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维海 《前沿》2009,(12):111-114
在当代话语体系和时代背景中,判断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他们对生态危机的观点与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从人与自然的哲学高度为世人提供了解读生态危机的钥匙,他们把环境问题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思考,对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环境恶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对环境破坏的警告、产生环境破坏根源的分析、环境恶化现象的描述、以及化解环境恶化的路径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共同构筑了理解生态危机的智慧之光。因此,从生态危机视域可以较为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2.
梁富荣 《传承》2014,(10):88-89
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类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的继承、发展及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体系、世界生态社会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富荣 《传承》2014,(11):76-7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主要从唯物主义、新陈代谢断裂和进化论等生态危机思想中汲取思想精华,为他们研究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引导。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危机思想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不仅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权问题既有理论批判也有理论建构。由于人是劳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二位一体",马克思恩格斯由此发现了作为人权主体的人是有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的裂变的,进而发现了人权的实然主体与应然主体在阶级社会是对立的,而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同一。因此,阶级社会人权与共产主义社会人权成为二人理论批判与建构的目标,二人在人权上的"破"与"立"由此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法制只是资产阶级的法制,只在形式上承认平等,目的在于压迫人民,并且自身漏洞百出以致难以有效实施。从而,揭开了资本主义法制的层层伪装。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法制的批判,实际上也是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法制提出的要求。强调社会主义法制应当保证自身的科学性,真正成为人民意志的表现,保证人民享有事实上的平等权利,切实维护人民利益。这些思想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危机及非正义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指出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根源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合理评析。  相似文献   

7.
当代生态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戴维·佩珀提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正确途径。尽管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来分析生态问题,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消灭城乡差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社会分工开始探索城乡差别的产生与发展轨迹,指出城乡差别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从社会分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城乡融合、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组织等主要方面阐述了消灭城乡差别的路径选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对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差别逐步扩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世润  崔艳华 《前沿》2007,1(9):16-18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取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土地之间)的冲突既没有达到今天这种不可调和的地步,也没有构成马克思理论批判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的主题,并构成了马克思全部理论批判的矛头所向.尽管如此,马克思还是秉持深刻的人类关怀,将其深邃的理论目光投向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性和理论穿透力,全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发展形态和超越之路。以逻辑视角为主要线索,以总体性的眼光对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全景式的审思、剖析和探赜,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以永恒的理性为基础和前提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永恒的理性,永恒的理性只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知性,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把资本主义制度视为天然的,实质上,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天然的、永恒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并非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它只是一种暂时的历史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把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视为普遍的价值,事实上,自由、平等、博爱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3.
张婷 《长江论坛》2023,(2):42-49
西方学者批判反思资本宰制的消费主义文化主要包括五种理论进路。一是着眼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出无止境的消费引发自然对人的“反控制”;二是着眼于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提出象征性消费造成严重的身份和阶层“区隔”;三是着眼于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提出“占有式”消费泛滥导致主体自由的丧失;四是着眼于人与文化关系问题,提出“大众文化”消费对主体批判意识的消解;五是从“日常生活批判”角度揭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殖民化。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吸收这五种批判路径所蕴含的有价值思想资源,对于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防范和规避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面临的消费主义社会文化困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危机的现代性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直接性来说,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是人对自然控制的无反思状态造成的。而人与人的“我与它”式的功利性关系在文化深层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它们都根植于“现代性断裂”的文化危机。只有在现代与传统互镜的基础上,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信念,建立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共同体,才能够缓解生态危机给人类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唯物史观的视野里认知与评价当今“数字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实际上包含着为何批判和如何超越数字资本主义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方面,数字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在外在形式上虽然经历了从产业资本主义、商业或金融资本主义再到数字资本主义的形态变化,但在内在本质上并不会因其自身的有限改良而逃脱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历史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演进,资本主义数字生产方式正以不可遏止的强劲势头将它的触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必然会对其他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重演发达国家的数字化道路,但漠视或忽视这种影响显然也是不明智和不合时宜的。因此,把握和应对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批判数字资本主义弊端的同时,探索超越数字资本主义、走向数字社会主义的可能路径,就成为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把共产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反对用脱离现实的一切方法去理解共产主义,特别反对那种从原则出发的教条主义方法。因此,他们避免将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一劳永逸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以及一种遥不可及的未来理想,而更愿意把共产主义当作一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但并不是要一般地消灭一切“现存状况”,而是要消灭一切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现存状况”。他们把“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地批判”当作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使“批判的武器”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把对现实所进行的无情批判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从而开创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7.
廖建秀 《传承》2012,(14):28-29
共产主义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它的前身则是正义者同盟,是马恩对正义者同盟内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蒲鲁东主义的批判改造后建立的,马恩对正义者同盟改造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功相结合的过程,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对科技引发生态危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花  田君 《前沿》2007,3(2):174-175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创造了高度的现代文明;另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又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诚然,生态危机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但不得不承认生态危机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显著。本文从科技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实践三方面理性地思考生态危机的根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析生态危机中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文娟  李建珊 《前沿》2011,(5):181-184
在对生态危机的反思中,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才是这场危机的真正主导者。主体性的过度膨胀,成为生态危机的诱因;传统价值观对自然的漠视,成为生态危机的内在因素;人的外化器官——科学技术的强势,成为生态危机的助力。只有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的有限主体性,并恰当运用科学技术,寻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彻底解决当前所遇到的生态难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辟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批判的革命道路,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毛泽东通过对俄国军事封建社会、对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批判,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邓小平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一根本,对教条式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无情批判,把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