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热情,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运行态势,其政党功能的发挥过程可以说是在"创势"。对于挫折的反思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顺应农民意愿的改革,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顺势"。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更由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引势"。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完全是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80余年来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回顾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方面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党什么时候坚持了“三个代表”,做到了“三个代表”,我们的事业就发达;什么时候偏离了“三个代表”,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代表”,就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结论是:只有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党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做好办公室工作,对于提高执行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解决好“怕”、“松”、“满”、“旧”、“空”、“浮”、“软”、“廉”和不愿学、不会学、不精学等问题,真正做到“保护和支持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做敢当的干部;保护改革者,善待挫折者,宽容失败者,激励创新者”,努力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必须立足“做人”,突出“做事”。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将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历程的丰功伟绩概括为“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三件大事”的完成和推进都依赖于“紧紧依靠人民”,而人民是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团结和联合起来并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变化是其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在关键历史节点接续回应了“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等重大课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辩证智慧。与“两个务必”相比,“三个务必”是在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下提出的,并与时俱进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二者又具有相同的价值旨归、功能导向和理论基础。科学把握“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要正确认知“变”与“不变”的关系,坚持在“变”之要求中把握“不变”之根基,并以“不变”之根基应对“变”之考验。  相似文献   

6.
增强课堂“互动”环节 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将促进社会和谐谱写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中,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怎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课堂教学环节作为“思政课”课程的中心环节,在新时期有机遇更有挑战。本文将从增强课堂“互动”环节入手,突破客观及主观因素的束缚,着眼实践,切实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来,在中共中央有关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文件中,很少论及“安全”特别是“国家安全”,但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却19次出现“安全”一词,其中“粮食安全”就出现了7次,“国家粮食安全”出现了5次,甚至还出现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习近平经济思想博大精深。至目前学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逻辑框架的研究形成了丰硕成果。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价值维度、目标维度、“势”“时”维度、笃行维度进行探析,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尝试。价值纬度强调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价值取向;目标维度说明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经济治国理政聚焦目标,有的放矢;“势”“时”维度强调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洞察时代大趋势,善于把握时机;笃行维度体现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谋篇布局行健前行,举措精准系统接“地气”。  相似文献   

9.
“五一口号”的发布是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发布主要受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持续向好、国民党反动统治丧失人心、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转向拥护共产党这三个时代背景的影响。其中蕴含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政治协商的核心要义,即党的领导、政协会议、团结民主和协商建国,对通过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政党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以及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这三个方面做好新时代的政治协商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户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民主党派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的功能和作用。民主党派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欠发达地区村级党组织执政资源的严重流失影响到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稳固。新的时期,唯有改善"两委"权力关系,维护党组织政治资源;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夯实执政的物质基础;积极开拓社会资源,优化执政的社会生态;有效拓展组织资源,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筑和谐农村文化,再造思想资源优势,村级党组织才能走出执政能力弱化的困境,更好地带领群众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执政党依法执政,要坚持和完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具体制度和机制;对执政党权力监督要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组织嵌入与功能调适:执政党基层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是独具特色的。由于组织禀赋和政治使命的要求,执政党运用基层组织嵌入社会的方式,获得强大的动员和组织力量。改革以来的社会变迁,为执政党的基层建党策略提出新的问题。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需要培育和统筹发展多重政治功能,包括动员、组织、利益聚合与协调等。在各种利益冲突的复杂社会环境中,基层党组织应当着重发育利益协调功能。在利益协调中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基层组织活力,为执政党谋求政治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执政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局部执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30年从自在执政到自觉执政转变的两大阶段,党的主要执政经验是:必须重视民心、民主、民生;必须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执政自觉是决定政党执政成败的重要思想前提,虽然它并不是每一个现代执政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而言.能否真正在思想上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换(而不仅仅是获得执政地位),从而自觉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治国理政.可以说事关成败生死。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的坎坷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日益复杂,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高执政自觉.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执政党.这些都需要从历史中汲墩经验教训与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上,经过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各民主党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各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推动多党合作的深入发展;各民主党派要以党为师,努力构建学习型参政党,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顺利地完成政治交接任务,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17.
执政基础建设解决的主要是靠谁执政的问题。毛泽东对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执政基础建设理论:即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是党维系执政合法性的前提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和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执政基础建设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金砖国家”执政党严明党纪的举措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与我国同属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金砖国家"。在市场转型、经济发展、体量巨大等共性外,各"金砖国家"在历史与国情尤其是政党政治方面个性迥异。然而,各"金砖国家"执政党近年来均体现出强化党建、严明党纪的鲜明趋势;其严明党纪的举措,给中国共产党相关实践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一项伟大的综合性配套工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与时俱进,改变执政主体的执政观念、执政机制和执政方式,从而降低执政成本,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了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国执政三个执政阶段。根据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长期实践,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是:重视民心、民主、民生;抓好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正确地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三个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