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碟讯     
<正>《唐山大地震》/中国电影里,灾难的场景并没有被反复渲染,冯小刚讲述的是他一向擅长的平民故事。只不过,这一次的故事,被放在了唐山大地震的背景下。影片时代跨度是三十年,然而社会矛  相似文献   

2.
碟讯     
《时代风采》2010,(15):31-31
《唐山大地震》/中国 电影里,灾难的场景并没有被反复渲染,冯小刚讲述的是他一向擅长的平民故事。只不过,这一次的故事,被放在了唐山大地震的背景下。影片时代跨度是三十年.然而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俱被轻轻带过,亲情的价值和作用被放走,理解和原谅作为桥梁,成为弥补心灵伤痕唯一的也是最有效力的良药——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最终都会归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4,(13):32-32
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道出了大国盛世背后的欢笑与悲歌。 它讲述了大地震后一对小同学的故事,一个成为了国家英雄,另一个失去胳膊为明天的生计发愁;它讲述了一群被人遗忘的弃婴的生活,婴儿被亲生父母抛弃,在收留者那里成为得到社会资本的筹码,并最终死于一场大火;它讲述了到西欧的8万青田人建立的商业王国;它讲述了广西上林乡淘金者在非洲遭驱逐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白纸和黑点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上课时,老师拿出一张画了一个黑点的白纸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黑点!”老师摇摇头说:“不,这是一张白纸。为什么你们只看见了上面的黑点,却看不到这实际上是一张白纸呢?”没错,白纸就是白纸。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了一个黑点,就否认它是一张白纸这个事实。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只看到了黑点,却看不到黑点所在的介质——白纸呢?这就像评价一个人,往往我们只看到了他身上的缺点,却看不到他身上的优点,人一生中,总有做错的事,又何必悔恨一生呢?要知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他吃五谷杂粮,就要经历…  相似文献   

5.
哭泣的白发     
“我愿意和他厮守一生。那时我比他小28岁,我周围的很多人都反对。但是没有比我更了解他的了……”在接受凤凰卫视的记者采访时,著名画家徐悲鸿的遗孀廖静文女士这样说。她已经90岁,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遮住了当年美丽端庄的容颜。“他走后,我很伤心,一个人默默地度过了无数个寒夜。”廖静文说她曾经发誓为徐悲鸿独守一生,不为某种观念,只是因为爱。她孤寂的心灵世界里已经很难再容下其他的人。可是,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孤单的女人。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英俊的军人曾经走入了她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梁继璋 《工友》2010,(2):54-54
这是香港电台主持人梁继璋写给儿子的“备忘录”。这位父亲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儿子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一生就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叙事文学文本是把一种价值姿态编制在一个故事之中。潘金莲故事的三个文本的不同叙述,就展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姿态。  相似文献   

8.
朔梅 《工友》2011,(5):51-51
人的一生到底做些什么,这一生才不算白活?这是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只要不是白痴,在这件事上,都会有少年的烦恼,成年的迷茫,老年的无奈。  相似文献   

9.
阿蓉 《农村青年》2011,(3):49-52
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一名汽车推销员在业绩不佳面临被炒、女友又催要楼房同居的双重压力下,突发奇想,雇人截去自己的左手大拇指,声称被抢劫,妄图骗取30万元的巨额保险金和一份长期的工作,在人生旅途上好好喘口气、  相似文献   

10.
王敏  樊曦 《时代风采》2009,(15):24-24
“他始终处在工作状态中,似乎一生部在奔跑着。别人说我们是一个老疯子带着一群小疯子在玩命。”这是同事对李朗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超平 《农村青年》2010,(1):48-49
我家的“四只鸡”被编成故事,上了报纸,一时间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议论纷纷,我也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新闻人物。其实村民们心里都很清楚、很明白,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稀罕事,可能是县报记者在没有什么写时用来凑凑数的。现在我就说给各位听听,清汤寡水的,平淡得很,一点也不新奇,更没有什么故事味。  相似文献   

12.
老北 《工友》2011,(5):27-27
一个国家应该有尊重,一个企业应该有远见,一个人应该有责任……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拥有千秋万代的和谐。一个国家,有百年流传的故事;一个企业,有百年流传的故事;一个人,有百年流传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14日,记者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委宣传部同志的引领下,来到了海林市雪原生态农产品商店,采访全国首批有机米业开拓者带领小三家子村走上致富路的王雪涛。采访还没开始,记者就被一个老农的出现打乱了采访计划,当他听说记者要采访王雪涛时,非要跟记者说几句,于是一个老农致富的故事呈现在记者面前。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8,(6):34-34
这一刻,我们怀着最深的哀悼,从废墟间拾起一个又一个瞬间,一个又一个片段。那片废墟并不凄凉,因为每一个面孔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那里暖流涌动。那片废墟并不寂静,因为微弱的呼吸声和顽强的生命在深处呼唤,那里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15.
王清 《时代风采》2008,(23):26-27
在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广大农民工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黄伟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只要有维权的意识,就会有法律的保护。希望这个故事能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哈尔滨下岗女工来到俄罗斯,不想被人抛弃在海参崴,就在她举目无亲的时候,她遭遇了一名俄罗斯男子的爱情,虽然惆怅,却也美丽。  相似文献   

17.
陈新 《农村青年》2014,(1):23-26
一个人拖着残疾之躯执着的奉献是寂寞的,但寂寞且执着的奉献却换来了众志成城的感动!这是一个恩恩相报的爱心故事,更是和谐社会一个大写的“爱”字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独自一个人斜靠床上,看北京台的一个纪实栏目“记录”,于是知道了一个蛰痛灵魂的故事。铺满灰白砾石的茫茫昆仑山上,有一位相貌平凡的年轻连长,他在此驻守了昆仑十三年。 他曾经有过家, 也做过父亲。但幸福却是那么快地稍纵即逝——因为军人常年身处恶劣的缺氧环境,导致了儿子一出生就注定带有致命的脑部缺陷。为此,儿子夭折了,妻子一气离去了。镜头前的连长很瘦削,表情有点疲倦。但他的眼神却在说到曾经的妻子和儿子时闪亮着单纯的幸福和甜蜜,看不出他对任何人任何事有着抱怨。我泪流满面,失声痛哭。这是个和我毫不相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路未央 《农村青年》2014,(12):21-24
为救助一位不幸惠上罕见免疫性疾病的80后陌生女子.刘建波连续19个月、前后22次免费献血,最终确保这名女子顺利诞下了一对健康可爱的龙凤双胞胎。刘建波用他的一腔热血和真情大爱,拯救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圆了一个家庭儿女绕膝的幸福梦。这背后,有着怎样温馨感人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20.
碟讯     
《时代风采》2011,(23):31-31
《告白》/日本 本片是有良心的推理作品,杀人者荒唐,但有社会成因,复仇者冰冷,但意在警世。故事人物不多,但格局很大。段落和角度海量,但叙事效率很离。和许多强调谋杀手段的故事相比,这是真正关注现实,不落俗套的好故事。从神职者到传道者,森口从未单纯的理解善意,在她冰一样凄凉的心里,世界就如电影中的教室那样,是泛着深蓝的铅色。于是在这个黑板般熟悉的小世界里,她开始说出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