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罪犯矛盾冲突是监管改造基础工作之“永恒”主题,也是为“安全为天”的责任政策关注之核心与焦点。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监禁社会现象,其演变是为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之结果。借以福柯“真理游戏”之“考古”与“谱系”观,罪犯矛盾冲突之演变实乃“主体反抗权力”之具体表征。具言之,其“内因”是为罪犯主体“反区隔”之表征;而其“外因”是为罪犯主体“反规训”之表征。究其消解方略,针对“内因”就在于“人格”论述之“向善”之建构代之以“向恶”之建构;而针对“外因”就在于规训权力运作“异化”之消除及“囚”属性场域之互为制衡。然此乃为权宜之计,惟有引导其“苦行…关怀自身”,才能体悟“生存美学”;惟有真正使其“自身”建构为伦理施为者,才能在对规训权力之“审美超越”之反抗中实现反抗之“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2.
“言”、“意”之辨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得意忘言”是其中的主旨所在。分析《庄子》“言”、“意”之辨中的“忘“,可见其能够区分为“言为体“道”之障,和““言”为得“意”之具这样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忘”之含义的区分,有助于对《庄子》之“三言”有更为深入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做忠诚的爱国者应是每个大学生的追求,既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又有报国之才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忠诚的爱国者。“中国梦”有“铭记历史”、“心中有梦”、“实干兴梦”这三大主题。“中国梦”通过“铭记历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心中有梦”树立大学生的强国之志,通过“实干兴梦”锤炼大学生的报国之才,使大学生在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中成为忠诚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4.
台湾“行政程序法”于1999年2月3日公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依据台湾“行政程序法”第l条规定:“为使行政行为遵循公正、公开与民主之程序,确保依法行政之原则,以保障人民权益,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特制定本法”。台湾“行政程序法”之内容分为“总则”、“行政处分”、“行政契约”、“法规命令及行政规则”、“行政计画”、“行政指导”、“陈情”与“附则”等八章,共175条。自1999年2月3日公布至今,除于2000年12月27日及2001年6月20日两度修正公布第174条之1有关职权命令失效日期之规定,2005年12月28日配合政府资讯公开法之公布施行删除第44条、第45条之规定外,其余条文均未变动。台湾“行政程序法”实施之成效,包括强化民权保障、深化民主原则、贯彻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增进人民对行政之信赖、行政法总论之法典化等。晚近,大陆倡议制定行政程序法之呼声不断。本文拟略述台湾“行政程序法”之立法沿革、主要内容、实施成效、所遏问题,期能为大陆行政程序法起草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唐律疏议》中“故”有六种用法,其中两种表示犯罪的主观意图,即“故纵”之“故”与“故杀”之“故”。张斐《晋律注》释“其知而犯之谓之故”,后世律学注释奉为圭臬。从法典渊源与律文疏解来考察,“知而犯之”仅指《唐律疏议》中“故纵”之“故”。“故杀”之“故”应用其疏解“无事而杀”。“知而犯之”与“无事而杀”非指一事,不应混淆。唐律中“无事而杀,是名‘故杀”’延续了魏、晋律注“无变斩击”的注解模式并在唐律注解中将之细化。  相似文献   

6.
减刑,是我国刑法条文规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立法中把减刑作为一种经常性的,适用范围较广的刑罚制度加以确立,并使其不断日臻完善,是我国刑法的特色之一。一减刑制度的产生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里,也有依据犯罪人的身份关系,在量刑时或刑罚执行过程中予以减刑的规定。如:“以八辟的邦法”。①所谓“八辟”即“议亲之辟”、“议故之辟”、“议贤之辟”、“议能之辟”、“议功之辟”、“议遗之辟”、“议勤之辟”、“议宾之辟”。辟,就是法。在酉汉王朝时期既有“赎免”又有“上请”之规定。自曹魏起,我国始有“八议”之说…  相似文献   

7.
对非公上市企业来讲,“故事”是投融资之源,不管是投资还是融资,都需要“故事”;“信誉”是投融资之本,资本市场信誉的含义一是企业信誉,二是个人信誉;“责任”是投融资之果,有“责任”之果,才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之果。  相似文献   

