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法律以"诸法合体,以刑为主"为体系构架,重刑主义是贯穿我国刑法史的显著的法律特征,我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重农抑商的经济传统使得这一特征有着深厚的基础。重刑主义的推行虽然有利于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但并不符合法律的本质,违背了刑法的目的,应克服重刑主义对我国刑法的不良影响,在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倡导法律健全发展及轻刑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然而,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中(从秦朝到清末)。重刑思想及其实践却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影响深远。重刑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存在,一方面是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之需要。本文将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探析重刑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法家重刑思想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刑思想是法家法律思想之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表现在厚赏重罚 ,刑多赏少 ;轻罪重刑 ,以刑去刑 ;不赦不宥 ,刑人必得 ;族刑连坐四个方面。造成法家重刑思想的原因 :一、法家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法家的“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主张 ;三、法定法观念方面的偏差 ;从而得出法家重刑思想既有强调刑罚适用的普遍性、严肃性积极的一面 ,同时又有其过于夸大暴力强制作用 ;把法律理解为治民、防民之具 ;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以及极端功利主义等消极一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重刑刑事政策对反酷刑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刑刑事政策是指在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上具有重刑主义的倾向。所谓重刑主义,就是无论轻罪重罪一律适用比较重的刑罚,在重刑中再根据犯罪的轻重分出等级的主张。重刑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在中国历史上,原是法家所倡导和推崇的。按照商鞅的主张,“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1]。韩非也认为,“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重罚者,盗贼也;而悼惧者,良民也”[2 ] 。因为在他们看来,“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轻止也;以轻止者,必以重止矣”[3 ] 。也就是说,对重罪处以重刑,可以制止重罪,但用轻刑未必…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民族来说,其人格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初步萌生、逐步演变、基本定形并进一步发展的无限的动态的进化过程。传统中国社会的人格理想定形于春秋战国之际,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方面,中国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和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已有了完备的统治结构和典章制度,为人格理想的定形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五帝、夏、商、周各时代都对"大一统"思想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开创和探索,经过周公制礼作乐、强化宗法、倡导以德治国",大一统"思想完成最后的奠基。对"大同和小康"社会的理想建构,反映了"大一统"思想。  相似文献   

7.
重刑化问题在司法实践、学者论述和立法上都有表现,近代刑事法制发展总体趋势和我国刑事法制建设价值取向的趋势是轻刑化、非刑化,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重刑化思想与这种价值取向背道而驰.重刑化与"从重从快"严打方针有根本区别,前者是一种非法行为,而后者要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商法学虽然属于私法,但是它作为与市场经济诸多领域有密切联系的法律部门,对于公安民警融入市场经济,树立人民警察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以及提高民警侦办经济犯罪案件的业务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强化商法学的教学对于矫正"重刑轻民"的传统公安法制教育观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笞杖刑罚体现着严刑峻罚的思想,从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法家文化的“重刑”主义、君主专制主义,儒家文化的“礼治”思想、“三纲五常”以及秦汉以来的文化专制主义流毒都对笞杖刑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世俗民心的角度分析,家法族规、学府规训等民间笞杖责罚则对笞杖上升为刑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笞杖下的权力意识、变态心理则更是促使了笞杖刑罚的根本扭曲.  相似文献   

10.
罗殿宏  程东杰 《工会论坛》2006,12(5):157-158
明代以推行重刑主义而闻名于中国的封建社会后期,其刑罚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严刑峻法未能有效惩治和预防犯罪,反而加速了明政权的衰亡。以史为鉴,着眼未来。构建现代法治社会就必须彻底摒弃重刑思想,大力提倡刑法谦抑主义。  相似文献   

11.
加强民商立法建设,完善民商法律制度,对于变革传统的重刑轻民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民商法是一个国家完备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商法是法治教育的一部重要教科书;民商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对促进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家、思想家辈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家。战国时期的狱政思想主要是法家的法治思想。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人,主要狱政思想为"事断于法","刑无等级","重刑轻罪"等等。战国时期的监狱制定和实施了残酷无比的赤裸裸的酷法严刑,使法家的刑法思想在监狱管理上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监狱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标志。河南在率先迈进文明门槛的同时 ,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率先产生了过去从来未有过的监狱。通过对夏、商奴隶制监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 ,我们看到 ,起源于河南地区的中国夏朝和商朝监狱 ,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出现的最早的监狱 ,河南是中国监狱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4.
慎刑是我国古代社会世轻世重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它的推行受了多重政治思想的影响。正是由于秦朝法家重刑主义思想的惨败、西汉初期黄老道家思想的推行、汉代以后儒家政治思想的一以贯之,统治者在刑罚的适用中才秉承了慎刑思想,进而建立起了容隐、怜老恤幼、死刑审核等慎刑制度。  相似文献   

15.
刑罚权从扩张滥用到谨慎谦抑地适用是法治从野蛮到文明的标志之一,在刑罚权发展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极具特色。既有慎刑思想,又有重刑思想,二者在不同时期占居着不同的位置。而"德主刑辅"和民本思想又体现出恤民、惜民的进步意识。探析我国古代的刑罚权思想,有助于理解刑罚权具有超越犯罪控制本身的社会影响,启示当代中国遏制刑罚权的扩张本性,张扬刑罚权恢复正义、保障人权以及矫正罪犯的本分,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华夷一体"思想观念和中华国家的"天下一统"社会历史蔚为传统。对于这样一种"大一统"社会共同体的文明认同,先由上古夏、商、周三代帝君成功达至"逐鹿中原"的诸夏诸华,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竞争兼并,产生出一种既定的"大一统"社会观念;继由"华夏一统"的扩张顺势达至"雪球滚大"的汉唐属民共同体,经汉唐统一国家治土、治民整合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大一统"社会现实;再由历代王朝的"一统天下"追求,最终达至"共为中华"的整个中华民族,经数千年以来的观念因袭和实践推进,已经固化为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历史共识的国家整合传统和国民共同体认同。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重刑主义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时期重刑主义的反思喻伟蒋羽扬重刑主义在我国历史上代代相传、陈陈相因。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正日益呼唤人们树立新的刑法观,进而实现刑罚功能的三大转变。无论我们的刑罚目的、刑法价值取向,还是刑法谦抑性原则,都证明严刑峻罚终非治国良策,轻刑少罚才能长...  相似文献   

18.
韩非对鬼神观念持否定的态度,这一认识深刻影响了他的法学观.一方面,无神论的法学观激发了韩非法治思想的理性之光,主要表现在治国之道、立法基础与司法实践三个方面.另一方面,无神论的法学观也扭曲了韩非对法的基本认识,促进了极端君主主义与重刑思想的形成.分析韩非无神论的法学观,不仅具有历史考证的认识功能,也具有现实的反思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典权是我国特有的不动产物权制度,它是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不动产并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典权制度历史悠久,长期存在于民间,并形成一系列规范性的制度,典权制度以其不同于其他物权制度的特性,不论过去,还是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以成文法规范、确立这一制度更为必要,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一、典权制度是我国国有的不动产物权制度,有长期发展历史,并延续至今。典权做为制度规范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并无成文法规定,而是以习惯法的形式存在于民间,这与我国法律史上重刑轻民的思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桂梅 《工会论坛》2004,10(6):112-113
法家的"法治"传统思想包含着以法为本、因时而制、明白易知、刑无等级、强国富民等内容,与现代法治具有一定意义的契合,对现代法治是有所助益的.但是我国古代法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相距甚远,如治吏治民不治君、君主至上、重刑思想等很多封建性糟粕,也可能成为现代法治的障碍.因而对法家的思想必须进行批判和分析,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