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树立和谐的生态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松林 《理论导刊》2006,1(3):49-50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环境的不当认识和失范行为。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态观,变革工业文明不当的发展模式和生存样式,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友好的新生态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观的立足点.在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当前只有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在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从生态生产力角度、民生福祉角度和人类文明角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李铁英  董文杰 《学理论》2013,(12):216-217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理所应当拥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而且,对高校的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至少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才有可能实现基本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即生态自然观的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生态平等观的教育、生态科技观的教育、生态法制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现代化理论考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发展状态和发展目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第一次现代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更高级形态,生态现代化逐渐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新的路径和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都是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新路径,这是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承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是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能较好地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3)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必须迈向新的文明,人类文明必须走向新的阶段。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观,蕴含着新的发展理念。通过介绍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发展观,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发展观中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思考,以揭示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本质含义。从人—自然—社会对生态文明发展观进行辩证探析,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生态文明发展观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意义,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走向。武陵山区拥有生态经济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既有优越条件,又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形成共识,明确思路,加强合作,实施生态带动战略,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领先、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武陵。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维度,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既是总结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征程丰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唐踔 《党政论坛》2013,(9):24-26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农业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弊端进行深刻反思和摈弃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必须从下述几个方面去着力,以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带来制造生态产品的产业——生态产业。就实体性思维转向关系思维看,以环境保护技术为中心技术的生态产业蕴含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的双向活动,是一种更高级的产业,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从生态产业所解决的主客体问题上看,生态产业应成为后工业时代的核心产业;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看,产业和文明形态呈现一种相互联系、递进的关系,生态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成为生态文明的核心产业,最终促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跃升。  相似文献   

12.
书旺 《学理论》2008,(4):12-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着眼于人类文明形态转换的历史视野的一种文明观,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方向,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五位一体"的生态社会观、"环境就是民生"的生态民生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它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践路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环境需要纳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极大地拓展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把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为全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已为党和国家放到治国理念高度的生态文明,意义深远.只有把目光投向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大势,从关注党、国家乃至全人类命运的政治高度出发,我们才能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今全球生态治理仍处于"西强东弱"的话语体系格局之下,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追求。当前人类文明形态正处于变革之际,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相关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生态文明是中国语境下产生的原创性词汇,生态文明命题源于社会主义中国;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资本主义没有真正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后发国家可以跨越工业文明的"卡夫丁峡谷",实现文明形态的跨越发展,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10)
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严重影响,人们在应对地球危机的实践中选择了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们摆脱生态危机、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总体对策。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开始重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科学的理论源头和发展过程,更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17.
陈首珠 《学理论》2022,(11):47-49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社会发展形态,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国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多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成功转型,有效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德法兼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综合学界的研究成果,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应从时间和要素两个角度的结合上来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从时间意义看,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进步的新文明,是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形态。从要素角度看,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取  相似文献   

19.
试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精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高度。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一级的文明,它将人类的长久生存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自身生态需求和自然界进化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为此,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必须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首先,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们树立新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