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刑讼法颁布实施后对刑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件如何能破得了、诉得上、判得了、取证成了关键的环节。以往单一的现场痕迹物证显得相当无力,如何将现场痕迹物证与其他证据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在零口供的情况下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是当前刑事技术发挥更大作用的突破口。视频资料是刑诉法规定的证据之一,其中视频监控资料与现场物证相结合就能为证实犯罪,案件审理提供完整的证据链。  相似文献   

2.
家庭暴力犯罪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代理人收集家庭暴力证据并提起诉讼的案件,"取证难"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主要是由家庭暴力犯罪自诉案件的隐蔽性、取证主体的非专业性、证据的易变性和不易保存性等特点造成。针对此问题,应该加强公安机关取证辅助力量、提升取证人的取证意识和取证能力、积极贯彻《反家庭暴力法》的告诫书制度、强化家庭暴力现场的证据固定工作,以及提升社区警务室反家庭暴力工作质量;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的多机构联动取证辅助机制,即在加强社会其它机构单独的取证辅助力量基础上构建它们的联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手机大量被作为犯罪工具或犯罪对象,手机中的电子数据往往成为公安机关办案或破案的重要证据,手机取证是公安机关刑事办案的重要手段。通过对G省B市C区公安分局的实证调研发现,侦查机关的手机取证存在规范层面与技术层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基层公安机关手机取证的规范结构不完善,资源结构不合理。解决手机取证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多元化的体系性改进措施:更新取证技术,建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规范网络运营商的协助取证机制,重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强化电子数据证据保管制度,构建非法电子数据排除规则等。  相似文献   

4.
刑事技术人员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主要扮演现场勘查、证据收集、为诉讼提供证据的角色,而刑事侦查人员主要扮演现场走访、调查和讯问的角色。两者在案件的调查、取证、走访、讯问过程中缺乏及时的沟通,现场证据在讯问过程中的使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刑事技术在整个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作用。为改变这种状况,刑事技术人员有必要参与重特大案件的侦查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5.
情境证据论     
案件情境是人和环境两大系统的交会点。无论是人证还是物证,取证环境一定是情境性的。情境证据是在证明案件事实中伴随取证环境而具有当事人情绪情感体验的证据。物证、书证类情境证据的证明力往往呈间接性;人证类情境证据可能与案件事实直接关联。情态是行为证据,属于人证;而情境则突破了人证、物证的界限,兼有二者的特性。情境证据具有形象直观、信息丰富、情况复杂、主观和客观相互渗透的基本特征。情境证据的保全,最好用视听资料。证据材料的情境化有赖于现场重建。情境证据是两栖于人证和物证之间而偏重环境证据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刑事审判对公诉证据的要求是证据和案件事实之间有关联性、合法性,并且要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检察、公安侦查取证过程中常见的证据瑕疵既有关联性方面的问题,也有合法性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改变公检法之间"消化"案件的做法、提高侦破案件的证据意识和技术能力,是我们提高取证和证明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安机关既是行政执法机关,同时也被赋予刑事侦查职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这为行政证据司法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给公安机关执法取证工作提出了挑战。实践中,因公安机关采用不当手段或违反法定程序非法取证,导致可能转化为刑事证据的行政证据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因此,需要以规范公安机关执法取证行为为基点,提升行政证据司法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有关强奸案件的物证提取与法医学检查是涉及许多方面的一项细致工作.本译文对于发生在强奸案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物证,以及针对各个具体痕迹物证的提取工作方武和规范,如何妥善处理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方法都做了必要论述.对侦破、取证、检验此类案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刑事技术在盗窃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必须细致的勘查现场,发现能反映案件本质的关键性痕迹物证,同时要抓住战机,果断处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证据是案件侦破的关键。侦查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证据意识,现场勘查取证工作,要深入细致,物证鉴定要认真准确,体现证据的惟一性,确保取证的完整和诉讼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私人取证乃"普通公民自行收集和提取案件证据,而未有官方身份者参与其中"。刑事诉讼中私人非法取证的方式多种多样,从私人非法取证的学说态度来看,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不排除说和以德国为代表的违反宪法基本权说两种观点;从台湾地区对于私人非法取证的效力对待来看,权衡理论在目前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趋势;中国对于私人非法取证的态度总体上加以禁止,提出正当的私人取证应当受到合理的肯定,并交由法院来判断是否采信。  相似文献   

12.
爆炸案件的增多已经引起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如何快速侦破爆炸案件已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严峻挑战。文章从爆炸现场分析角度出发 ,以物证技术理论为指导 ,论述了爆炸现场痕迹物证的特点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综合运用 ,为刑事技术人员开展现场痕迹物证勘验和现场分析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微量物证鉴定主要集中于刑事领域。随着社会法制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公民遇到矛盾、纠纷时的诉讼意识也日益增强。当前民事案件中的争议焦点往往多为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需要依赖司法鉴定予以分析与判断。微量物证以其自身独有的特性,决定了越来越多的民事案件中需要运用微量物证鉴定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客观依据。然而微量物证鉴定在当前民事案件中的运用比例过低,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措施与对策,强化微量物证鉴定在民事案件中的运用,并积极探索、拓宽其在民事案件领域中的适用范围,为法院妥善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据的全面收集与规范保管是确保侦查质量,实现案件正确定罪量刑的基础,也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就全面取证而言,需扭转传统办案思维,摘掉有色眼镜;需建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司法体制;需重新划分警检各自权力范围,探索借鉴"检察引导侦查取证"制度。从规范保管的视角而言,需建立阶段性证据详细记录机制;建立证据调取的规范化机制;需保障证据保管的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当然,为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依法贯彻无罪推定理念应当贯穿整个办案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视频监控技术是公安机关打击和防控违法犯罪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刑事现场勘查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运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以明确现场勘查取证重点,可以有效采取现场紧急措施,可以快速甄别现场痕迹物证,可以提高侦查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在毒品案件的缉查中 ,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通过侦查渠道获取直接证据 ,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运用刑事技术手段 ,收集同案件有关的各类物证、书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其他间接证据 ,并使之相互印证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 ,切实做到案件实事清楚 ,证据确凿充分 ,为毒品查缉工作发挥刑事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息化、公安工作现代化、犯罪智能化、科技化 ,对刑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搞好刑事技术工作 ,使带有信息的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 ,必须要强化刑事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18.
失踪人员查证因失踪人实际状态的不确定性,存在立案依据不充分、案件性质不明确、现场灭失和物证缺失等问题,给取证立案工作造成困难。应高度重视失踪人的查证工作,完善失踪人查证协作机制,加强综合手段应用,加强审讯能力的培养提高,确保失踪人员查证机制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强奸犯罪是一种相对隐蔽的犯罪,通常是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因此作为证据的法医物证尤为重要。法医学的规范正确取证及物证分析,对侦破强奸案件、识别伪造和诬陷强奸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证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痕迹检验技术、微量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等的应用最为普遍。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包括对轮胎印痕、擦划碰撞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的检验鉴定;微量物证技术的应用包括对纤维、油漆、玻璃、橡胶、泥土等的检验鉴定;生物物证检验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尸体、伤痕、血痕、体液、毛发等的检验,以认定人身。物证鉴定技术对案件的侦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