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单元循进教学法”是采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通过单元自学阅读、单元提疑,接触课本的过程,再在教师启迪下,通过循进释疑、练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我用它教《社会发展简史》得到了有益的尝试。一、划分单元。《社会发展简史》上、下册共17课书,根据教材自身内容的联系,可划分为:绪论(第一、二课)、原始社会(第三、四课)、奴隶社会(第五、六、七课)、封建社会(第八、九、十课)、资本主义社会(第十一、十二、十三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第十四、十五、十六课)、总结(第十七课),共七个单元。  相似文献   

2.
导入新课是使新、旧知识衔接的中间环节,又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序言”和“开头”,因此,导入新课是否得当,是否有趣味,对下面的授课能否成功,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影响很大。导入本无成法可依,而只能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实际,甚至临课即时情况来灵活设计。我曾设计并使用过如下一些导入方法。第一,板书图示导入。我在讲《社会发展简史》下册“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时,首先板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阶段,开设《社会发展简史》,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启蒙教育,也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所以一开始就要上好“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发展史”这一导言课,使学生对《简史》有个概括的了解。但因学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难度较大,所以要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好《简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课中的很多观点、原理,只有学完全书才能弄懂。因此,不能因为是导言课就“海阔天空”地讲,必须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把导言课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社会发展简史的重要性。这里,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材、教法的处理上,首先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年龄特征,着重在“激”字上下功夫,多方引导  相似文献   

4.
一堂上得好的课,要有好的开头。怎样开头?没有固定办法,通常的方法有: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提出一些有趣问题,利用课本插图或者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要尽量生动留有悬念引人入胜,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上《社会发展简史》课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框题时,我先让学生看“戴木枷的黑人被押送上船”的插图,然后向学生讲述戴着木枷和镣铐的黑人,被押送上船的情景,指出这些黑人是西方殖民者从非洲抓  相似文献   

5.
一、编写原则根据2001年10月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修订)的规定,初三《思想政治》教材做了较大的调整与结构上的变动。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原教材前三课的重新组合、删减和调整,涵盖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四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灭亡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说,第一课是原《社会发展简史》中主体内容的综合叙述。如此众多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课中,给教材的编写带来一定的难度。编写组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以…  相似文献   

6.
初二学生思想活跃,但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大潮,更容易产生一些困惑。在《社会发展简史》的资本主义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困惑,结合教材,联系实际,画龙点睛地予以点拨,进行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第七课“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框题后,我列举了一组数字:《1989年世界银行图集》(美国出版)公布的数字表明:1980年到198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9.2%,同期的日本、美国、印度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2.1%、3.3%,皆低于我国;从国民生产总值来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简史》上册的最后一个框题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制度必将取代封建制度。这一框很重要,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接合  相似文献   

8.
在讲初二(上册)第四课《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时,许多学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理解发生混淆。讲清这两个“迅速发展”的含义、关系,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两个“迅速发展”的内涵不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阶级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是指…  相似文献   

9.
《简史》第三课“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先讲古代罗马隶农制的出现,其后讲我国古代的初税亩及中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产生。在教学时,我把“我国古代的初税亩”这一以往使用的标题改为“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先于“古代罗马隶农制的出现”教学。一、把“我国古代的初税亩”与“古代罗马隶农制的出现”并提不太妥。隶农制是古代罗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中的重点词细嚼慢咽,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和原理。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一、对于学生容易产生岐义的概念,要抠住关键词语精讲细嚼。如《简史》第一课,文中对于人类社会的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是这样叙述的:“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1.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方针。但是,《社会发展简史》(下称《简史》)这门近似于历史的政治课的教学,特别是讲授上册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如何具体、有效地贯彻这一方针呢?开始,感到很为难。赴常德市六中的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以启示。我们初步认识到,只要能注意把握《简史》课的特点,并努力吃透“理论”与“实际”这两头,上述根本方针就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得以实行。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挖掘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联系,把握好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社会发展简史》(以下简称发展史)和初中的《中国历史》、高中的《世界历史》内容重复、观点和材料相近,在初中不要再开设《发展史》课了。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其理由如下: 一、《发展史》课和历史课是两门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3.
针的应用     
在讲解《简史》中“猿手和人手的比较”这一问题时,我事先发给每个学生一根三号针,当第一次让他们从桌上将针捏起时,发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简史》第三课、第十七课都突出了劳动者这一人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打下基础。教材在对劳动者自身因素的分析上,只阐述了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的作用。我认为,“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简史》(下称《简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中始终保留下来的一门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它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普及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最近以来,有人却认为,这门课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应该取消。理由是: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需要,因为学生现在想的不是“猴子变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由历史课代替,等等。这样,不仅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历史课的关系,而且还提出了如何发挥《简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问题。本文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后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从《简史》的教学内容来看,开设这门课是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初步懂得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为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引导学生从了解社会发展过程的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个“规律”究竟在什地方提出为好,就成为我们探讨的课题。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先后进行了三年实验。第一年,按教材顺序在最后一课提出,集中讲,产生了不少弊端。在讲课中经常提到“规律”,脱口而出,学生摸不着头脑,又不能详述,很不方便。让学生捉一年谜藏,猜一年谜。教学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讲授社会发展和五种社会依次更替的根本原因时感到很困难,史论不能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简史》下册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部分的讲授难度,要比上册大。其原因一是它距我们较远,学生对此的感性知识比较缺乏,不易理解;二是现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即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坚持“客观分析、正面引导”的原则,即对资本主义社会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既不回避事实,又要注意正面引导。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发奋图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1946年秋,周谷城随复旦大学返回上海,任历史系教授,教授《世界通史》。当时复旦文。理、法、商学院都要学世界史。周谷城在授课的同时,撰写《世界通史》。他在编写《世界通史》时打破了传统的写法,着重写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在他看来,前人所写的世界史著作,犹如百科全书,大都是历史事件的机械堆砌,不能给人以系统和全局的认识。他认为传统的写法也不科学。传统的写法是从一个地区、一个角度孤立地去看世界。古代是从埃及、希腊、罗马开始,以后讲中世纪、讲基督教、讲封建制的专制政府,再后讲文艺复兴、民族国家、地理大发现,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我们委托北京市教育学院政治教研室组织了一批突破难点的文章。本期发表的是三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难点——“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突破的体会,或许对大家有所启发、帮助。欢迎同志们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启示──重读《共产党宣言》的一点体会池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概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纵观《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年来,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