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5年4月1日起,北京市场上销售的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灶具将全部贴上“报检准用”防伪标识。 燃气用具是与千家万户有着密切关系的特殊商品,近年来,因燃气热水器等燃气用具质量低劣和安装不符合规范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不断发生。为此,北京市决定对燃气用具实行产品质量售前报检制度。新实行的  相似文献   

2.
德英 《新东方》2000,(4):72-72
消除紧张情绪:紧张的工作状况是您吸烟的主要起因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拿走您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一审程序存在多样性不足、难以满足实务需要的问题,严重妨碍公正和效率两大诉讼价值的实现。应当增设庭前预审程序、缺席审判程序、刑事和解程序、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程序、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以确保刑事一审程序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公正和效率两大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4.
程序是近代中国在引入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一个词汇,带有传统汉语的程序与秩序的印迹。中文程序的含义应该来源于英文,而英文程序观念的特色不仅在于语词的表面含义,更在于程序保障的制度模式及其理念。  相似文献   

5.
向明 《求索》2011,(8):163-165
不动产登记实践表明,不动产登记程序对实现不动产登记的法律宗旨至关重要。在对不动产登记程序价值的理解中,可将其分为程序的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判断不动产登记程序是否正当应从程序中立、程序参与、程序公开以及程序理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程序正义是人们所公认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侦查程序诉讼化是侦查程序存在的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发展过程。针对侦查程序进行诉讼化研究必须以侦查程序正义理念的基本价值为起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剖析我国侦查程序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对未来侦查程序诉讼化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会永 《传承》2009,(18):112-114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离不开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常见的程序违法主要有:违反法定形式,超越法定时限,混淆程序顺序。程序违法的成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存在,缺乏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行政执法不符合法定程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解决程序违法困境的对策:尽快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在部门行政法中尽可能详细规定行政执法程序;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要树立程序观念等。  相似文献   

8.
量刑规范化改革要求改变原来那种"重定罪、轻量刑"的庭审程序,通过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调查辩论程序,完善和强化公诉权及被害人求刑权,拓展和加强辩护权,实现量刑程序的诉讼化,使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相对分离,以达到规范和制约刑事审判自由裁量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玉璧 《思想战线》2012,38(5):74-78
小额程序是司法大众化、平民化的制度选择。它所追求的是不需要法律技巧的简易和效率。理论界对我国引入小额程序历来存有诸多质疑,认为小额诉讼是一种"粗放司法"程序,它的快速与便捷是以牺牲当事人的程序保障为代价的,小额程序会增加实体错误成本,伤害程序正义,诱发滥讼,同时对传统诉讼所固有的种种弊端也无法全面克服。面对这样的质疑,必须从理论上厘清小额诉讼所蕴含的程序法理,科学分析程序高度简化与诉讼正义、程序效益之间的内在关系,澄清人们对小额程序的误解,明确小额程序建立的目的和重心所在,从而为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审前争点整理程序是民事审前程序的核心程序,承担着防止诉讼突袭、促进当事人自主解决纠纷和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但尚存在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配置不科学,与程序本位理念相背离和缺乏程序制约机制等诸多问题.应重新定位民事诉讼审前争点整理程序的主体,合理设置多样化民事诉讼审前争点整理程序,强化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平等权的内涵、程序意义,并从平等地接近法院、人道的程序保障、平等的主体利益及相当的诉讼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程序平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基本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离不开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常见的程序违法主要有:违反法定形式,超越法定时限,混淆程序顺序.程序违法的成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的存在,缺乏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行政执法不符合法定程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解决程序违法困境的对策:尽快制定专门的行政程序法,在部门行政法中尽可能详细规定行政执法程序;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要树立程序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韦慧民 《前沿》2011,(21):14-17
程序公平效应强调程序公平可以使个体对不利结果的负面反应有所缓和。影响程序公平的因素很多,认同违背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认同违背会压制程序公平的效应,显著降低个体的程序公平知觉。本文从程序公平的实证研究出发,探讨了其理论解释和个体的程序公平知觉,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价值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理论研究手段。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具体学说有四种。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多种程序价值综合平衡、协调统一的结果,理性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设计既要保证正义的实现,又要兼顾诉讼效益、秩序安定、人权保障等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国近年来刑事司法领域重大的改革举措,而量刑程序改革是中国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作为中国量刑程序改革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总结了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经验,利于实现量刑的程序公正,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未来路径是对现有的所谓"诉讼化的量刑程序"加以改造,建立适合中国司法生态环境的量刑听证程序,实现量刑程序的完全独立化和听证化。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核心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两者都需要有严格的程序制度予以保障。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认为 ,正是程序决定法治与恣意的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伯尔曼则更进一步认为 ,法律是分配权利和义务的程序与结构 ,它是分配权利和义务 ,并据此解决纷争、创造合作关系的活生生的程序。在这里 ,法律被看作是用以解决纷争以及通过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创造合作纽带的程序。依此而言 ,行政程序法定对依法行政 ,意义重大。一、行政程序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步骤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法发展的历史看 ,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推动…  相似文献   

17.
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在当事人构造、程序原则、程序方式、裁判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随着诉讼案件出现非讼化倾向,诉讼案件之关系人在非讼程序中的程序权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寻求与传统民事诉讼理论的接点又不落窠臼,就必须从非讼案件的特殊构造出发,重新诠释程序保障的核心要素,即对审、公开与判决效。非诉讼程序所适用的案件具有的争讼性强弱不一,故争讼性强的案件应采用更强的程序保障,争讼性较弱的案件应采用更为灵活、便宜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证据开示的程序是证据开示赖以实现的方式、步骤、手续的总和。比较分析西方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证据开示程序 ,其设计都与各自国家的诉讼体制和传统相适应。建立我国的证据开示程序尤其应借鉴法、德、意等国家的做法 ,设立预审程序 ,通过阅卷达到证据开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贝勒斯首先将道德成本和程序利益引入法律程序的分析当中,这不仅在方法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将道德成本、程序利益和经济成本综合地运用于分析法律程序,拓展了程序的内涵。然而,这一方法也存在着缺陷——法律程序分析失去确定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从国际法层面上还是从国内法层面上看,控制下交付都具有合法性及正当性价值。控制下交付手段的特点、原则和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等决定了制定和实施控制下交付程序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控制下程序规制应该从进一步明确、限制适用范围,严格规定控制下交付的条件、申请程序及批准形式,规范审批、操作程序,以及制定和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