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世界上自从有了人便有了问题;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过程;这一历史过程的基本形式就是生产劳动。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统一,然而这个统一不久就被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对立所代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人类的原始劳动发展成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生产,即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虽然这两种生产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作用,但是人们对物质’生产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而对精神生产的研究尚在辟地垦荒。这里,我们将通过对人类诞生,走向文明的历史的回顾,说明精神…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大而长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荒诞的,它是人们同自然、同社会各种关系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宗教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说明,揭露其本质,指出它的根源,具体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需要对原始宗教进行科学的考察。现今世界上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性宗教,但是对于形成这些宗教之前,产生在极为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的原始宗教,可能显得陌生或不太容易为人们所了解。在考察当代宗教时,倘若不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对宗教的历史概念和科学认识。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中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曾经是各氏族、部落集团全体成员恪守的信仰,也是原始人类世界观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宗教。当今社会虽已进入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但宗教仍将长期存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民族,人类的活动无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宗教和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宗教学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佛学     
佛教是一种宗教 ,佛学是一门学问 ,二者相互区别 ,但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些佛学知识 ,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佛教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哲学和宗教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和界限。任何真正的哲学都不能不认真面对如何认识、理解和对待宗教的问题。作为人类文化的基本样态,哲学和宗教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与人类相伴随,仍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融、对立斗争。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哲学、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更为复杂和微妙。我们要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积极促进哲学的繁荣,同时要加强宗教学理论的研究,妥善处理宗教事务,引领宗教健康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一、坚持学会用全面整体的方法观察形势、作决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相似文献   

7.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8.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不平衡性,事物的各种矛盾之间、矛盾的各个方面之间有主次之分,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要正确认识这两种情形,就有必要弄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如下: 联系:1.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对而言的,各自的地位并非不变,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随意地或者说人为地改变它们的地位和作用;3.它们都反映和体现了矛盾的不平衡性;4.它们都是两…  相似文献   

9.
格日勒图 《前沿》2003,(7):109-112
宗教艺术是艺术门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宗教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是宗教精神与艺术形式的柔和 ,① 黑格尔认为宗教“往往需要艺术来使我们更好的感到宗教的真理 ,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② 宗教的发展需要艺术的力量。人类在创造精神活动的同时 ,也开始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要求。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历史上曾有多种宗教汇集于此 ,在泉州留下了他们珍贵的历史足迹 ,所以人们把泉州称做“宗教历史博物馆”。如今 ,这些宗教大都淹没于历史尘埃中 ,但却在泉州留下了颇具异域特色的灿烂辉煌的宗教艺术…  相似文献   

10.
论政治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政治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政治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政治化马啸原本文认为政治与道德有其不同的内涵,从属于不同的领域,但二者又相互联系无法截然分割。历史上政治的道德化比之于政治的宗教化是一种进步,但也存在一系列弊病,阻碍了社会发展和政治开明。而道德的政治化则是用政治否定道德,使人们...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最后支撑点的追求 ,这种追求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人们思想中的一些根本信念、最高原则和一般方法 ,表现为人们对待整个世界的总的态度。这就决定了哲学的方法不能局限于某种实证的或纯粹直觉的方法范围内 ,而应是实证与思辨、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因此 ,那种企图依照某种具体的科学方法来建构哲学体系的做法 ,是不足取的。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不加区别已经是很远的事情了。在哲学发展的初期 ,它是包罗万象的智慧之学的总称 ,这时的哲学与其说是哲学 ,还不如说是哲学、科学、甚至还有宗教在内的三者的混沌统一体。因为从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在历史观问题上,费尔巴哈是个十足的唯心主义者。他抽象地理解人及其本质,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并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作是宗教变迁的历史。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在社会本质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等方面全面超越了费尔巴哈,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而又古老的一种文化现象,至今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宗教广义上把人们对神的信与爱奉为最高的善,认为它是最大的真理。而原始宗教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并在这种“意识”和“感觉”的支配下,用自身的思维与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间的关系特点跟自然界作比较,因而是最初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2,(8):52-52
山东省高密市民政局局长、党委书记沈建树认为,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政部门只有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努力创先争优,才能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理论和业务素养较高的民政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夯实发展根基。创先争优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两个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党建活动。两者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以全面的科学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宗教的本质、根源、功能和社会作用,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要求。如何认识宗教、对待宗教,不同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都给出了答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头脑对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的反映;宗教起因于人类社会的矛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的科学体系以来,已经历了既相互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历史科学和实验科学两大发展阶段。中国在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客观上推动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验科学阶段向纵深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大突出贡献。一、政治经济学从历史科学向实验科学的转变(一)历史科学的提法及原由早在187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共同认为:包括他们的经济学说在内,“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①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认为…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迷信     
●科学是在和迷信的斗争中逐渐完善●从认识论上说封建迷信根源于人类对自然灾异的无知和敬畏●共产党员不腐败,知识分子不迷信,中国的事情就能办好科学和迷信是人类思想认识上两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科学代表的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思维,是主观逼近客观符合客观,是渐进的,是实事求是。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国近代科学的引进者、启蒙者之一的丁文江先生就曾指出:“凡世界上的现象与事实都是科学的材料,只要用的方法不错,都可以认为是科学。所谓科学方法是用理论的方法把一种现…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成果,即精神生产(指人类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创造精神产品的活动)和精神生活(指人们为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享受的活动,包括科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体育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社交活动等)的成果。人类产生以来,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并且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最初,当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人类的精神生产也就开始了。随着人类同自然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一宗教与科学似乎是人类社会中势不两立的力量。宗教与科学在历史上曾展开着旷日持久的生死搏斗。在漫长的中世纪,宗教以唯我独尊的面目居于统治地位,它操纵了思想,主宰了行为,压制着科学的幼芽。然而,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科学挣脱了枷锁,异军突起,它一次次地战胜了宗教的势力,宗教不得不收起自己的道袍和圣钵,背负着十字架,一步步地龟缩进被烟囱和高楼包围着的教堂。但是,在科学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之中,也夹杂着许多它顺手摘下的恶果。科学推倒了人心中的偶像,使人的灵魂落入了一种真空状态,为今天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种下了祸根。物质文化的片面发展必然导致精神的萎缩和灵魂的分裂,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20.
王一涵 《传承》2012,(13):50-51
哲学与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哲学是人生的态度之学,研究人对世界应该持什么观点,采取什么态度,追求何种境界,用比较正确与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世界与人生。哲学从属于人类的实践,是人类思想活动或本源事物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哲学的价值论是人们在实践中知道人们评判好坏、善恶的态度和选择。指引人们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