8.
“正变论”是郑玄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正变”论诗、乐,在文艺思想发展中产生极大影响。他推崇诗之“正”,乐之“正”、事之“正”,力图引导政治、文学艺术、法度建设入于自己理想之“正”。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软”实力、是化人的。“人”字两画,一撇一捺,表征的是“人”之为“人”的两个支柱:物质与精神;“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洞开的是文化涅菜、文明蝶变的秘密;“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凝炼和揭示的是文化春色倍还人的规律。拥抱21世纪文化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必须“硬”!  相似文献   

10.
仁,是二人合而为一,亲如一体。二人相容相合,有视人如己之意,故“仁”的本意作“亲”解。“二”字之象,上为天下为地,盖“仁”为天地生万物之心、天地佑人类之意。人若有宽恕之心、容忍之心,则所到之处,莫不如春风化雨般,处处见一片和煦之气象。“仁”,诚为立身处世之根本,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家庭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如此。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仁”为儒学之核心。首先就“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归纳为“成己”之学、“爱人”之学与“爱物”之学;其后着重探讨了儒学之“仁”对今日和谐文化建设之现代意义,指出“仁”有助于在社会上广泛倡导和谐理念;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全社会自觉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之精神实质或灵魂,本文通过应用理论论证,实践佐证,包括中关之具体法律规定,美国之学术机构解释,典型司法判例,公司守则、行业守则之具体要求以及其他社会实践运动等,证明了其实指公司或董事等高管享有之一项“法律权利”,具有明显之“权利品质”!应当在《公司法》中明确废除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之“公司社会责任”,修改为“公司享有利他权”!  相似文献   

13.
吴趼人和“小说界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等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主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中大声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他认为,这是因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由于小说对读者有“熏”、“浸”、“刺”、“提”的作用,“感人之深,莫此为甚”。所以说,“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他郑重的提出:“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环境法的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环境法教学应努力探索“网状交汇”式教学模式.努力从多维视角编织环境法教学的“师生互动之网”、“教育回应社会之网”、“实践反哺理论之网”,并促成“网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交汇与共生。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虽然规定了起诉必须得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但并没有对何谓“具体”进行解释,也没有对诉讼请求是否满足“具体”之要求提供判断标准。实际上,“具体”就是要求原告根据诉的种类,对追求的法律效果或者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的责任形式及内容予以明确化和细化。判断诉讼请求是否“具体”的标准则需要根据确认之诉、形成之诉和给付之诉分别确定。确认之诉、形成之诉的判断标准相对容易,给付之诉的判断标准则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群众监督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责无旁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不是局外人。党员干部“赶考”,人民群众是“考官”。优秀合格的“考卷”,既有赖于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又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群众敢尽主人之责、善行监督之权,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个内外夹攻,增强“治病”之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回眸丽江     
丽江,这个明珠一样熠熠夺目于西南边陲的历史名城,既有水乡之容,又有山城之貌,头顶“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旅游名片”、“2011最佳度假休闲城市”等多项桂冠和荣膺多项荣誉,可谓“天下奇观”、“人间难得几回闻”,让世人刮目相看。她是人间天堂,是桃源圣境,是香格里拉梦境,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情爱的伊甸园,是一个光彩绽放的魅力之词,是思想随意放逐的天意之都,让每一位丽江人引以为豪,更让每一位从四面八方莅临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18.
一语惊人     
君不见,领导手机数量之多、号码更换之快,公开号码看似“有效”,实则“表演”。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时代的产物,现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当我们提出依法治国之时,又有了法治现代化的呼声和理论探讨,为缜密精邃的法治理论研究涂上了时代的色彩。但最近又有一些“法治化”的不谐之音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市,以“法治化”之名行扰乱“法治化”、反对“法治化”之实,概之有三:其一、法治的泛化。泛者泛滥之意。“法治”一词提出后,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将其视为尚方宝剑,纷纷祭起,一时间法治成为时髦名词,见诸各报刊、文件、讲话之中,其名称之多,…  相似文献   

20.
论共产党员的人格、党性与党的建设韩晓非近几年,“党风”、“廉政”几乎是人们最为关切和热衷议论的焦点话题。的确,在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鱼肉乡里者有之。因而,一些忧患之士则大声疾呼:“长此以往,党将不党,国将不国!”静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