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荣 《理论视野》2004,(5):11-12
农民就业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在今年年初,无锡市委的有关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农村就业率的概念。农村就业,不外乎就是解决农民就业。何为农民就业?无锡市委文件中又作了较为具体的解释: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农村就业人员,是指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至60周岁,女16至55周岁)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或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收入标准的,本人还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为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有老企业多,辽宁的下岗职工人数、离退休职工人数和享受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均居全国第一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就业问题很严重 辽宁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离岗、失业和待业人员达312万人。截至到2000年底,全省离岗、登记失业人员和当年待业人员(新增劳动力)总数为311.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就业意识,是一定社会中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要求的人对参加社会劳动的观念和心理反应的总和。它对青年顺利地就业,参与社会劳动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据我市劳动部门反映、目前,由于劳动者(主要是青年)宁愿暂时失业也不去条件较差的单位,而形成的择业性失业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一些劳动条件好、收入高、福利好的职业不仅劳动力充裕,而且还有大量的待业人员欲去就业;另一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主要是化工、冶金、机电、纺织、建筑等行业)及劳动条件差、收入低、福利差的区街企业却劳动力不足,招工难。  相似文献   

5.
李亚妮 《学理论》2012,(25):77-78
近年来,随着"4050"下岗、失业人员逐步进入退休年龄",2030"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新的难题。"2030"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城鎮青年的就业问題,愈来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开源导流,从根本抓起,我们认为在研究解决现有待业青年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应认真对中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城鎮中学生虽未进入劳动年龄,但他们却面临着严峻的待业现实。如果在他们就学期间便积极灌输新的就业意识,使之对未来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形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中学时代就树  相似文献   

7.
按理论界划分,成了家的青年属于青年期的后期。这一时期的青年经过前期的“立志”和中期的“创业”,已经基本达到“成型”,即将结束青年向成年期的过渡。据调查统计,在农村,成家青年占青年总数的40%以上。随着新的家庭诞生,他们既是家庭中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了解成家青年心理特点,做好成家青年工作,对农村团的组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农村成家青年在社会、家庭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如  相似文献   

8.
早就耳闻部队基层年轻干部找对象难。为此我对某部没有成家的青年军官进行了调查。其中28周岁以上的有59名,占调查总数的25%。这些青年军官是不是由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呢了不是。当我问及此事,他们几乎都能谈上几段恋爱史,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结束,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生活的伤感。青年军官由于其工作生活在“男性王国”里,使他们对女性颇为敏感,恋爱婚姻问题牵扯了他们业余生  相似文献   

9.
劳动制度的改革,活跃了劳动力市场,给企业自主用人和个人自愿选择职业创造了外部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化,城镇女青年就业逐步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矛盾。当前,县以下城镇女青年就业难问题就是新的矛盾之一。以湖北黄冈地区为例:在2119名临时性就业人员中女性占63.1%;所调查的1405名待业青年中女性待业人数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高等教育对中国青年初婚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发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更可能处于未婚状态;初婚年龄更晚。高等教育对青年结婚可能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其对青年初婚年龄的影响性别间并无显著不同。接受过高等教育不利于30岁以上青年女性进入婚姻,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混合婚配模式下的大龄女性婚姻挤压"假说,认为高等教育对中国青年女性结婚的可能性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婚姻市场和社会性别观念发挥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12.
“知青”一词,是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的用语,已是一个历史概念。今后在谈到青年就业时,应称之为城镇青年,不再用“知青”二字。“待业”一词,应作分析。某人是否真的待在家昊,确实什么事也没有,还是已在集体、个体企  相似文献   

13.
一、待业青年的构成特点杭州市,35岁以下待业青年要占到待业者总数的85%以上。待业青年的基本来源,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学毕业后离校走向社会的青年,这是每年待业人员稳定增加的主要来源,也有少数从中等以上学校毕业后不服从统一分配而滞留在家的。二是歇业人员,即原先有固定职业而重新待业者。如原从事个体经营而歇业的;从企事业单位辞职或被清退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有一批大龄青年因为没有住房而无法结婚。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厦门市人民政府于去年十二月决定从已建成的居民楼中拨出三幢一百套,分配给二十九周岁以上的大龄女青年结婚用,并取名为‘鸳鸯楼’。目前已有六十五对大龄青年住进了‘鸳鸯楼’。  相似文献   

15.
青年本质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历经对青年现象研究之后,理论界正在探求从本质论出发的青年学。然而,研究一开始便遇到了青年本质定义的多样化,需要我们作慎重的抉择。“功能说”认为,青年是整个社会中一部分最积极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角色说”认为,年轻人开始工作并开始建立家庭,他就不再是青年了,而不同阶层和不同类型的青年人,开始工作和成家的时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说”认为,青年是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时期,青年年龄的界限是客观地由其发展的某些阶段所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青年社会流动性的含义农村青年的社会流动性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农村青年“离村”或“外出工作”所引起的迁移问题。“离村”或“外出工作”是当前农村青年就业的一种主要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青年失业问题都很重要。1980年,法国25岁以下的青年失业者占失业人口的46.4%,英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也接近于这个水平,发展中国家这个比重则高达60%。30多年来,我国人口急速增长,人口年龄构成轻,30岁以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鲁西北地区农村青年结婚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索要彩礼风盛行,大有愈刮愈烈之势,远远超出了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给广大农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进行。最近,我们就农村青年结婚消费情况及如何开展婚事新办这两个问题先后深入到武城县七个乡镇16个村队的60多户农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查走访,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8.
闫静洁 《学理论》2013,(19):143-144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步入社会、自主自立、面对人生挑战的新开端,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未来社会的走向和整个民族的兴衰。因此,关注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及时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文中就青年社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隐忧进行了分析,提出代际冲突、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青年自我教育能力的欠缺这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劳动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进展.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和个人自谋职业"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初步改变了劳动就业统包统配的局面,开辟了多种就业渠道,使城镇待业人员基本上都得到了安置.从1986年起,在新招收的工人中推行劳动合同制,并相应建立了待业保险制度,到1990年底,全市已有合同制职工41.5万人,占职工总人数8.2%;累计提取待业保险基金16219万元,有20.3万人次得到了待业救济,开始冲破了原来单一、僵化的用工制度.一些企业结合推行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优化劳动组  相似文献   

20.
充分就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青年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其就业程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青年就业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经济环境、城乡差距等客观原因,也有青年自身技能欠缺、就业观念陈旧等主观原因。为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以及青年个体等多方共同努力,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以解决好青年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