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继2012年4月巡展预展在河南安阳开展后,2013年8月13日,《汉字》展首都首展暨国际巡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作为全国友协推出的一项为期三年的大型对外文化交流项目,该展将陆续在加拿大、尼泊尔、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斯里兰卡、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巡展。《汉字》展于2014年7月15至25日在日本东京展出,本文作者随展赴日工作,此文为其所见所闻所感而作。  相似文献   

15.
反映汉字源流的台湾邮票台湾邮票图案与形状,自1960年以来大致是以故宫文物、古印、古画、古陶、古瓷、名玉、书法、生肖、戏剧及民俗为图案。其邮票形状多为长连横排式(五连票),并逐步向发行四方联形状发展。70年代台湾发行了一套四枚以甲骨文、金文、秦卜篆、...  相似文献   

16.
邹芙都 《求索》2012,(7):109-111
商周青铜器中的"弄"器非为以往学界所论为专供把玩欣赏的"弄器","弄"有表"珍"、"宝"之义,"弄"器与金文中常见的"宝"器类同,是为礼乐重器,"弄"器的用途可能与时人为修德而作的宝器有关。"行"器非为单一的表征行巡狩时所用器,包含多种用途并运用于不同场合,如为邦交盟会出使时所用器、随葬的明器、征行巡狩时所用器、外出娱游时所用器等。  相似文献   

17.
陈荣军 《求索》2007,(9):207-209
本文是对西周金文“贶”、“遘于”、“亡尤”、“大采”、“昧爽”等一组词汇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西周早期金文词汇与甲骨文、晚商金文词汇的互证,明确这些词汇的传承与来源;二是金文材料与传世文献的互证,有助于对传世文献中这些词汇的理解。同时这些词汇的断代研究,对金文的断代也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钟联合  陈继芳 《台声》2010,(11):58-63
<正>历时一个月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大陆举办的系列活动,于10月1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这次活动通过5场风格迥异的主题展览——"追忆·汉字:典藏文明之光"、"雅尚·汉字:翰墨千秋书法"、"意韵·汉字:汉字艺术印象"、"乐活·汉字:汉字创意生活"、"感知·汉字:发现之美",以及众多的系列推广活动——"领秀·汉字:汉字的创意服装秀"、"开卷·汉字:高校汉字艺术讲座"、"问道·汉字:两岸书法艺术论坛"等,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既呈现了汉字文化历史的厚重感,也呈现了汉字多姿多彩的当代时尚元素,  相似文献   

19.
刘世声 《求索》2010,(11):242-243,255
安阳殷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各类生产生活器具,完美地展示了亚洲在3000多年前的断代文明。尤其是殷墟青铜器的艺术理念和设计元素,既结系了东、西亚、阿尔泰山脉和中华原住人的情结,也诠释了艺术本质的永恒性和艺术价值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20.
袁建平 《求索》2010,(8):226-229
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要素以"都市、文字、青铜器"一说最有代表性。本文认为服饰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服饰是起源最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明要素,同城市、文字、玉器、青铜器等其他要素促进了早期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服饰是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文明要素,纺织技术的发明是人类技术史上一大进步,从此服饰进入织物装时代,加快了社会的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服饰是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催化剂。服饰是富有精神意蕴的文明要素,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绪、等级观念、宗教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