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布什上台半年来 ,美对外政策经历了从“僵硬”到相对“温和”的回调。回调原因在于美“僵硬”外交在国内外受到强烈批评和抵制 ,国际潮流出现不利于美国的变化。美对外政策调整不是对克林顿外交的简单“回归” ,调整仅限于策略层面 ,美霸权本质不会改变。美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其全球单边主义 ,但在亚太 ,其单边主义可能逆向而行 ,呈局部加强之势 ,并对中美关系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外交方针。1940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中心的格局。经过努力,不仅获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也废除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外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作为掌管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的核心人物,他的对日外交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日外交决策和军事决策。这期间蒋介石的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抵抗中求和平”、“抗战外交”、“和谈外交”,其外交思想反映了他既战既和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4.
三中全会以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对外政策适时地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现出更加鲜明的特点。我国的国际威望更加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更加增强。我们的朋友更多了,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好的外交工作新局面。我国对外政策调整的理论根据就是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近年来,邓小平同志就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战略格局、对外政策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精辟而深刻地揭示出当代世界的特征和国际格局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理论,形成了一套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五大变化 ,包括外交从受意识形态制约转向按国家利益要求选择对外政策 ;从反体系外交转向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体系 ;从简单地按敌我友划线制定对外政策转向不结盟和全方位外交 ;从在美苏两超中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转向独立自主 ;从以政治、军事安全为外交主要任务转向重视经济外交等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成立的四联总处,不仅对统治全国金融、支持抗战有过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国民政府的金融、经济政策的制订也发生过较大影响。文章对四联总处在抗战期间的演变和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英国外交的调整与走向王振华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总是同一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直接有关。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和一个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发展变化,该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原则和设想就会不断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格局发生剧...  相似文献   

8.
冯存万 《外交评论》2007,2(5):50-56
欧洲共同外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外交,也不等同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它是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为进一步凝聚内部力量、彰显外部影响而做出的对外交往的行为过程和机制的统一调整,其参与者既包括欧洲成员国,也包括欧洲一体化组织.从欧洲一体化的宏观层面来看,欧洲共同外交包含经济外交柱、政策安排支柱和成员国家支柱.由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外部世界的挑战,欧洲共同外交的结构与功能也不断在微观层面上进行调整,以期强化欧洲的整体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资本主义全书》的《外交卷》,记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是战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卷既包含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外交的历史综述,也对资本主义大国对外政策的现实状况作了介绍。对于国际关系中人们关心的若干理论性问题,如资本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6,(5):55-80
中国的"联美反苏"战略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倒退,引发了对台军售问题的谈判。为维护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中方确立了在双边框架下施压的方案,形成了强制性外交的局面。但这个方案对美施压低效缓慢,最终中方被迫转换到战略框架以寻找筹码,开启对苏缓和,打破谈判僵局。谈判的成功关键在于中方从对美政策的双边框架转换至战略框架寻找筹码。战略框架的调整结束了"一条线"战略,中国开始按均势原则经营大三角关系。谈判的成功也证明了中国以外交方式处理中美关系和外交摩擦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大国外交既要坚持外交的和平本质,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筹码,灵活调整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交的三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4,519(3):71-77
中国外交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呈现三维的特点:在空间上从总体外交向立体外交发展,公共外交日益突出;在平面上务实地确立对外关系中重点、基础和首要的格局;在时间上与时俱进,适应形势的变化,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是从时间维度看,一些外交行为和公众观念仍然受到某些旧政策惯性的影响,摆脱其影响,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9,26(4):32-42
外交布局是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对与不同国家关系轻重缓急、先后顺序的安排,体现国家对外关系的定位和战略。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从八大到十一大,中国根据无产阶级的阶级观和国际观,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对被压迫民族的支持,第三是反对西方帝国主义。而从十二大到十七大,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不断调整,到本世纪初中国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随着对外关系布局的变化,中国对外交往的领域在扩展,内涵在丰富,以关系为导向的外交正在朝以功能和领域为导向的外交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改变了中美苏三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在这种背景下 ,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抓住关键环节 ,从缓和中美关系入手 ,调整中国的对外政策 ,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条线”的国际战略 ,由此改变了中国两面受敌的不利态势 ,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制裁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政策实施可控、可逆的对外政策工具,其作用受到更多主权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重视,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解决各种国际争端.中国外交迄今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对外经济制裁经验,同时也得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支持.中国对外经济制裁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促使对方改变对外政策以及对外显示外交信号等.从实施主体看,中国多使用单边经济制裁,同时也谨慎而有选择地参与了部分多边国际经济制裁.就制裁范围与强度而言,中国多采取有选择的制裁而非全面制裁.在制裁内容方面,贸易制裁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金融制裁的潜在作用仍有待挖掘.在中国对外经济制裁政策的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制裁政策应反映何种外交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如何与其他对外政策工具协调,以及在制裁实施中应把握哪些外交智慧和技巧,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战之前,大学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救济大学生失业,这些措施带有尝试的意义,对于今天的教育行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梳理了国民政府的各项措施,并且评析其得失与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其第三世界政策是新、老保守主义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保守主义内部,围绕“里根主义”和人权外交,传统保守主义与新保守主义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在里根的主导下,两股保守主义政策形成某种整合。虽然时过境迁,小布什政府的保守主义对外政策不是对里根时代的简单复制,但里根政府却为冷战后的美国留下了一笔外交遗产,这笔遗产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已经产生,并可能继续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交评论》2017,(4):135-156
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化刺激了欧美民粹主义的兴起,而民粹主义领导人往往通过对外政策对其做出回应。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同为商业大亨出身的民粹主义者,在外交决策上具有可比性。一方面,成功商人的经历使他们及其外交团队更具管理主义风格和交易倾向。另一方面,右翼民粹主义的偏好促使两人强调本国优先,回避多边合作,表现出疏远欧盟和亲近俄罗斯的倾向。在外交决策中,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参与控制欲强但缺乏经验,强调小集团的忠诚团结。两人对决策环境的敏感度较低,倾向于我行我素,表现为私人外交和口无遮拦,符合民粹主义政治风格。相比之下,贝卢斯科尼更具关系导向,缺乏长期目标,受国内外政治制约更大;而特朗普更具问题导向,政策目标清晰,权力相对集中。贝卢斯科尼和特朗普给本国对外政策带来的变化主要在风格和倾向上,其政策主张仍在意大利和美国外交的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利益是驱动各国对外关系最基本的因素,也是各国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出发点。当今国际体系下的国家利益主要体现在安全、发展、责任三个层次。我国应该调整政策,与欧盟建立成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为政党外交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政党外交思想。毛泽东直接参与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他从我国总体外交目标出发,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对党的对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毛泽东的政党外交思想集中回答了战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共运和新中国外交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我国的整个政党外交工作。继承并发展毛泽东政党外交思想,对如何开展当下我国的政党外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大公报》上展开"战时教育"的讨论,反映了在民族危机面前人们对教育求效心切、急功近利的心理.国民政府这时制定的教育政策是集中了国统区舆论的意风,使教育发生了变革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