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文学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照作用。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为例,分析了儿童文学作品如何引导青少年认知自我和社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困难挫折。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发展影响未来国家的发展。因此,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对青少年、社会和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及穗定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规划》出台的背景:总结了西方国家和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一种重要工作机制;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理论建设、制度化进程、主要领域、专业队伍建设来全面理解《规划》中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思想;以及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关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构建“两工一心”服务体系、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矫治、青少年社会工作与青少年志愿服务的相互配合这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来有效促进青少年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毕飞宇小说改编的电影《推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原著小说和娄烨导演的电影进行对比,从"叙述者在小说和电影中的差异"以及"《推拿》中跨媒介叙事的主体差异"这两个角度入手,分析其如何从小说叙事转向电影叙事,希望能找到小说改编电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德莱塞在其长篇巨著《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德这一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和悲剧过程的分析说明小说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及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5.
顾长卫导演的电影作品《立春》通过娴熟的摄影艺术和细腻真实的表达方式,演绎了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小人物理想与现实的抗争。《立春》通过景深镜头、框架式构图和对比色调等多种视觉元素的运用,在回望时代历史的同时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影片塑造的独特人物,丰富了中国电影画廊中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艾米的《山楂树之恋》本身是一部网络文学,通过网络传播。2010年张艺谋导演将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受到了影迷、读者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书中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人物性格、命运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而本文正是通过对主人公性格、命运的分析,阐释出文本主角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在全球化大浪潮下,以好莱坞电影为典型的美国流行文化正强势地冲击着世界各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生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人正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涵的电影艺术。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逐渐崛起,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通过电影这门诞生不过百余年的艺术形式了解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影》中运用影视艺术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符号、审美意涵、思想观念。本文将通过对《影》这部电影的分析,阐述中国电影中的中华文化的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8.
作为话语电影中的杰作,《卧虎藏龙》在许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诠释方式。导演,编剧,制作团队的国际化也给《卧虎藏龙》带来了一条显著的特点——中西文化的融合。电影中,中西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以翻译为研究对象,探讨《卧虎藏龙》中的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9.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一部无声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他在电影进入有声时代后依旧采用独特的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饰演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笔者试图通过对电影《摩登时代》剧情和拍摄手法的分析,初步探究本部影片如何揭示物化主题,找出影片所蕴含的多层讽刺以及由电影形式本身所揭示的物化与讽刺。  相似文献   

10.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电影《情书》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日本作家兼导演岩井俊二是小说的创作者及电影的编剧、导演。影片在小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亮点,成为影片成功的巨大魅力所在。岩井俊二对小说改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技巧,可以通过人物表现、意境构造、情节变换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理解电影《情书》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西汉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它记录了西汉时期的实际语言状况,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通语和各地方言,是研究方言学不可多得的资料。同时,也为汉语词汇的演变提供了实际分析材料。本文从词汇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方言》中一些词语的分析,揭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词汇演变的两种情况。一是通语和方言之间的演变,二是词汇自身意义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电影《小时代》的火爆上演,“开学季”变成“烧钱季”的社会热议,又一次引起人们对青少年财商教育的关注.近几年一系列数据所显示的我国青少年财商素质偏低,我国财商教育相对滞后的现实,无不提醒着我们加强青少年财商教育已刻不容缓.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切实加强青少年的财商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伟华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0):127-127,130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中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比兴与比喻等两个方面对《诗经》与《圣经》中有关的爱情诗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两部作品在叙述手法上的不同,同时,通过比较探讨了中西方诗歌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陈嘉上导演的东方爱情魔幻电影《画皮》以主配角过硬的演技,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主创认真细致的制作,荣登国庆档票房冠军的宝座,同时也是同年华语电影最卖座的电影之一。改编后的电影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这个故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影片展现了在这个文明社会里,那些在伦理纲常以外,试图挑战秩序的权威性,并企图破坏秩序以内的稳定性,抢夺并占有秩序内的人与物的挑战者,都被认为是这个文明社会里的"妖",并且必然受到惩罚与制裁。所以本片在一个有着多个三角恋的复杂的爱情故事背后,仍是对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服虔《汉书音训》是《汉书》二十三家旧注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亡佚已久。本文通过分析后世典籍对《汉书音训》条目征引情况,对《音训》一书的亡佚时间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和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看起来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最后在两人的共同协作下铸就了一部银幕经典,一部汇集了所有非凡魅力的电影。所以说改编电影促进了艺术门类之间的融汇与贯通,互相为彼此提供传播的渠道,使文学和电影都得到了公众广泛的认知。姜文在电影里故意淡化了小说里的个人化记忆与情绪,通过对人物形象和部分情节的合理性改编,使电影更具有大众艺术的普遍性与"同情"特征,更加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电影与文学本就是两种不同本质的艺术形式,姜文通过对光线、色彩、音响、符号语言的出色加工运用,使文学作品里的抽象描写更加具象的呈现在银幕上,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也是影视艺术对于文学作品的一种成就。  相似文献   

18.
□ 2 0 0 1年 10月 2 7日 ,全面修改后的工会法》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利通过。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也是全国工会界的一个莫大喜事。这部法律必将对我国工会事业发生深刻、长远、积极的影响。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工会法》 ,首先就要深入广泛地学习、宣传《工会法》。一、充分认识修改后的《工会法》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原来的《工会法》是 1992年 4月 3日由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这部法律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十年来 ,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来的《工会法》在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末路狂花》这一典型女性主义电影进行解读,并结合这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以及电影内容分析女主角的觉醒与反抗,并进一步探索现代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在美国,有两部资金投入不多,但是票房收入突出的影片,一部是美国影片《女巫布莱尔》,另外一部就是德国影片《罗拉快跑》。文章将通过内容分析法探讨电影《罗拉快跑》的成功现象。对其内容特征、叙事手法、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剖其成功现象背后的内容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