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锋懋  李淼娜 《传承》2013,(2):52-53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许多像"毒奶粉""地沟油""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我国的公民道德水平在不断下滑。只有创新与强化我国现阶段相关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完善我国的道德立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大》2011,(5):3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精膏"等又接踵而来。问题食品不断花样翻新,连监管部门也"应接不暇"。一方面,印证了温总理日前的判断:"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食品安全的屏障为何一破再破。  相似文献   

3.
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从"毒豆芽"事件到"工业明胶"事件,食品小作坊已经成为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认真研究我国食品小作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我国食品小作坊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官员额制是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施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基于经验研究与逻辑思辨之方法,透析改革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法官离职现象""案多人少状况""司法效率低下""法院行政化""模糊职责定位"等,挖掘改革本身不完善之处,如"传统行政化体制""资源配置不协调""选任标准固化"等,剖析制度异化的根本问题,如"改革限制与逻辑悖论""重构秩序的杂乱困境""改革过程障碍""改革程序非实质性""改革制度滞后性与不确定性"等,最终确定适合我国法官员额制改革的基本向度,包括加强审判独立理念、优化法院资源配置、迈向精英司法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5.
吉相虎 《传承》2014,(10):109-111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是目前阿拉伯世界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媒体之一,在全球传媒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该媒体2014年1-5月涉及中国"西藏问题""南海问题""单独二孩政策""新疆反恐问题"等一系列媒体文本内容,基于"半岛"电视台塑造国家形象的建议,有利于探索我国借鉴国际惯例、加强外媒记者管理等途径,把握机会,借助国外媒体,发出中国声音,树立我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当前,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矿区开采、企业三废排放、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过量施用、畜禽粪便和垃圾处理不当以及土壤酸化等造成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与之相伴,"镉大米""铅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频发并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的心腹大患。土壤污染问题虽然与背景值偏高等自然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有害、有毒熟肉制品、奶制品、灌装品等,不健康食品屡见不鲜;(二)地沟油、假烟、假酒等"问题食品"屡禁不止;(三)人造假鸡蛋、假豆腐、假蜂蜜等"高科技问题食品"接连不断,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涉及的食品范围越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我国由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安全问题占到食品安全问题总量的一半左右,食品添加剂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以法律为依据,承担管制食品添加剂市场的重任。政府要发挥"掌舵者"的作用,在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成本、分析消费者行为等方面加强建设,充分利用媒体、行业协会、公众参与等多种监督渠道,在食品安全监控问题上要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降低管制成本,提高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所以食品安全关系重大。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社会和谐和稳定,保障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要和紧迫,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健全法律和严格执法是关键。"身为律师,杨伟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更多地落在法律层面上。"虽然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近20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以及大约有200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人们对破除阻碍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三门"问题日益关切。许多地方纷纷出台"措施""意见""办法"等,力图为民营企业一一破"门",使之"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它是地地道道的"草根经济""老百姓经济""大众经济",不仅改变了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面貌,而且在一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已远远超越人们对维持生命基本物质需要这样的简单层次,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需要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推动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17,(3)
<正>"看病贵"一直是近年来困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保障广大患者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单病种总费用限制""药品集中采购""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两票制"等举措,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来看,所谓"看病贵"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门诊、住院治疗中,仍然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患者以及医保机构支付"虚高"的药价,大处方费用和重复检查的费用、貌似贴心却并非必要的服务费用等现象。也就是广大患者与医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事关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有毒、有害食品的出现不但让消费者饱受其害,也严重侵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为理论基础,介绍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规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采用“两段式”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政府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我们开始反思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由于立法理念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机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当通过加强高位阶的立法来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农民进城之后,希望能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社会福利待遇。""我特别关心食品安全,建议改革食品和药品的监管机制,加强生产源头和消费环节的监督。""当前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现在环境越来越令人担忧,国家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和预防污染,使大家能够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相似文献   

16.
曹冬英  王少泉 《前沿》2013,(11):140-144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领域的危机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也促使国内学者从多种角度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和政策进行了全面反思。目前,众多学者对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框架、存在的问题及构建途径等进行了研究,但极少有学者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危机管理体系。食品安全领域的危机涉及我国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探讨食品安全领域全面整合危机管理体系的要素的基础上,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全面整合危机管理体系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各种法律的普及和食品安全的大力宣传,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显著增强。而农村的食品安全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儿童小包装食品充斥整个农村市场。这些小包装食品大多产自村镇的小作坊,是"伪劣产品""三无产品",甚至有很多过期产品,其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尤为突出。如某饼干品牌为"好吃点",假冒的产品就叫"吃好点",包装也和真品极其相似,足以以假乱真,但是价格却相差甚远。在调查中还发现  相似文献   

18.
多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食品安全究竟以哪一种方式进行监管最为合适,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发现,"单部门"监管模式在中国不可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历史沿革和行政生态决定了我国应采取"多部门"监管的模式,它适合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客观需要,总体上利大于弊,存在正效益。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利用社会保障制度,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安全网""稳定阀""调节器"等功能。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助力精准扶贫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完善制度设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项目,确立严格监管机制,实现基层社会保障的协同化治理。  相似文献   

20.
"青年和农村(乡村)的关系""青年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探讨和补充的重要议题。青年和乡村振兴高度契合,参与乡村振兴是青年作为"强国一代"的应有责任和历史使命。但是,结合有关政策和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青年在参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存在"数据(总量)缺席""政策(制度)缺席""话语(关注度)缺席""行动(实践)缺席"等问题,将可能导致我国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潜在力量不足、生态宜居的建设力量不足、乡风文明的引导力量不足、治理有效的参与动力不足、生活富裕的生力军不足。因此,本文重点强调"青年的缺席"是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社会现象,应当深入分析我国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缺席"原因以及"回归"方法,并尝试提出"青年+"概念,认为"乡村振兴青年+"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进程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