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变殡葬服务机构的行业形象,提升殡葬服务水准,我们必须主动依靠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力量,以创新的精神逐步建立我国殡葬教育培训体系。一、我国殡葬教育培训的现实状况近年来,一些殡葬服务机构将殡葬理论研究提上日程。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殡葬的系列教材《殡葬学科丛书》在民政部  相似文献   

2.
殡葬行业是涉及广大群众的公共事业,是为人提供终极服务的,死有所葬是民生的组成部分,因而殡葬行业具有公益事业的性质。上海殡葬行业只有进一步提高社会公益水平,才能更好地体现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夯实便民殡葬、诚信殡葬、阳光殡葬、绿色殡葬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11,(6):50-51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殡葬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建设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深化我省殡葬改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殡葬权益,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和第三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山西的殡葬改革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一、认清有利形势,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殡葬改革中华民族选择土地为自己生命最后归宿已有数千年历史,"人土为安"是中国人。恰守的殡葬观念,平地隆起丘土一直是人们祖祖辈辈安葬先人的既定模式。解放后,坚持唯物主义的新中国领导人把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列人推进社会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1956年4月,毛泽…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的清明,肩负着新时代的新使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殡葬事业在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占比越来越大。2018年伊始,民政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资源、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深化改革,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增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模式层出不穷,为现代殡葬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本文将"互联网+殡葬"融合发展置于中国殡葬改革社会背景中,深入剖析"互联网+殡葬"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对互联网与生态葬、殡仪服务、祭奠融合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殡葬"融合发展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为新时期深化殡葬改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此,本刊记者就当前如何深化殡葬改革采访了民政部杨衍银副部长。记者:提高认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的需要请您谈谈当前深化殡葬改革的意义。杨衍银: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地理解殡葬改革的意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中去认识。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促进科学…  相似文献   

8.
桂林市政府确定殡葬服务行业为事业自收自支单位,其出发点主要是:一方面殡葬服务业是体现社会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的一项服务业,具有服务性、引导性、民族性和强制性,是一个特殊服务行业。同时,桂林市殡葬服务业的基本设施,绝大部分都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事业,带有浓厚的全民所有、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9.
4月27日,民政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50周年。李学举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学举部长在讲话中总结了50年来我国殡葬改革取得的成就,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殡葬管理和改革的工作重点。他指出,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推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好事。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对我国的殡葬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提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勒泰地区在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殡葬改革工作也得到了全面提升.近年来,地区加大了对殡葬设施建设工作、规范公墓建设和殡葬整合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豫政办〔2 0 0 1〕 15号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  殡葬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推进殡葬改革 ,实行火化 ,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9年全省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特别是去年召开的全省殡葬改革工作汇报会议后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 ,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形成了有利于推进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殡葬改革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将全省殡葬改革工作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省各级政府对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和…  相似文献   

12.
上海殡葬服务向信息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样也给上海的殡葬服务事业注入了新的服务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殡葬服务的科技含量,是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近年来探索进行的一项重点发展项目。 去年底,上海正式开通了首家为公众提供殡葬方面综合性服务的专业网站─—“上海殡葬网”(网址: fis.88547.com)。市民可以从网上了解有关的殡葬法规,查询上海殡仪馆、公墓等殡葬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这些单位可以提供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各种殡葬用品的款式及价格,网上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1,(8):28-28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强化全省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意见》(粤府[2011]67号,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新时期殡葬服务的基本理念,完善了殡葬救助保障的制度设计,明确了社会服务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进各项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就上海殡葬工作而言,就是要紧密结合上海行业实际,努力提高上海殡葬工作的公益含量,文化含量和生态文明含量。一、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上海殡葬工作的公益含量提高上海殡葬行业的社会公益含量,就要用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4):37-39
民发[2009]170号二○○九年十二月三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殡葬改革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殡葬改革不断深入,殡葬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文明节俭办丧事已成为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6.
王万里 《中国民政》2012,(11):22-22,30
近年来,上海殡葬行业认真学习贯彻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2010年全国殡葬改革推进会精神,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紧紧牵住提高公众满意度这个殡葬工作的牛鼻子,取得了初步成效。殡仪馆是从事基本社会保障的公益机构,是履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民政社会专项事务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7.
孙树仁 《前沿》2011,(24):178-180
哀美,伴随着人们的感情产生而存在,发展而丰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领域。目前学者对哀美的研究只限于文学艺术的哀美,且成果无几,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哀美,还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本文追溯了哀美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殡葬哀美"真与善"的统一和主客体统一的观点。提出了殡葬哀美的概念,分析了殡葬社会活动中哀美的实践路径及其在殡葬社会活动中注入哀美现代元素,对提升人们殡葬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上海不断提升殡葬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基本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殡葬科技发展新格局。2016年,上海创新性地将骨灰晶石化技术、3D打印技术引入殡葬领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以科技手段有力助推殡葬改革。狠抓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生命晶石"研制。上海市社会经济建设面临着土地及生态的刚性制约,对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北镇市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促进殡葬事业发展.开展了殡葬集中整治活动。一是市政府召开殡葬专题会议.部署全市殡葬工作,并与乡镇签订殡葬集中整治责任状:二是下发《殡葬工作通告》.加大殡葬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为集中整治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加入WTO后,WTO的原则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渗透,给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现行的法律体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使传统的中国殡葬服务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国有殡葬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殡葬服务机构因违规违纪和服务事故被媒体曝光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