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今天,《李尔重文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作协举行,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对《李尔重文集》的出版和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
十年以前我就认识溥杰先生了。当时他告诉很多人他正在写《自传》,他的《自传》的出版是大家普遍关心的。有位李老先生正在协助他整理,因为整理者也已年老,进度比较迟缓。不久李老先生不幸车祸丧生,整理《自传》的工作就搁置起来了,溥杰先生想亲自动手,他实在公务繁忙,抽不出空来。1990年溥杰先生回到日本探亲,一位日本作家知道溥杰先生的《自传》尚没有写成,提出要给他写《自传》。溥杰先生回答他:“我有我的祖国,这件事我要请示我的国家。”回国后  相似文献   

3.
2000年9月19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李尔重文集》(20卷)赠书仪式,李尔重同志讲了一席话,道出了一位87岁高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感悟.严于解剖自己,在平实无华似无哲理的自述中,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现予发表。  相似文献   

4.
卢克俭同志是我省威望很高的老领导 ,也是我的老上级。他的《思辨集》出版 ,既是理论界的一大成果 ,又是众多实际工作者的一大喜事。一位高级领导干部 ,回顾他学习和工作的丰富阅历 ,挖掘出他在实践中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是宝贵的思想财富。读这本文集 ,体会很多 ,教益很深 ,最突出的感觉是这本文集有三大特点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指导性强。内容丰富 ,这是《思辨集》的第一个特点。 10个部分、10 0多篇、70多万字的理论文章汇集在一起 ,真正是宏篇巨制。这些文章 ,涉及到我国特别是我省2 0多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1995年冬初的一天,美国费城《中华周报》社社长胡冷才先生,特意驱车200多公里赶到华盛顿,为即将回国的李国基同志饯行。在宴席上,胡社长满怀深情厚谊地说;“李先生,您的回国使我们减少了一个权威的政治评论家,是我们报社的一个重大损失!真希望您能再来美国,为捍卫祖国的统一与尊严,与我们一起并肩战斗!”李老深深地被这位已离开中国50年的老华侨的肺腑之言,感动得热泪盈眶。 说起李老与《中华周报》的友谊,还有一段缘由哩。  相似文献   

6.
久闻许江代表是一位"多义"的人: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院长,他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构想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位博学深思的写作者,他出版了《一米的守望》、《视觉那城》等一系列文集,对当代艺术与文化发展做出许多缜密的分析研究;作为一位画家,他内心深处渴望在绘画中抵达文  相似文献   

7.
凝聚着卢克俭同志多年心血的文集《思辨集》最近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 ,是我省社科界的一件喜事 ,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克俭同志是一位高级领导干部 ,长期以来 ,重视学习 ,尊重实践 ,敏于思考 ,不仅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而且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剖析和思考社会问题 ,写出了一篇篇具有较高理论品位的文章。《思辨集》收录的 10 6篇文章 ,主要是克俭同志担任省级领导职务以来 ,对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深入思考、分析研究的成果 ,是“思”与“辨”的结晶。拜读之后 ,我感到这部著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此原文发表李尔重同志于1985年9月20日写成的《我为什么写〈新战争与和平〉》一文。当时,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当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趋势如何?尔重同志以一个革命老战士的忠诚与敏锐,以一个人民作家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了有力的回答让我们从他的这篇文章以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长篇小说《新战争与和平》中汲取信心、勇气和力量吧。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六年,在又一個金色的豐收季節里,人們欣悉中國的文學大師、當代的思想巨人巴金終於抱病完成了他以《隨想錄》命名的五卷文集。這部洋溢着對人民、對祖國,甚至整個人類的愛心,滿篇都是真知灼見的巨著,是德高望重的巴金老人經過了八度春秋,克服了不少困難和阻力完成的传世之作。在巴金的‘後記’中透露了擱筆之意,對於一位八十三歲高齡的老作家來說,自然是正常的。但,廣大讀者和作家們却衷心祝願,《隨想錄》不要成為巴老的最後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10.
万斌与他的文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去年年末,在杭州杭大路的三联书店中,杭城部分媒体记者和浙江大学的几位博士生一起聆听了一位学者的内心表白。一旁是他新近推出的著作,《万斌文集》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学者说,文集"是他对自己学术经验的总结,也是学术方法的总结。"学者的演讲结束后,有在场的媒体记者问及四卷文集的出版对他本人有什么意义时?这位看上去平易近人的学者从容不迫地说:"我在社会科学领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来临前夕 ,在东海之滨的上海读到六卷《张文勋文集》 ,十分高兴。文勋是我的老友 ,他的大著都承蒙赐寄 ,我也都一一拜读过。这次出版的《张文勋文集》 ,起初我以为和某些文集一样 ,只是把已经出版的集子编集起来重新出版。但粗翻一下 ,我发现这个想法不完全对了 ,收入了文勋的许多论著 ,但不仅文字上有修改 ,而且内容也有许多增补。例如第一卷第一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论稿》 ,增补了几篇后来发表的相关内容的论文 ;第二卷《华夏文化与审美意识》增写了第五、第六两章。第六卷《凤樵诗词》增补了不少新作。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还未曾出…  相似文献   

