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园》2011,(10):34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起居养生:秋季应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凉而伤及肺部。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2,(9):36-39
秋季,指中国农历7、8、9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暑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您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3.
进入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养生保健尤要注意衣食住行的调节。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除早、晚气候稍凉需添衣服外,一般不宜过快地增添衣服,适当冻冻,可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但是,冻要冻得有度,倘若秋末气候凉寒,则应及时添加衣服。特别是重病、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1,(12):33
白开水、枣姜汤、冷水洗脸、床头放柑桔、夜卧桑菊枕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很容易感受外邪、风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那么如何才能在冬季预防感冒呢?生活上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五个常用的抗寒防病的方法:常喝白开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7,(3)
正方法二:体质养生中医学认为,养生受先天、后天等诸多因素制约,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年龄大小等,因此养生需要考虑“三因”,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治论治在养生上的体现。1.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就是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制定养生方式。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养生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用寒远寒,用凉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1,(10):34
秋季,指中国农历七、八、九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秋季,署夏的高温已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静,秋风带来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养生。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2,(3)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四季之始,春季饮食打好基础,对一年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专家提醒,春季饮食注意以下几点.“多主少副”即多吃主食,少吃副食.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反复无常,人体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极易下降,诱发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此时可以多吃些主食,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成热量,提供身体基本所需.此外,春季应注重调养脾胃,而米饭同菜中的大鱼大肉相比,要容易消化得多,能很好地保护肠胃.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1,(12)
冬季养生特点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从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温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1,(9):27
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下面介绍秋季饮食养生的两种方法。茶疗养生法茶疗简便,既可养生又能治病,近年来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断被人们发现,其保健功能和防治疾病功效得到肯定。在秋季,如能根据自身体质,选用适宜疗方,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定会有益。  相似文献   

10.
<正>秋高气爽,各种果蔬开始陆续上市。然而,究竟哪些食物最有利于秋季养生呢?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秋季13种超级食物",可供大家参考。苹果,8月~11月。数据显示,每份苹果(约28克)含膳食纤维4克。除此之外,苹果还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槲皮素、儿茶酚、表儿茶酚等,这些成分有助于减少癌症、心血管疾病、哮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2,(7):36
男女不同,养生有别,中医养生讲:男人养生靠食补,女人养生靠睡眠. 男性:保阳气为主 男性进补以保阳气为主,建议具体针对个体体质,选择合适的“补阳气”食疗. 男性饮食的一大重点应放在“养肾精”上.因为肾主阳气收藏,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因此应多吃补肾生精的食物.据介绍,枸杞、准山药、栗子、黑芝麻、莲子等食物都有补肾功效.  相似文献   

12.
钟南山教授的养生理念是:人体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别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防早治。其中,心理平衡最为重要。心理平衡钟南山表示,养生第一要义就是心理平衡,这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要做到心理平衡,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执著追求。调查显示,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人长寿几率相对要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1,(9):26
俗话说“秋天进补,春天打虎”,可见秋天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夏天过后,进入了秋季,人体内“营养库”的储存经过夏季的消耗有待补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有待调整.从气候看,秋季是冷热交替的季节,自然界阳气逐渐衰弱,阴气慢慢生长,各种疾病开始进入高发阶段,人体还要准备接受漫长寒冬的考验,所以不要错过秋季进补的良机.中医专家建议,即使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秋季也应该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调理身体.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0,(1)
冬季,是指中国农历十、十一、十二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仅防寒保暖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季?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探讨-下冬季养生.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1,(10):37
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特别是老年人应该做到三个"坚持",即秋冻、秋防、秋练,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动车组列车环境舒适,秩序较好,部分旅客防范意识弱化,给了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为此,应采取动员旅客自防,加强乘警巡防和车班协防,搞好站车联防、以打促防以及科技固防等措施,建立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保障旅客乘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2,(3):39
春天来了,虽说现在是初春,但是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春季,在这冬季与春季季节交替之时养生保健工作不可小视.那么春季如何养生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春季养生的四不宜.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1,(10):36-37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十忌:  相似文献   

19.
北宋熙宁年间,天下各州正在雷厉风行地推行王安石的新法.这一日,主管河北路河防水利的中央特派员(制置河北河防水利)程昉,获悉了一个消息——河北路几个县的老百姓“相率诣阙诉”,即结成团要到汴京上访.原来,由于程防在河北大兴水利,许多农户的“庐舍坟墓”都被水淹没、毁坏了,还耽误了秋季庄稼的耕种.有二百余名农户不肯忍气吞声,便决定进京告状.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2,(6)
夏季养生四原则 一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署. 三是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台、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