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中国教育视导制度之沿革及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茂江  李丽华 《求索》2007,(11):107-110
清末民初以来,在借鉴国外视学制度及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建立了中央至地方的一整套教育视导制度,并出版了自己的视导专书。四川省紧随中央的步伐逐步完善视导制度,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建立新型的教育视导网制度。但无论是就全国范围还是四川省而论,迄民国至今对教育的发展起着督促与建设作用的视导制度,还缺乏学界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代华侨国内参政议政权的实现经历了一个过程,由晚清政府的卖官封爵到民国政府在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华侨国内参政议政由少部分人的“特权”变成海外侨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其中包含有近代中国政府对海外侨民政治、经济上的企图,同时也是广大侨民积极争取的结果,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美国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在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改革华侨政策以及增设领事等方面多有建树,因此为海外华人所爱戴。但没有强大祖国作后盾,黄遵宪的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华侨在居住国遭遇的歧视。  相似文献   

4.
5.
作为一名归侨,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副主席赖庆辉说老一辈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的情感是“没的说”!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做好新华侨和华人华侨新生代的工作。进入新时期,侨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但不管何时,都应把握一点——  相似文献   

6.
观音是海外华人社会中最为流行并最有影响的中国民间神祇之一。华侨华人很早就将观音信仰带到海外,并传播到全世界,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二战后,海外观音信仰呈现在地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华侨华人大多是在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寺庙中奉祀观音,同时,华侨华人佛教道场通常也都会敬奉观音。另外,一些混杂释道儒三教的民间教派也奉祀观音。秉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华侨华人观音庙往往是慈善道场。基于观音信仰,闽粤等地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以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为纽带,在“再华化”因素推动下,海外华人既加强了对观音信仰的情感认同,也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陈子 《前沿》2014,(3):218-220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澄海侨乡侨办学校发展情况的考察及其与海外华侨教育之间关系的梳理,探讨华侨捐资兴学对潮汕地区侨乡现代化的作用及其对海外华侨教育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近代以来,广东省侨乡的教育事业在全国乡村和市镇中是比较发达的,这当中离不开华侨的大力捐助,中山县吨不例外。自清末以来。海外中山籍乡亲就热心于在家乡兴学育才,至民国时期二三十年代掀起了一次捐资兴学的高潮,涌现出一批倾情兴学的楷模,如马应彪、周菘、郭顺、程度纯等。在近代,中山县籍华侨在家乡共独资或集资兴建起十多间新式学堂,为普及教育,培养新式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中山地区向现代社会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欧美等地被难华侨陆续回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专门的救济失业华侨委员会,决定对归国失业华侨实行根本救济,选定安徽宣城水阳镇一带试办侨乐村:由政府提供荒地让归侨集中垦殖,并制定《侨乐村垦殖纲要》等文件。开办侨乐村、安排被难归国华侨不仅是救济失业归侨、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一种试验性的根本办法,而且被赋予在世界工商业形势不景气背景之下复兴中国农村的任务。侨乐村设计者陈树人希望宣城侨乐村试办成功后能作为一种模式在全国推广。由于国民政府一直采取重心向外的华侨政策,对于归国华侨的安置缺乏准备,也没有切合实际的系统举措等原因,侨乐村的建设并不成功。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又酝酿成立归侨新村,建设地点变为城市近郊。侨乐村的试办是南京国民政府华侨政策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华侨政策史上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天然"承载体"和"传播体"。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契合了世界"中国热"的需求。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华文教育的处境,探索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战略部署,对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维护祖国统一以及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13.
林瑛 《今日海南》2006,(4):22-23
在今年2月召开的全省侨务工作会议暨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投资捐赠表彰大会上,省长卫留成对与会的海外乡亲解释并让他们消消气:为了改善投资环境,为了不让海外乡亲、港澳同胞一肚子气回来,“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打扫房子’,一年以后,房子基本打扫干净了,我们再请‘客人’来,这个会就有实效了。”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各要角辗转逃亡海外,在华侨社会中组织保皇会,创办大批华文报刊和华文学校,宣传保皇维新,进而灌输民族爱国理念,增进现代知识。保皇派以华校安置和培养维新人才,以华埠报刊发动华侨,促进维新派组织的发展,启发和推动了海外华侨民族主义的觉醒,并进一步影响国内舆论和政局。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中叶之前,印尼2/3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选择了中国国籍。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他们大力兴办华侨学校。一些中国名人以应邀为华侨学校纪念刊题词、撰写论文、发表劝学演说或到华侨学校任职任教等方式,热情鼓励和支持华侨办学。对华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了良好影响,产生了巨大作用。华侨史资料很丰富,但大多散失在民间,应予以充分重视及做好搜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全国第三大侨乡的广西较好地发挥了"侨元素"的作用,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同时注重提高改善归侨侨眷的生产生活水平,推动了园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充分就业和城镇化的进程。由于历史影响和体制改革的原因,广西园区在软硬条件的打造和为侨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从法律保护、行政效能、海外联谊、体制创新等方面实施有效的措施,实现"侨元素"与"侨服务"的紧密融合,助推园区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齐粒  唐伪 《传承》2012,(16):78-79
近代早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社会的进步,意大利的教育状况和各阶层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教育理念经历了从宗教到世俗、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吕涛 《求索》2013,(4):229-231
青田华侨遍布世界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侨居在欧洲,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华侨分支。目前,对于青田华侨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不同层面,反映青田华侨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民国时期青田华侨海外社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侧面来展示青田华侨的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新阶段,文化统战越来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广东文化统战工作依托得天独厚的地方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了华侨文化与统战工作的完美结合,增强了华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侨牌"文化,并发挥着促进文化统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