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魁  徐凯 《法制博览》2013,(9):159-160
离婚案件在基层法院所受理的案件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离婚理由也多种多样。我国《婚姻法》规定,判准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笔者在本文中只阐述因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判决是否离婚的情形,不涉及假离婚逃避债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但因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不能解决而不同意离婚等情形),笔者从审判实践中主要遇到的几种离婚理由、离婚法定情形来简要阐述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失序"状态,未成年人保护刑事立法应当跳出积极主义刑法观、消极主义刑法观和折衷主义刑法观的观念聚讼,恪守法益保护的根本立场,依循积极主义刑法观的具体要求,推进涉未成年人不法行为的预防性刑事立法进程。提高未成年人刑法保护的制度效能,应以立法方法的"客体相应性"为导向,根据规制对象的类型学区分:在立法原则上,"未成年人实施的不法行为"的刑事立法应秉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侵害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的刑事立法应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未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的不法行为"的刑事立法应秉持"双向保护原则"。在立法手段上,应结合规制对象的具体特征,融贯犯罪圈的设定与刑事制裁处遇。  相似文献   

3.
在由全球范围跨国和跨社会的显著威胁和重要危险构成的全球性挑战问题上,思想史上存在两类悠久和广泛的对立的视野或思想方式: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在最根本问题即应当按照威胁的范围、烈度、有关后果预计和原因理解来具体和仔细地界定全球性挑战上,当代普遍主义视野和实践有种种重大错误和弊端,总的来说是将问题及其应对办法的一大根本内涵——复杂和具体的"地方"内涵"全球化",而当代特殊主义视野和实践虽然在多数场合多少优于普遍主义,但倾向于看轻共同威胁和共同利益,将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绝然"地方化"。正确的应是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一种综合立场:既确认和重视全球性挑战的存在、增生和严重性,通过平等协商构建互相间合作,又认识和重视各类挑战的具体的特殊性质,理解各国的特殊情势并尊重其正当的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第24条规定机动车的物权变动模式为登记对抗主义。但是,规定该模式的立法理由不具有说服力,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实践中也产生很多问题。相比之下,交付生效模式更具有优越性,也符合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机动车物权变动模式的规定。因此,我国机动车的物权变动模式应当予以变革,将登记对抗模式转变为交付生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终身监禁作为一项刑罚制度,它的存在及具体的制度设计需与刑罚目的相一致。刑罚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刑罚目的理论主要两大对立观点,刑罚报应主义强调刑罚的相当性,认为罪犯该当与其道德可责性相一致的惩罚。刑罚功利主义则认为刑罚目的在于实现好的结果,即预防犯罪损害的发生。然二者之间的对立并非不可调和,近现代刑罚目的理论既将报应主义作为基本原则,又主张对犯罪与刑罚予以功利主义的考量。就终身监禁制度而言,它既可满足刑罚报应主义对惩罚的需要,又可通过对罪犯犯罪能力的剥夺起到良好的威慑和特殊预防效果,具有实现刑罚目的之可能。但基于终身监禁的残酷性,应仅将其作为刑罚的最后必要手段,在具体适用上仍需个案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地区传统上采起诉法定主义。检察官依侦查所得证据。足认被告有犯罪嫌疑。原则上应提起公诉。后受刑罚预防观的影响台湾引入起诉便宜主义,检察官对于轻微犯罪可以依职权裁量为不起诉处分。但实务上台湾检察官对职权不起诉的适用并不热衷,对于轻微案件。宁可申请简易判决处刑,不愿轻易为职权不起诉。导致台湾近10年来,检察官职权不起诉的被告人数,始终仅占当年被告总人数的2%左右。为发挥检察官职权不起诉在刑事政策上的意义。台湾地区“法务部”近几年在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机制。于2002年2月另创设缓起诉制度作为配套。缓起诉制度不但可克服职权不起诉对特殊预防的偏重。而且在2002年2月刑事诉讼法修正后。立法政策上为达到筛选案件的功能,使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大量减少,并减轻检审实务案件的负担。成为改良式当事人主义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党成立时存在劳工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想,其中劳工主义是工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劳工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有交汇点,也有分界线。从英国工党早期的政治诉求、实践行动、内部争论和第二国际的认知看,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其早期的主导思想。工党早期对劳工主义思想的持守既表现在自身建设上,也表现在议会活动开展上。工党持守劳工主义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选择,是工党高层基于实际现状和追求目标从长计议的结果。劳工主义对工党自身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推动工党在成立初期取得快速发展,又导致工党在一战之前陷入发展的停滞期。对此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通过剖析对美国"婴儿M"案的初审法官和终审法官的两次对同一代孕合同的不同态度,指明功利主义和绝对道德主义在代孕合同上的对立。我国有关代孕立法与现实差距很大,运用法律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建议区分代孕合同区别立法。  相似文献   

9.
李晓芸 《法制博览》2023,(31):112-114
离婚冷静期是在离婚自由原则下,婚姻双方当事人申请自愿离婚,在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后,有权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并终结登记离婚程序的冷静思考期间。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提高离婚的时间成本为方法,在坚守离婚自由法律原则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理性冷静地处理婚姻关系。《民法典》将离婚冷静期制度固化为民事立法的成文化表达,构建了离婚冷静期的制度框架。然而目前,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立法上还存在适用范围过窄、适用方式单一、适用排除不明等问题。有必要从加强相关立法、完善配套措施、深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马敏 《法制博览》2015,(2):146-148
本文主要采取法条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同妻群体离婚面临的法律困境进行分析、探究,得出同妻离婚的法律困境主要有离婚理由无依据、当事人举证困难及法院认证困难的结论,并就这些困境提出完善《婚姻法》和完善证据制度的对策,希望能为同妻离婚提供立法保护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