12.
笔墨官司     
九年以前,《胡绳文集》(1935-1948)出版,作者曾就文集的内容与人谈过一次话。其中涉及文集的“思想文化评论“部分时,他表示:“这一辑也许可以说是我这本文集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我评论了当时存在着的各派的思想、若干家的学说。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参加了当时的百家争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者参加百家争鸣,不可能采用打棍子、戴帽子的简单方法(如果用了也没有任何效果),而只能具体地进行分析,认真地讲清道理。“很显然,胡绳对他这个时期内所写文章的态度和文风,是相当满意的。他没有  相似文献   

13.
正贺国强同志是我在中组部工作期间的老领导,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国强同志。最近,我又一次得到国强同志的厚爱,第一时间拿到了刚出版发行、由他亲笔签名的《贺国强党建工作文集》。这是国强同志从中央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出版的首部文集,共收录他在不同时期的报告、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信函210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怀着崇敬和景仰的心情,我逐篇阅读学习了全部篇目,受到了一次深刻教育,感触良多、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4.
正涂克冬·庆胜是一位鄂温克族作家,迄今出版有长篇小说《第五类人》、《跨越世界末日》等,《萨满的太阳》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而正是这部长篇小说,撩开陌生森林神秘帷幔,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鄂温克族群体,描绘出鄂温克族本真的生活状态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修正了我们对于这个民族的模糊感知。在以往的文学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者叙述和叙述者俯视的悲悯情怀,因此,往往读者被  相似文献   

15.
继1993年出版了60多万字的《储瑞耕文集》(该《文集》获’93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大奖),今年,储瑞耕又将70多万字的《心灵原稿·储瑞耕文二集——35年日记选》奉献给读者。人们不禁要问:储瑞耕,何人物也? 当他于1946年2月在江南武进县湟里乡呱呱堕地时,其父——新四军某部一位班长,已在苏北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这位烈士遗孤1965年考入上海海运学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叶清华同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集《绿岛清香》,我曾为之作序,当时为他的清新的文采感到惊喜。如今,他勤奋学习、笃实的实践,也结出了更新的果实,今天这本《跋涉》的文集,证明他在原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做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叶清华同志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集《绿岛清香》,我曾为之作序,当时为他的清新的文采感到惊喜。如今,他勤奋学习、笃实的实践,也结出了更新的果实,今天这本《跋涉》的文集,证明他在原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做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1月,为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领导派我去北京,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来后,一直寓居在北京百万庄的一栋居民楼里。 周立波是一位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老作家,他写东北农村土改的名篇《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就争相传阅这本书,东北农民闹土改庆翻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曾是军医。在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之后,才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当今文坛上,她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作家,她以她冷静的并且极富热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画面。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近期又出版了《毕淑敏文集》,共八卷。她说她的心灵里有:一间屋,她说那第三间屋里装的是她自己,她说那是她的精神家园,所有柔美的故事都产自那里。  相似文献   

20.
<正> 对作家李尔重,我久闻其名,但见面认识却是在广东从化温泉。他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温文儒雅。那是1961年的秋天。中共中南局书记陶铸同志召开中南五省高级知识分子半百人会议,被邀参加会议的有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和专家教授。会议地点就在粤北风景优美的从化温泉区。那时,李尔重同志是中南局候补书记,主管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