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虹 《前沿》2001,(5):63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分表现人类主体意识的时代 ,编辑的主体意识也在编辑工作中越来越得到强调。电子音像、网络出版等新型媒介的介入、计算机操作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编辑职能的不断扩充转化 ,已经改变了编辑的传统内涵。今天的编辑工作已不再限于案头的整理、加工 ,而是扩展到选题策划、成本预测、营销宣传等环节 ,成为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劳动。编辑工作机制的改变给编辑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给编辑主体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编辑 ,成为新世纪编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编辑…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的生存与发展,要求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对学报的发展科学定位,对学报的主体———编辑进行人本管理,运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来增强编辑的责任意识,激发编辑的创造热情。同时,工作中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促进编辑工作效率的提高,并以此促进学报整体质量的提高,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3.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05,(5):137-139
编辑的主体意识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在从事学报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所起的主导和核心作用的意识。在当今要求学报要有鲜明风格和特色的情况下,编辑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意识,即发挥编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报特色更鲜明、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公安院校学报工作现代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信息化的大势所趋。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现代化的编辑理念是实现学报工作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公安院校学报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应以构建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存贮、应用系统,现代化的编辑、校对、排版系统,现代化的学报工作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学报传播系统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伏春兰 《桂海论丛》2001,17(1):94-96
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期刊编辑工作的本质反映。是编辑导引期刊面向社会的能动的、自主的精神体系。期刊编辑主体意识有着能动思维、创造独特、选择多元、倾向鲜明、兼收并蓄、遵循规范等特点 ,强化编辑主体意识必须处理好编辑主体性与理性原则、主体性与法的制约性、主体性与群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问题 ,是在编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提出的 ,但是如果让每个编辑都成为在学术上很有成就的学者也是不现实的。编辑学者化是为编辑主体树立的职业目标 ,使其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职业能力 ,以期从事各种编辑工作的人员在各自的编辑生涯中达到更高的职业和人生的最高境界。编辑学者化是编辑主体永无止境的追求 ,是职业和人生有机统一在一起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高校编辑一是指高校编辑工作,二是指高校编辑人员。搞好高校编辑科学研究是实现高校编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仅就高校编辑科学研究的类型、内容、任务、特点和方法发表了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8.
编辑活动是编辑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 ,运用以创造想象为核心的创造思维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作者的文本进行再创造 ;策划并组织选题 ;将编辑的经验积累升华为编辑理论和规律性知识 ,推动编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编辑运用创造思维的动力来自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 ,其实质是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运用创造思维需要创造者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并具备心理、知识和修养等方面的素质条件 ;同时也要有能够激活内在需求从而产生创造动机的客观对象。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将编辑创造思维和编辑个性与风格混为一谈。否则将导致编辑主体在选择及加工稿件过程中的随意性 ,有碍于主体创造性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9.
期刊编辑作者读者互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作者、读者在期刊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处在一个统一体中。编辑是编辑出版活动的主体,作者是撰写稿件的主体,读者是期刊消费的主体。要办好期刊,应加强三者的沟通互动。  相似文献   

10.
刘文沛 《理论月刊》2012,(5):174-176
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然而,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不断缺失和边缘化,当代中国农民的尴尬境遇表明,农民主体地位亟待重新回归,在制度上实现农民的组织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式的"牺牲"农民的道路,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创造主体,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杨益  李大鹏 《人民论坛》2010,(9):238-239
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和文化转型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进行现代化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主体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能力的现代化;客体的现代化建设包括: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教育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徐梅在《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编辑批评是以一定的编辑观念和编辑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的编辑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编辑现象为对象,发现和揭示编辑活动中的种种矛盾及其变化规律,提高编辑主体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及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3.
编辑工作是新闻出版工作中极其重要和关键的部分,新闻策划的运作过程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编辑角色由稿件的把关人向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等多重角色转换,编辑工作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编辑的本位职能得以强化和张扬,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主动性由此而迸发。  相似文献   

14.
马艳青 《前沿》2011,(24):254-256
人的现代化的实质就是把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提高到当代的水准,实现主体素质的现代化。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要使作者对编辑产生心理认同,编辑主体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然而作者本身的自我封闭、期刊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作者的收获期望、学报的内容和形式、编辑的公关能力等,都是制约作者对编辑产生心理认同的障碍。因此消除制约作者对编辑产生认同心理的各种障碍,主动构建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成熟密切的合作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作者在学报建设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方汉文 《传承》2011,(10):62-64
中日韩三国的发展是以东亚传统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化创新机制,是不同于西方文明主体的现代化,这是对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创新。同时,东亚传统也创造了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说明这种文明传统本身具有能与现代观念兼容的多元并存等主体特性。由此,可对当代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方汉文 《传承》2011,(4):62-64
中日韩三国的发展是以东亚传统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化创新机制,是不同于西方文明主体的现代化,这是对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创新。同时,东亚传统也创造了多元化的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说明这种文明传统本身具有能与现代观念兼容的多元并存等主体特性。由此,可对当代世界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体转型的过程也就是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构建的过程、主体现代化的过程。然而,从世界现代化所走过的历史进程看,主体现代化的进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矛盾,面临着一系列二难抉择。考察历史上主体现代化进程曾面临过的二难抉择,对于构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意义重大。归纳起来,历史上主体现代化进程中曾面临的二难抉择主要有:第一,主体自主性的强化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到了现代社会,通过历史的反观,人类已足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力量,且努力承担起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责任,现代科技的发展也赋予主…  相似文献   

19.
丁心镜 《求索》2014,(8):67-71
现代社会生活是物质丰富、信息便捷、社会民主的现代化生活,现代主体生活幸福但不美满。幸福是主体的生命活力,是主体身心和环境的和谐生态,是主体积极的精神生活。解析现代社会生活,追寻主体幸福;倡行学习性、健康型和积极进取的现代主体的幸福生命共同体建设;用基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将现代主体的道德生成融于现代化生活,建构现代社会生活幸福生态系统,是现代主体追求生活幸福的具体途径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条件问题□贾高建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亦即所谓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人为主体的,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直接取决于主体本身是否具备足以承担这一任务的适宜条件。然而,如果说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