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教育市场化是教育改革的误区──与杨德广先生商榷无锡轻工业学院教授吴启文《探索与争鸣》今年第2期刊登杨德广先生的《高等院校走进市场才能走出困境》一文,对高校如何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主动走进市场,向市场要经费的设想,认为高校在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读了《探索与争鸣》杂志去年第10期王晓华《建构主义:中国文化的唯一希望》和李达轩的《缺乏哲学底蕴的中国现代文学》两文,颇有感想。两文所论问题的宽窄和具体陈述虽有不同,但都围绕哲学中心论,把中国文化或文学的欠佳归于哲学的落后。我们姑且不去质疑这种哲学中心的合法性.也不必以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观指出他们都是以西方的哲学或文化来评贬中国文化,虽然笔者也认为中国的文化是有不少不如他人之处。这里只想就他们的一些观点提出几点疑问。第一,何为哲学.或日他们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哲学一词的‘t王文比较割显,似乎哲学的精…  相似文献   

4.
李兵 《长白学刊》2004,(4):60-63
哲学开始于"惊疑",但"惊疑"的根源是人实践的存在方式.作为关于人自身存在自我意识的哲学,不仅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学问,还应当将其理解为是对科学和宗教的超越.面临"生存"危机的哲学,出路在于为同样处于"生存"危机的现代人类提供具有时代性的"本体论承诺".  相似文献   

5.
应当较这个真──与茅于轼先生商榷复旦大学王志波《读书》杂志九六年第二期刊登了茅于拭先生的《何必较这个真》一文。在此,作为一个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我想就茅于轼先生的文章发表一点浅见,并求教于茅先生。我们生存、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有许多规则,包括显形的规...  相似文献   

6.
空间经济学利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把空间要素纳入到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来,探讨生产要素、企业和产业等的空间配置结构,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和经济运行的空间机制,解释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运动规律,即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等现象,从而也就解释了全球化、区域的成长与衰落等经济现象。本文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基本逻辑和分析框架以及主要内容,并对空间经济学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现实人──现代哲学的出发点朱新行哲学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哲学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这需要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社会需要的交叉点上去寻找。现代科学认识有两大航向:一个是向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进军,离人越来越远;另一个是向人自身回归,重新探索人的奥秘。这就带来...  相似文献   

8.
9.
“三纲五常”不宜推陈出新──与王玉德先生商榷中国矿业大学费英秋近年来,不断有人撰文倡导把儒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最近,又在《探索与争鸣吟年第6期读到王玉德先生的《“三纲五常”可以推陈出新》一文,笔者对该文的观点不敢苟同。王文根据“韩国以‘三纲...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主义不能救中国──与周成名先生商榷吴新文,杨士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1期发表了周成名先生的《道德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现实》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强调道德的工具性,主张道德...  相似文献   

11.
12.
刘强 《前沿》2008,(11):194-197
丑和荒诞艺术在西方发达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周来祥先生分析它的同时提出在中国应补上审丑、审荒诞教育这一课,有它的合理性。但丑和荒诞艺术在激发意志深化认识的同时对人的感性有一定危害性,特别一些无度的、极端的丑引起的分裂和变态观念是我们学习西方过程中必须警惕的。应注意在学习西方艺术的矛盾对立特征的同时认真发扬传统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意识,只有这种艺术才有利于人的精神的和谐完满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走出“个人主义”的误区──与周成名先生商榷复旦大学肖巍,江涛改革开放大潮激起我国社会全方位的深刻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检讨以往包括道德观念的意识形态体系,并力图重建之。周成名先生在《道德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的现实》一文(载本刊1996年第1期)认为,在...  相似文献   

14.
15.
16.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17.
摩罗先生认为精英知识分子"一直严重脱离民间社会"、与底层民众对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现代小说一直存在着大众化的传统,老舍与赵树理就是与底层大众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相融合的文化精英典型。摩罗先生主张以"小众化"解决当代小说困境,其实当代小说困境另有根源。"去政治化"和"物质主义"使当代小说陷入困境。突围之道不是"小众化",而是重新"大众化",即赓续现代文学作家与底层大众相融合的精神血脉,建构代表底层弱势群体利益的当代大众文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贴近当代现实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魁宏 《湖湘论坛》2002,15(4):81-8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在实践中,因此必须走出书斋,贴近当代现实毛泽东号召,必须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中解放出来,把哲学交给群众,武装群众的思想。毛泽东号召写实际的哲学,写走出书斋的哲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色,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主张让群众掌握朴实管用的理论,用以指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其思路同毛泽东是一脉相承。走出书斋的哲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哲学,是让广大干部群众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掌握的哲学,而不是停留在课堂、书斋里兜概念圈子的哲学。因…  相似文献   

19.
“法制拜物教”之说不能成立──与曾峻先生商榷山东烟台盛国军《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1期发表了曾峻先生的文章《警惕“法制拜物教”》,读后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对文中的基本观点及一些提法不敢苟同。我认为,“法制拜物教”之说,根本不能成立。理由如下:第一,...  相似文献   

20.
季羡林先生近年来在《中国文化》等多家刊物上发表了有关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文章,主要论点有:(1)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无人合一,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天人二分;(2)中国文化重综合,西方文化重分析;(3)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以综合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取代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